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变化:社会力量涌动大山深处|山海协作 佛山力量

南方日报

山海协作,佛山力量!南方日报28个版特刊聚焦凉山扶贫攻坚战


在大凉山的深处,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支教老师,是企业高管,是主治医师,是粤菜名厨……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人从山和海的彼端走进大凉山,为了同一个目的相聚在这里,将点滴星火和一片丹心汇聚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磅礴之力。

碧桂园凉山州扶贫项目负责人盛长城:

高山贫困村来了创富导师

盛长城(右一)。受访者供图

盛长城(右一)。受访者供图

过去4个月,碧桂园凉山州扶贫项目负责人盛长城的肤色更加黝黑了。

今年4月,为响应国务院扶贫办社会力量挂牌督战的号召,碧桂园集团向凉山州捐资2000万元用于帮扶昭觉县的三河村、署觉洼五村。6月,盛长城来到昭觉,与同事一道驻村帮扶,“之前我从没来过凉山,到这里的第一印象就是荒凉”。

三河村与署觉洼五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平均海拔都在2500米以上,山高路陡,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随着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盛长城每天奔走在三河村、署觉洼五村的各个扶贫项目现场。

通往项目建设现场的道路大多泥泞难行,车辆难以驶入,盛长城必须徒步前往。每逢雨后,路上到处都是水坑。他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裤腿上不一会儿便沾满泥巴。此外,当地紫外线强,没过多久就帮他的皮肤“镀”上了古铜色。

日子一久,盛长城逐渐与当地村民打成一片。不少村民找他咨询创业信息,希望能得到支持。三河村村民郑吃合便是其中一个。在碧桂园的帮助下,郑吃合的养猪场规模迅速扩大至500头,年销售额可达二三十万元。

4个月来,三河村与署觉洼五村各个扶贫项目进展明显。其中,位于三河村的酒店已进入装饰收尾阶段,预计11月便能开放入住。盛长城说,碧桂园还计划在当地打造探险基地、餐饮民宿等,将三河村、署觉洼五村串连成一条旅游环线,助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不仅如此,碧桂园还计划投资360万元在三河村建设标准化乌金猪养殖场,年产量达1000头。届时,养猪场将惠及三河村全村152户村民,保守估计每户年收入可增加3000元至5000元。

绿臻农业生态科技(普格)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彰:

从名企离职到山村种稻

彭彰。田人心 摄

彭彰。田人心 摄

9月下旬,绿臻农业生态科技(普格)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彰在10天内接待了4拨参观团。每次,他都会领着客人,走在普格县特尔果乡特尔果村“稻鱼共生体验园”的硬底化路上,详细讲解稻鱼共生模式和它的经济效益。

一年多前,45岁的彭彰怎么也想不到,在西昌新希望三牧乳业有限公司分管牧业的他,会来到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区30多公里以外的小山村,种起水稻,养起鱼来。

“去年我辞职后,本来打算和几个人合伙,开办一家肉牛养殖加工厂,于是开始在凉山到处考察选点。”彭彰说,后来一次机会来到特尔果村考察“稻鱼共生体验园”,当看到当地优良的生态环境,还有稻鱼共生系统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几个合伙人都动了心,一致同意暂缓肉牛养殖加工厂项目,先入园发展红米种植和冷水鱼养殖项目。

去年底,彭彰和合伙人承包下“稻鱼共生体验园”内近400亩地。今年初,他们一起创办了企业,着手种植第一批红米水稻,引入14种冷水鱼品种,探索对虾大棚养殖,同时还拿出约150亩地发展特色水果大棚种植项目。如今,红米收成在即,水产也陆续可以上市。彭彰预计,今年成鱼产值预计将达300万元,红米产值预计将达150万元。

彭彰的到来,有效带动了特尔果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其中,彭彰的企业与特尔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签订了20年经营协议,在稻鱼共生、对虾大棚养殖项目上一次性向后者支付50万元分红和管理费用;另外,特尔果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每年可以从特色水果大棚种植项目中获得2万元分红。

“我们还给流转土地的村民提供每年1000元/亩的土地流转金。另外,公司现有劳动力全部来自当地村民,平均每天有20个工作机会,村民一天劳务收入有70—80元。”彭彰说,接下来,公司还将探索发展观光农业,届时将能为周边村民提供更多岗位。

佛山驻布拖县支教老师曹本华:

把外面的世界带给凉山娃

曹本华。受访者供图

曹本华。受访者供图

曹本华并没有想到,自己在凉山两年,能为高寒的大山深处的师生们带来了春天。

2018年8月31日,受佛山市教育局选派,在佛山市第九小学任德育主任的曹本华跨越了1700多公里,来到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支教。

“我为这里的教育深感担忧。”曹本华坦言,初来布拖仿佛回到30年前湖南老家的落后状况:全县师资严重短缺,至少缺少近千名老师,很多学校都只能保证最基本的语文、数学的教学。教学手段也非常传统单一,主要依靠粉笔、黑板和课本。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把外面的世界全部带进来。”作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专家,曹本华发挥自身在“互联网+”教学的特长,通过手机连接共享全国名师的课堂资源,成功帮助当地教育走出困境,带动全县的平均分提升了6分。

在推动布拖教育跃变的路上,曹本华孜孜不倦。利用周末时间,他坚持送培训下乡,累计参加达1万多次,相当于全县每个老师轮训了3次。在他的带动辅导下,布拖的教师还首次走出四川,获得全国教育技术大赛的奖项。

如今,“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也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从最初的6所试点校到现在全县推广。曹本华也被调任布拖县教育局担任副局长以巩固深化其教育成果。当地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甚至两度发函请求禅城区、佛山市延长支教期限。

曹本华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教育的“火种”留在布拖。“真正能斩断贫穷代际传递还是教育,我希望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把孩子教好了,凉山就有未来。”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主治医师谢超:

妙手治病 仁心助贫

谢超。受访者供图

谢超。受访者供图

“今晚六点,央视十套,看看喜德的卫生脱贫。”10月10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生谢超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虽然上月结束了在凉山州喜德县的医疗援助工作,但他依然保持对喜德当地医疗建设的高度关注,日常也会通过微信与当地的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

对谢超来说,一年的援助工作是一次宝贵历练,他帮助喜德县人民医院建立起血透室并完成验收,通过传帮带让当地医疗队伍能够独立完成血透治疗,这个过程中,他完成了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

“原来在佛山,医院的各个环节衔接顺畅,每个人都是其中一个齿轮;来到喜德后,一切从零开始,要熟悉科室运作的各个环节。”习惯了佛山的医疗环境,初到喜德,这边的医疗条件让他惊讶,“以前很难想象一家医院可以停一天水。”

这种条件也直接影响到科室建设。由于当地水质几次不达标,血透室的验收遇到瓶颈。为了克服难题,谢超和团队一起,对整个过程进行了梳理,完善消毒环境,最终顺利通过验收。

血透室的建立为当地病人带来了福音。“病人以往每周要跑西昌三四趟做透晰,现在在本地就可以完成了。”谢超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病人两种农药中毒,多器官衰竭,整个团队压力很大,经过连续5天血透,病人病情逐渐好转,“如果是以前就放弃了,但通过这次抢救,大家对自身的技术建立起信心。”

除了治病救人带来的满足感,在喜德的日子里,谢超还收获了更多。这一年里,他顺利考到了博士学位;就在他即将离开喜德之际,家里也迎来了新生命。对于他来说,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中国烹饪名厨孔庆聪:

让四川胃爱上顺德味

孔庆聪(左一)。戴嘉信 摄

孔庆聪(左一)。戴嘉信 摄

今年9月初,中国烹饪名厨、顺德厨师学院教师孔庆聪来到雷波县,探访曾经在顺德厨师学院培训一个多月的学员杨秀定。从顺德回乡后,杨秀定在雷波县以“秀定农庄”为名开了一家农家乐。此次探访,孔庆聪还为秀定农庄带来了广东省“粤菜师傅”工程培训学员“创业示范店”的牌子。

从2018年顺德厨师学院成立以来,顺德厨师学院面向凉山州贫困县精准扶贫建卡户的社会青年,开办了11期“精准扶贫(致富带头人)粤菜师傅和粤菜服务师培训班”,为345名贫困青年(致富带头人)在顺德进行为期1-2个月的全免费全脱产厨艺培训。杨秀定就是其中的一名学员。

在学员毕业后义务提供帮助,是孔庆聪的同事们的一份执着。从顺德厨师学院成立至今,他们克服凉山海拔高、山高路陡、地势险峻、教学条件简陋的困难,不下10次到顺德对口帮扶的雷波县、美姑县和金阳县开展送教上门活动。

在秀定农庄的后厨里,孔庆聪认真观察了杨秀定的烹饪过程,并给予了指导。这是自去年7月从顺德学艺归来后,师徒之间的再次交流。尽管经营情况受到疫情影响有所下滑,但杨秀定在菜品上的创新和坚持,还是受到了孔庆聪的肯定:“他是创业的学员中比较优秀的一个。”

他们带来的改变,不只体现在学员身上。孔庆聪将粤菜技艺、凉山口味融合,独家改良了30多道菜品。顺德厨师学院学员在凉山州的遍地开花,让顺德“舌尖上的帮扶”走入了百姓家。在“粤菜师傅”的影响下,越来越多凉山人不只满足于传统的“坨坨肉”“坨坨鸡”,还喜欢上粤式的精致细腻。

【南方日报记者】王芃琹 林洛峰 罗湛贤 孙景锋 廖瀚 熊程

●相关阅读

专题|山海协作 佛山战贫

编辑 朱苏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