今年恰逢水口战役胜利88周年,为进一步深化对水口战役的研究,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红色文化产业的拓展创新,10月16日,由广东中共党史学会与中共南雄市委共同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参与承办的水口战役学术研讨会在南雄举行。
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广东中共党史学会会长王涛,韶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宇,开国大将黄克诚之子黄煦及夫人张小娴等领导和革命后代代表,以及特邀指导专家、学术研讨会入选论文作者、南雄市党政主要领导参加研讨会相关活动。
祭奠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当天上午,在南雄市水口战役主题公园中举行了祭奠烈士活动。在向红军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后,参会人员全体肃立,奏唱国歌。随后,有关领导上前整理花篮缎带,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代表敬献鲜花。全体人员缓步绕行纪念碑一圈,向在水口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悼念。
祭奠英烈仪式
南雄市委书记王碧安表示,举行祭奠烈士活动,既是为了铭记历史、告慰先烈,更是为了继承传统、鼓舞斗志,对形成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崇尚英雄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大意义。
祭奠英烈仪式
“水口战役英勇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黄煦表示,正如水口战役主题公园中红军塑像上的题词一样,革命精神永存,革命力量永续,这激励着后辈秉承革命先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水口战役陈列入口
祭奠活动结束后,参会人员参观了水口战役陈列。陈列室建筑面积1500多㎡,通过浮雕、微缩景观、油画、模拟实景战场等形式,生动展现水口战役的战略决策经过,以及红军水口战斗,群众积极支援作战等场面。
参观水口战役陈列。
开展学术研讨,弘扬革命精神
当天下午,南雄市组织召开水口战役胜利88周年学术研讨会,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报告了学术论文评审结果,宣读了论文评选结果并颁证。随后,与会领导、革命后代、指导专家、论文作者,围绕水口战役展开学术交流研讨。
“我们齐聚一堂,共同研讨水口战役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这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历史的铭记。”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广东中共党史学会会长王涛表示,将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革命精神为己任,运用研究平台规划研究课题,聚合研究力量,推进有深度有高度的研究。
据悉,根据水口战役发生背景、战略意义和作用,南雄市提出征文论题,经省委党史研究室审核后,于今年3月14日正式发出征文启事。此次征文活动收到65篇共46万字的学术论文,经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和广东中共党史学会组织人员对论文进行评审,共有52篇论文入选。经过评审,暨南大学历史系教授张晓辉、瑞金干部学院特聘教授胡玉春、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研究二处副处长毛立红3位各自写的论文作品获特等奖,另有9篇论文获优秀奖。这些研究成果对还原水口战役历史地位、树立全省红色文化品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时代价值。
继承先烈遗志,续写苏区新篇
“今年恰逢水口战役胜利88周年,重返当年战场举办学术研讨会,对于推进南雄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推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韶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启宇在发言中表示,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和各位嘉宾坚持正确导向、认真研讨交流、积极建言献策,助推韶关和南雄红色文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学术研讨会现场
目前,南雄市认定的革命遗址有94处,已筹集资金9000多万元对19个遗址进行抢修保护;以红军长征革命遗址为基础,精心规划了一批项目建设,推出了5条红色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开展红色文物征集、口述历史、红色系列丛书编撰工作,创新开发一款全域沉浸式实景游戏——“灵潭1927”,连续三年成功举办“重走长征路”主题活动,红色教育内涵不断提升、红色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断凸显。
南雄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举办水口战役胜利88周年学术研讨会,进一步还原、丰富和提升了水口战役的历史地位、作用和意义,将助推南雄的红色文化进一步立起来、活起来、丰富起来。此外,对南雄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红色文化产业的拓展创新,将红色文化优势转化成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等方面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全媒体记者】 唐音
【见习记者】 叶志强
【图片】 范永敬 董子龙
【通讯员】 董子龙 赖信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