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图虫
近日,多个重磅经济数据发布,均显示出国内经济的强劲复苏,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奋力前行,将会有什么连锁反应?
本文较长,将谈及五个要点,还请耐心阅读:
1、关于社融
2、关于进出口
3、关于消费
4、影响到什么
5、一个重磅会议
................................................……………
01、9月社融大超预期
日前,央行公布9月金融数据,其中:
1)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万亿,好于预期的1.8亿;
2)9月新增社融3.48万亿,市场预期为2.95万亿,比上年同期多增9000多亿元。9月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达13.5%,也均好于此前市场预期。
3)9月广义货币M2增速为10.9%,市场预期为10.4%。
具体来看:
一、9月社融增量主要由政府债券(地方债)带动。9月社融口径的政府债券规模为1.01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多增6300多亿。
二、9月贷款主要受公司中长期贷款推动。9月公司中长期贷款新增1.07万亿,相比去年同期多增5000多亿。企业中长期贷款主要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其大幅增加显示在经济恢复的背景下企业投资意愿上升。
三、央行数据显示,9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5个和2.5 个百分点。这是M2增速在连续两个月回落后再次回升。社融增速则自今年2月后就持续上升。
中信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明明表示,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可能源自:服务业中长期信贷需求高涨;9月财政融资节奏不减,同时季末财政支出力度也较大,带动了基建相关的中长期信贷需求;经济持续修复叠加相对低的信贷利率,企业资本性开支需求上移。而M2方面,考虑到8月财政存款超季节性多增,9月财政存款多减说明财政支出力度明显增大,预计是推升M2增速的主因之一。
值得留意的是,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兼新闻发言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应该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的上升,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
很多人把这一条看作是央行即将“放水”的信号,但需要注意两点:1、高层此前已经多次强调不搞“大水漫灌”;2、相似的论调早在5月也已有发表,但依然没有加大“放水”。
小结:超预期的金融数据,可以看到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重资产行业)对未来的信心回升。同时,货币政策保持,既不加大“放水”,也没有收紧,保持均衡发展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常态。
02、进出口超预期
拉动经济的“三架马车”中,进出口最受舆论媒体的关注。
在10月14日,在商务部的一个媒体沟通会上,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指出,前三季度我国外贸好于预期,进出口、出口规模均创历史同期新高,上半年,我出口增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份额较去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也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他提供的进一步数据显示,1-8月,有进出口实绩企业共47.8万家,同比增长6.2%。外贸带动就业人数达1.8亿,进口环节税收贡献10.4%的全国税收总收入。
受到疫情影响,我国的出口业务在5月份就开始明显反弹,7、8月中国出口连续创下10%以上的高速增长,惊艳全球。在航运业上表现为,航线运费的大涨,有些港口甚至出现“一箱难求”的状况。(详见文章:《全球航运业超预期反弹,“一箱难求”下进出口指数重回景气区间》)
进入10月后,美国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每日新增确诊约5万人。更令人恐惧的是,印度疫情逐渐失控,8月以来每日新增确诊人数近10万人次,超越美国。
而印度同是制造业大国,由于疫情的原因采取了全境封闭措施,结果给整个制造业带来巨大打击。
据闻,印度纺织业无法按时交货,而欧美客户为了确保感恩节、圣诞节销售季节供货不受冲击,纷纷选择将原本印度的订单转移到我国生产。一些接到印度“回流”订单的工厂已经将生产排期到2021年5月。
似是印证这条消息,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在面对媒体提出的相关问题时表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调整订单生产、国际采购商根据生产能力选择供应商,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市场行为。中国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率先实现复工复产,有力保障了国际市场供给,支撑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顺畅运转。
10月15日盘中,纺织服装概念股迅速攀升至两市涨幅榜第一位,聚杰微纤、华纺股份、新野纺织等6股涨超10%。
03、国内消费迅猛复苏
谈到消费领域,不得不提及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在这长假中,各类消费出现强劲反弹。
全国民航日均旅客运输量恢复至2019年国庆假期的91.07%;
全国实际日均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国庆假期的89.7%;
全国零售和餐饮重点监测企业日均销售额比去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9%。
北京、福建重点监测金银珠宝销售额同比增25.3%和10.2%;
北京、浙江、云南重点监测汽车销售额同比增23.5%、20.3%和14.1%。
国庆前7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18亿人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八成水平(旅游消费恢复至去年同期七成水平)。
国庆前七天,海口、三亚、琼海等4家免税店零售额同比增长167%,免税购物人次同比增长64%,中免集团用户数环比“五一”增长155.79%。
强劲的数据,连外媒也写道:在很多国家竭力应对新冠疫情之时,中国经济正在强劲复苏。
在最新预测中,IMF将发达经济体今年的预期增速提至-5.8%,与6月相比上修了2.3个百分点;但与之相反的是,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预期增速降至-3.3%,与6月相比下降了0.2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的复苏步伐在全球遥遥领先。在IMF的展望中,中国经济今年的预期增速被调高0.9个百分点,至1.9%。
麦格理银行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拉里表示,中国经济在全球低迷中逆势增长,增加了其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中国的经济复苏势头非常强劲”。
04、带来什么影响?
影响1:人民币暴涨告一段落
经济“三架马车”的稳步前行,给我们最为直观的影响,是人民币升值了。
从今年5月底开始,人民币汇率就展开了一轮凌厉的升值行情,截至发稿美元离岸人民币汇率为6.71。
究其原因:
一是前面提到的,中国经济领先于全球的明显反弹,令国际资本看好人民币资产的收益性与安全性。
二是美国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横生波折迟迟未能出台,大幅削弱金融机构对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反弹的预期,驱动他们持续加仓人民币资产避险。
但是,人民币汇率上涨过快过猛,会增加出口成本,反过来抑制出口的增速。
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 2020 年 10 月 12 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 20%下调为0,进而达到抑制人民币过快上涨的成效。(降低风险准备金率有助于降低企业远期的购汇成本,从而增加美元的购入需求)
那么人民币要贬值了吗?
短期看也不会。一来欧美疫情还在持续,美国还在“印钞”,我国则是再三强调“不会大水漫灌”。二来中国在此轮疫情中最先经济复苏,在短时间看也不会改变。
因此,人民币暂时不具备进一步贬值或升值的空间,较大概率会维持目前的汇率水平上下波动。
影响2:人民币资产升温
国际资金最看重的是稳定增长和风险的匹配,人民币的吸引力与中美的局势也有关系。可以看到近期两则消息对中美关系而言偏暖。
一、是美联航宣布将于10月21日起恢复中美不经停直飞航线。该航线往返于上海浦东至旧金山国际机场,每周运营四班。
二、是央视时隔一年恢复NBA转播,NBA停播事件被视为中美摩擦的缩影之一。
中美摩擦阶段性转暖叠加前述国内经济的率先复苏,人民币资产获得国际资金的愈发重视。
在国庆节后两个交易日,A股市场中的北向资金连续两天净买入额超过百亿,这在历史数据中都极其罕见,仅有两次(包括此次)。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改革红利对全球资本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2020 年中国会成为疫情冲击下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股票市场和人民币汇率也在疫情的冲击下表现出了良好的韧性。
此外,富时罗素宣布将中国国债纳入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被认为是一里程碑事件,折射出人民币的国际金融交易功能和国际储备地位进一步激活。
IMF今年二季度COFER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份额已提升至 2.02%,为历史最高。摩根士丹利估计,到2030年,人民币将占全球外汇储备资产的5%至10%,较当前的2.02%有大幅增长。届时人民币将超过日元和英镑,成为继美元和欧元之后第三大受广泛认可的货币。
影响3:大消费复苏
在国内经济快速恢复过程中,大件消费的表现最受瞩目。
汽车
今年下半年开始,汽车行业的触底反转逐渐受到机构的重视。
在9月15日,我们发布的《估值“打折”后,一个行业正在V型反转!》一文就明确提到,汽车行业在经历此前的大低谷后,正历走出底部的关键时刻,并且我们认为这次不是反弹,而是大周期的行业反转。
华西证券指出,乘用车主要车企自4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来产销量趋势全面向上,顺应消费升级、核心品牌处于新品大周期的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和广汽集团销量增速领先,9月销量同比增速分别达28.6%、17.8%和15.6%。
整体来看,汽车行业的销量也是逐步走好。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汽车销量256.6万辆,同比增长12.8%,环比增长17.4%。
房子
近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对控制房价增速是不遗余力的,从对需求端的限购,到对供给端房企的融资“三道红线”,“住房不炒”已经成为共识。
但这些措施都是为了让房地产健康平稳的发展,控制在合理的增长范畴内。当经济上行时,房屋依然是很多家庭的选择之一。
从9月的数据来看,头部房企的业绩保持了不错的发展速度。万科9月实现销售金额545.4亿元(同比+10.7%),销售面积371.0万方(同比+15.7%);保利9月实现签约金额503.22亿元(同比+36.7%),签约面积347.43万方(同比+27.8%);招商蛇口9月实现签约金额298亿元(同比+27.1%),签约面积109万方(同比+5.7%)。
消费电子
当国内经济强劲复苏之时,适逢4季度大厂密集发布新机型,预计将刺激消费电子行业的景气度。
10月14日苹果秋季新品发布会如期而至。尽管苹果公司带来了iPhone 12系列被键盘手疯狂吐槽,“跟上一代比,除了5G没有亮点”“最鸡肋的版本,没有之一”“不送耳机,没有充电器,不值得买”…但是,截至10月15日晚6时许,在京东商城、苏宁易购两大电商平台的苹果产品自营旗舰店,合计已有超过134万人预约购买iPhone 12系列手机。
10月22日,华为将进行Mate 40 系列全球线上发布会。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曾表示,该系列将搭载华为麒麟9000芯片,可能是华为最后一代麒麟高端芯片。这令华为这款手机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或会进一步刺激消费者热情。
小米10月份也似有计划发布多款新机,虽然不是旗舰机,但也值得期待。
05、一个重磅会议
最后,提示一个重要的会议:10月26日-29日将召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根据新华社报道,今年的会议主要议程包括,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
这其中,“十四五”规划处在几个关键的时点上,显得格外的重要:“十四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实现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而且“十四五”时期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度调整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详见文章《近10年国庆节后上涨概率达80%,可聚焦一个国家级战略机遇》)
部分参考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国盛证券研究所、研报社、央视新闻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