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手拉大手!天鹅湾小学推动垃圾分类蔚然成风

南方+ 记者

教学楼里,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投放点设置在走廊两端,同学们将垃圾各归其位;展示柜内,用废旧报纸、可乐瓶等废弃物做成的作品陈列其中;课间,同学们用垃圾分类打卡积分兑换奖品……目前,天鹅湾小学垃圾分类已蔚然成风。今年3月以来,该校大力推进垃圾分类环保教育,以“小手拉大手”助推垃圾分类落地见效。

天鹅湾小学内垃圾分类投放点。天鹅湾小学供图

天鹅湾小学内垃圾分类投放点。天鹅湾小学供图

垃圾分类宣传作品随处可见。

“我校创新推出垃圾分类打卡积分兑奖激励机制。”天鹅湾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校运用“天鹅云”智慧校园平台,鼓励学生和家人一起线上“打卡”,将在家中开展垃圾分类的情况拍照上传到系统中。

线下,针对打卡情况,天鹅湾小学设置了积分兑奖终端。“每打卡一次就会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能在兑奖机兑换奖品。”笔者在现场看到,兑奖机的一个个小方格里摆放着签字笔、透明胶带、笔记本等文具,以及免值日一天、免作业一次、与校长共进午餐等卡片。该负责人表示,兑奖机人气火爆,一到下课便“大排长龙”,一些所需积分额度小的奖品每隔一两天就要“上新”。

天鹅湾小学创新推出垃圾分类打卡积分兑奖激励机制。图为积分兑奖机。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该校像这样形式丰富多样的垃圾分类教育活动屡见不鲜。据介绍,天鹅湾小学每月至少举办一次垃圾分类主题班会课,通过微课视频、知识竞赛、作品展示等形式,普及垃圾分类标准、投放要求以及回收方法。“这些活动能让学生明白垃圾分类是什么、为什么要分类和怎么分类。”该负责人说。

垃圾分类的文明种子不只在学校生根发芽,也蔓延到了家庭。课后,学生利用家里的废纸箱、易拉罐等材料,使垃圾变废为宝,带动家人一起践行垃圾分类。“看了垃圾分类微课视频后,我家也马上开始了垃圾分类!牛奶盒、剩饭剩菜,都会按不同的分类放到不同的垃圾桶里。”三(1)班学生金亮说,“现在,大家都养成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爸爸每天都在‘天鹅云’打卡呢!”

天鹅湾小学通过作品展示,普及垃圾分类标准、投放要求以及回收方法。

学生利用家里的废纸箱、易拉罐等材料,使垃圾变废为宝。

学生利用家里的废纸箱、易拉罐等材料,使垃圾变废为宝。天鹅湾小学提供

“目前,我校正着手编写垃圾分类校本教材,下一步,还将购置一套智能垃圾回收设备,通过‘垃圾分类+大数据’的形式,智能识别垃圾类别,并计算投放垃圾的总量和均量。”天鹅湾小学相关负责人认为,教材和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能进一步培养学生规范投放的责任意识和垃圾减量的环保意识。“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助力营造垃圾分类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天鹅湾小学将购置一套智能垃圾回收设备。

天鹅湾小学高效、有序推进垃圾分类环保教育,背后是江海区、江南街道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引支持。天鹅湾小学还上门与将江南街道的社区沟通,获得社区的闭环环节支持,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环保教育贵在久久为功。目前,江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正向全市各学校全面推进。通过建立“万人志愿品牌”,江门市组织经过培训的志愿讲师团,进学校开展宣讲活动,同时,引导学校规范设置分类收集垃圾桶,用校园广播站、网站、板报、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开展宣传教育,开设垃圾分类特色课程,提高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和分类准确率。

【撰文】周柳妤 戴惠甜

【图片】周柳妤(除署名外)

编辑 黄绍侦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