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上午,由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主办的《戏韵丹青》——陈锦通潮剧人物绘画作品展,在汕头市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展出,展览为期四天。
此次画展展出画家陈锦通创作的潮剧人物绘画125件,其中油画49件,水墨画76件,历时五年完成。陈锦通以写实人物肖像方式进行表达,用油画、水墨两大画种进行表现。稳重的姚璇秋,男扮女装的洪妙,目光如电的张长城,浑身是戏的方展荣,剧中角色韩愈、张春郎,一众潮剧之生、旦、净、丑等潮剧观众耳熟能详的戏角被创作成美术作品,汇聚一堂,梨园风韵,引人入胜。
展览期间,广大观众步入展厅,欣赏这场风光旖旎的别样“演出”,有的三五好友由画忆戏,驻足畅谈;有的静静欣赏作品,对特别喜欢的画作更是忍不住拍照留念……
画家陈锦通热爱绘画,更从小痴迷听戏,而用丹青描戏韵,则源于偶然时机。
生在戏乡,听戏长大
以戏入画,由画品戏,戏曲与绘画的跨界结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而潮剧作为一个具有近五百年历史的地方剧种,是潮汕本土文化的集中性体现,其演绎出来的题材常常被艺术家进行二度创作,潮汕建筑的壁画、嵌瓷、版画、刺绣等等,均可见潮剧的影子,但以油画和水墨画来表现本土戏剧的作品尚不多见。
画展开幕当天,国家一级演员、广东省剧协副主席、梅花奖得主陈学希到场观看。他对陈锦通及其作品高度评价:“陈锦通精于油画,熟研于国画,对于丹青技法了然于心,把控有度,游刃有余,同时,他钟情于潮剧艺术,能以潮剧的不同行当与角色唱潮剧,入情入戏,陶醉其中。于是,在对潮剧人物的绘画中,陈锦通能将身段、姿态等传神的特征予以放大,使得人物气魄、声容跃于纸上。”
陈锦通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上世纪七十年代,陈锦通出生在远近知名的戏曲之乡——澄海区莲下镇北湾村。潮剧氛围浓郁的北湾村每到节假日便弦歌不断,陈锦通几乎是在戏里浸淫着长大的。
学龄前,小锦通和爷爷去老人组听录音机播的香港潮剧;小学时,周六晚上一定要听完汕头人民广播电台的全剧展播才肯睡觉;到了初中,陈锦通中午也抱着收音机听完潮剧连播才去上学。北湾村有两个大戏场,一个位于松龄园,另外一个位于村文化大楼,陈锦通笑言,“往日的北湾剧场,都有我看潮剧的身影。”
直到现在,长期生活在广州的陈锦通依然保留着听戏、看戏的习惯,他喜欢在画画的时候听潮剧,闲时也常观看潮剧影视作品,关注潮剧的新闻动态。每次回到家乡,他都要自己买票带妈妈到汕头慧如剧场看戏。2019年举办汕头潮剧文化周,陈锦通回家乡看了一个星期戏,“潮剧的故事十分有意义,常教导人们明礼义、识大体、辨忠奸,剧中优秀传统文化一直影响着我的成长。”
笔描戏韵,缘于偶然
尽管从小爱戏,但陈锦通从未想过将戏曲融入自己的创作,一直到2015年。这一年的8月,陈锦通回汕头述古堂举办自己的油画展。开幕当天的晚宴上,陈锦通的同学、潮剧演员林冬莹赶来祝贺。当晚,述古堂董事叶友娜与林冬莹搭档表演了潮剧《梅亭雪》的选段。也许台上的表演纯属无意,但台下的陈锦通听得心潮澎湃,许多关于潮剧的儿时记忆被激发,他突然有个念头:“不如创作一批与潮剧有关的美术作品!”
那次个人绘画作品展后,陈锦通把绘画的题材转向潮剧人物,主要是描绘潮剧名戏、潮剧老艺人和潮剧当代名家的戏妆肖像,还有名导演、编剧、作曲乐师,部分戏迷朋友肖像等。他的第一张潮剧油画作品,画的是潮阳区潮剧团团长林勇悦。2015年,刚好该团在排演《双太子》剧目,陈锦通受邀去看彩排,因此林勇悦的一个将军形象被画成了油画。
新题材的拓展,让陈锦通的美术创作找到一个新天地,“我热爱这个题材,因为我本身是戏迷,业余学唱潮剧,对潮剧比较熟悉。”陈锦通说,每当与朋友谈起潮剧人物创作构思的时候,他便仿佛进入到一张张鲜活、立体、生动的画面中。
潮剧人物作品陆续面世,陈锦通把它们发在网络上与票友们进行交流,听取大家的建议,很快引起潮剧界的关注。人们对陈锦通的创作表示肯定,建议他可以通过此举建立一个潮剧人物库。在热心票友与专家的支持鼓励下,从2015年开始,陈锦通除了负责学校固定课程的讲学外,平时都是泡在画室。他不停地看戏,通过视频与剧照为创作素材。五年来一共画了50多幅油画与160多幅水墨人物画。两百件作品之中,囊括了当今活跃在潮剧舞台的众多潮剧名角与他们所演的部分剧目,也有已经逝世的老艺术家。
绘笔不辍,献礼特区
四十年来,汕头特区的发展照亮了艺术家追梦的征途,广东潮剧院取得了丰硕的剧目创作成果,涌现了《张春郎削发》《袁崇焕》《八宝与狄青》《三香茶店》和《陈太爷选婿》等一批在省内和全国有影响的优秀剧目。剧团曾拥有姚璇秋、张长城、陈学希、郑健英等观众熟悉喜爱的潮剧表演艺术家,现拥有国家一级演员张怡凰、林初发等,以及一批国家二级演员。2019年4月16日,经过全国层层评选,广东潮剧青年演员林燕云凭借《李商隐》成功“摘梅”,这是广东潮剧院的第三朵“梅花”,也成为广东潮剧院时隔12年的又一个中国戏剧最高奖项获得者。潮剧这朵“南国鲜花”再一次大放异彩。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潮籍画家陈锦通的画笔见证了家乡潮剧的发展,他把潮剧舞台几十年来的不同剧目、不同人物和演员,用浸染深厚情感的画笔把潮剧人物的群芳谱与剧目情景用画面记录下来,展现出潮剧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戏韵丹青》——陈锦通潮剧人物绘画作品展是作者对汕头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献礼,对潮剧艺术光辉岁月的致敬。此次展览只是陈锦通潮剧人物绘画作品的阶段性展示,他笑言,画笔不会就此停歇,期望能够在广州、深圳、潮汕三市开展巡回展,他梦想有一天能把画展开到东南亚华侨集居地,让海外潮人也感受特区巨变,领略浓烈而纯正的家乡色彩。
(来源:特区青年报)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