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总书记的视察足迹 | 汕头:侨批里藏着潮汕人的奋斗史

阅政观
+ 订阅

总书记足迹回访——汕头

12万封侨批记录 华侨海外奋斗史

回访点 汕头侨批文物馆

潮汕话将“信”称为“批”,侨批又称银信,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家乡眷属的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汕头侨批文物馆馆藏了约12万封侨批,是全国首家以侨批为主题的文物馆。

10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侨批文物馆,听取了侨批历史和潮汕华侨文化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现场,汕头侨批文物馆馆长林庆熙倍感振奋。林庆熙说,据记载,1921年前,每年有几千万的侨批款进入潮汕经济社会;1921年后,这个数字增大到1亿元;而1931年后,每年侨批款的数额已成倍增长到2亿元。这段时期,有40%—50%的潮汕家庭是靠侨批过活的,因此潮汕有“食侨批”“食番批”的说法。

林庆熙展示了当时海关的进出口统计表:在1895年到1937年的43年间,只有1年,海关进出口呈现顺差。“潮汕经济社会一直处于贸易逆差,但却能够保持相对繁荣稳定,就是靠侨批产生的外汇起到平衡和调剂的作用。”林庆熙解释道。

林庆熙介绍,侨批的初衷就是赡养眷属,但它却包含了很多感情的意义。作为“家庭生活的生命线”,侨批是家乡侨眷和海外侨胞感情维系的纽带,也是华侨对家庭不忘根本的承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侨批更承担了特殊的角色,有着特殊的历史贡献。

“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心系桑梓”是侨批文化蕴藏的精神内涵。林庆熙说,中国的海外侨胞,以这样的方式,支援着祖国的正义斗争。因此,侨批更体现的是爱国爱乡的深沉情怀。

林庆熙将自己称为“历史碎片的打捞者”、汕头侨批文化的“守门人”。他说,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他与同事以及汕头所有热爱潮汕文化的同志们更加坚定了抢救和保护侨批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化的决心。

【记者】辛均庆 王涵琦 吴少敏


用特区故事激励 更多人奋勇向前

回访点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10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了解汕头开埠历史和经济特区发展成就,听取汕头市下一步发展规划情况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汕头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后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内涵、条件、要求同过去相比有很大不同。希望汕头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思考谋划,拿出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举措来,路子对了,就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久久为功。要充分利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找准定位,扬长避短,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汕头

汕头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浓缩展示了1860年1月1日汕头开埠以来的发展,从被动开放到全面主动开放,反映了汕头开埠历史、城市发展和改革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很亲切,不时询问一些情况,我的心越来越定。一开始因为激动,我还有些紧张。”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汕头开埠以来历史的,是陈列馆讲解员黄少彦。她特意讲解了汕头名字的由来——汕头位于韩江三角洲西南角的顶端,随着韩江上游泥沙沉积海滨和海浪的作用,形成沿海条状高地,称为沙陇,沙陇脊起的地方名“汕”,沙脊连成片就叫“沙汕坪”,濒海开端处称为“沙汕头”。

在华侨的板块,黄少彦讲解的用时比较长。她介绍道,潮汕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由华侨投资兴建运营的商办铁路,1906年通车,1939年汕头沦陷前为抵御侵略被迫全线拆毁。1995年,广梅汕铁路的开通,再次圆了汕头人的火车梦。

在开埠文化陈列馆工作了3年的黄少彦说,她非常自豪能向总书记汇报汕头开埠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经济特区建立后,汕头主动开放快速发展,如今开放更加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对我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耀和鼓舞,十分振奋人心。”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馆长张如强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竭尽全力把展示经济特区发展历程等工作做得更细致深入,把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打造成汕头一张新的文化名片,激励更多人接续奋斗、勇往直前。

【记者】辛均庆 余丹 吴少敏


“总书记勉励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奋斗”

回访点 汕头小公园开埠区街区

1860年,汕头开埠,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呈现“万国楼船”“云集鳞聚”的景象。这里的商埠也从最初的西堤片区不断向东扩展,形成放射型城市格局,形成了如今的小公园开埠区。

参观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后,习近平总书记步行察看开埠区街区人文历史风貌,同热情围拢过来的市民群众亲切交流,并发表讲话。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奋发有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锲而不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引导人们认识到汕头经济特区的今天来之不易,从中感悟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亲切关怀温暖人心,殷殷嘱托催人奋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深鼓舞和激励着汕头党员干部群众。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发挥优势、打好“侨”牌,携手努力、共同奋斗,在各自岗位上贡献智慧和力量,奋力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

“把总书记的关怀传递给更多的人”

作为汕头开埠区的核心地标,始建于1934年的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承载着许多市民、潮籍侨胞的集体记忆。这里就是汕头开埠的发祥地,曾经云集数千家店铺商行,见证了当年汕头经济的繁荣。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和游客旅游的“打卡地”。

“总书记和我们热切交流,勉励我们携手努力,共同奋斗。我要向更多的人传递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在汕头市金平区小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服务的志愿者黄惠华,站在小公园中山纪念亭一旁,聆听着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内心激动而澎湃。

汕头市中心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林茂煌在迎接总书记的人群中。就在一个月前,他到北京参加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非常荣幸!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能两次见到总书记。在北京,总书记对医护人员的鼓励令人振奋;这一次总书记来到我们家门口调研视察,让我更倍感自豪和鼓舞。”他说。

对于总书记“团结广大海外华侨共同实现中国梦”的殷切期许,“全国十佳农民”称号获得者马学杰深有感触。他创办的农机种养合作社辐射覆盖汕头潮阳、潮南两区,为周边2500多农户、种植大户提供机械作业服务。他说,听到总书记的鼓励和期望,倍感鼓舞,潮汕人有着敢闯敢拼的精神,走出去、赚到钱,都渴望回来建设家乡。未来要继续担当作为,大胆推动技术农业向智慧农业发展,带富乡邻。

归国华侨后代吴伟强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心中热血沸腾。“改革开放以来,汕头特区的发展离不开华人华侨,我的祖辈有着浓厚的思乡情结。爷爷曾远赴泰国经商,父亲在泰国出生、汕头长大,在家乡兴办了一所民办学校并经营至今,希望惠及更多学子。我们一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努力,坚定信心和决心,携手共圆中国梦。”吴伟强说。

2020年6月,汕头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戏亭印象”惠民演出系列活动在此上演,吸引众多喜爱潮剧的市民前来观看。

2020年6月,汕头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戏亭印象”惠民演出系列活动在此上演,吸引众多喜爱潮剧的市民前来观看。

“努力奋斗出幸福生活”

近年来,经过保育活化,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焕发出新的活力,店铺林立,人流商贾如云。总书记看商铺、问物价,同商铺店员亲切交流,了解复商复市和常态化疫情防控情况。

“总书记来到我档口前亲切交谈,真的太激动了!”回想起总书记视察的场景,汕头亚松水果店店主方党松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3年前,他在汕头开了一家甘草水果店,由此走上创业之路。借今年汕头市在小公园开埠区举办2020国庆中秋嘉年华系列活动的契机,他将自己的店铺搬至小公园开埠区内,受到当地群众和外地游客的欢迎。

“总书记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对个体户的关切,让我感到十分暖心,接下来一定好好经营店铺,努力奋斗出幸福生活。”方党松说。

侯佳妮是一名“90后”,半年多前来到真美食品店上班,让侯佳妮有了更多机会与外地游客推介猪肉脯、猪肉松、牛肉丸等潮汕美食。“总书记来到小公园开埠区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汕头发展指引了前进方向。小公园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好,希望不久的将来,小公园能成为全方位展现潮汕地方风情,宜商、宜居、宜游的历史文化街区。”

在迎接总书记的人群中,“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获得者曾爱东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总书记深入了解汕头开埠历史和设立经济特区以来建设成就,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字一句都说到了潮汕人民的心坎上,鼓舞人心。”

曾爱东说,今后一定把总书记视察汕头的重要讲话精神当作强大动力和新的起点,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发挥潮汕人爱国爱乡爱家的精神,持续推动经济特区各项事业发展。

【记者】辛均庆 吴少敏 钟哲 蔡沚彦 张伟炜

【拍摄】徐昊 梁钜聪

【剪辑】罗斌豪

编辑 邓素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