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认知,市五院专家告诉你:99%的人都不知道的掏耳朵真相!

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 订阅

有一种舒服,叫做掏耳朵。

那触电般的酥麻感,

用一句话来说就是:

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尤其是从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

更会有满满的成就感~

很多人沉迷于掏耳朵不能自拔,还觉得掏得越干净越好,隔三岔五给耳朵“搞卫生”。大家掏耳朵的“姿势”可谓千奇百怪,无论用手指,还是用掏耳勺、棉签、牙签、钥匙,不把耳朵打扫干净“誓不罢休”。

作为一名有着数十年耳科诊疗经验的主任医师,市五院眼耳鼻喉科陈瑜主任看到来院“看耳朵”的患者不断增多,抱着对患者负责的初心,希望通过以下的科普,将健康知识传递给广大群众。

科 普 时 刻

外耳道长约2.5-3.5cm,略呈S形弯曲,有两处狭窄,内2/3是骨部,外1/3是软骨部,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分泌出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就是“耳屎”,医学名称“耵聍”。

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貌似“一无是处”并且“脏兮兮”的“耳屎”,它是您耳道中的“卫士”哦!

“耳屎”有着润滑保湿耳道、保护耳膜(鼓膜)和一定的抗菌、杀菌作用,保护着您耳的正常。有人担心“耳屎”多了会堵塞耳道,所以经常清理一下。实际这是多此一举!耳道具有自洁功能,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自行排出。

所以,大家根本不需要,也没必要去“掏耳朵”!理由如下:

1.耵聍不仅可以保护耳道皮肤和耳膜(鼓膜),还可以抗菌,它可以自行排出,您为什么要“掏出它”呢?

2.生活经验丰富的您想想,在狭窄弯曲的空间中要取出东西,是不是应该从东西的后面推或前面吸,东西才能出来呢?

3.如果执着的您还是要坚持用各种“武器”掏耳朵,那结果一定不是把耳屎推到深部,就是挖伤了外耳道,甚至将鼓膜戳穿,造成严重后果!

4.来科室门诊就诊的患者有两种常见情况,一种是天天用棉签等“推”耵聍,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即称耵聍栓塞。

另一种就是耵聍被清理的“太干净”了,耳道没有耵聍润滑保湿和抑制细菌的保护,又因为“掏耳朵武器”长期反复地摩擦,损伤了外耳道皮肤,出现外耳道炎。损伤的皮肤渗出液体,滋生细菌,外耳道中堆满了脓,还长着霉菌,严重时,还会使听力下降。

左图为耵聍堆积,右图为医生清理后鼓膜正常的情况。

以上图片是掏耳朵造成了霉菌性外耳道炎,外耳道及鼓膜表面有脓性分泌物,还有酷似“蘑菇”的霉菌,耳道的脓及霉菌像“锅巴”一样贴在耳道。鼓膜表面的分泌物痂皮被清理,耳道和鼓膜非常红肿,这种情况会导致听力下降,治疗非常棘手。

5.如果您真的需要清理耵聍,正确的方法如下:

(1)较小或成片状者,可用镊子取出。

(2)耵聍钩取出法。

(3)外耳道冲洗法。冲洗前需将耵聍膨化,用5%碳酸氢钠溶液滴耳,3~4日后待其全部或部分膨化,再冲洗。

(4)用耳道专用的吸引管抽吸法。

(5)合并感染者应先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再取出耵聍。

(6)在监视器下,通过耳内镜吸取耵聍。

由于以上清理方法均不是自己独自安全能够做到的,所以您如果真的需要或者想看看是否需要清理耳道,建议找专科医生为您处理,其余情况,就让耳屎自己“离家出走”吧!

为了我们耳朵的健康,

让我们谨记医生的提醒吧!

核稿科室:党政办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