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大对流:现代市场的新力量

南方日报

山海协作,佛山力量!南方日报28个版特刊聚焦凉山扶贫攻坚战


凉山越西,彝族女生阿西伍呷在“家门口”的苹果园区做着分拣工作。每月收入2000多元的她,很珍惜这份工作。

佛山顺德,16岁的阿体夫体站在电暖炉流水线的包装岗上,稚嫩的脸庞上满是专注。今年9月前,他还在凉山雷波老家务农。

无论留在家乡还是前往佛山,“阿西伍呷”“阿体夫体”们都找到了工作机会。一个工作,不仅意味着收入的提升,更是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要素,与封闭的自给自足状态划开了严格的分界线。

佛山把劳务协作作为帮扶凉山脱贫的主要路径。2016年以来,佛山在凉山带动超过1.5万人就近就业,从凉山输往佛山的劳动力则已近2万人。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星火燎原,万家小康。正如佛山改革开放之初走过的那样,千千万万的凉山贫困群众正在共同走向富裕。

image.png

“家门口”劳作,就地脱贫

跟以前在珠三角打工时比起来,阿西伍呷如今的工资低了,但是扣除生活成本后攒下来的钱却更多了,还能一边照顾到家庭,她对此十分满足。

阿西伍呷所在的越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吸纳了200多名本地员工,是佛山带动凉山贫困群众就近就业的缩影。对于大多数凉山贫困群众来说,在“家门口”拥有一份工作,与原来的生活方式相对接近,是易接受、能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开展对口凉山扶贫协作以来,佛山发挥了自身产业发展经验丰富的优势,通过引进企业落地凉山、共建现代产业园区、打造援建扶贫车间等方式,让凉山贫困群众融入国内外市场循环中,创造出源源不断的就业机会。

在昭觉县洒拉地坡乡姐把哪打村,最滋味(佛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首期投资1600万元建设了全国最大的夏草莓基地。去年8-11月的旺季,带动当地用工2.2万多人次,发放工资132.3万元,平均每天用工147人。

盐源县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总投资1017万元,其中300万元设施建设经费,为佛山援助产业资金。作为当地现代化园区的标杆,该园区已带动了17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增收,并吸纳50余人就近就业。

企业的大规模落地投资、共建现代产业园区面向一般性的劳动力。与之不同,扶贫车间以培训、就业、增收的模式,主要帮助建档立卡的贫困劳动力、农村留守妇女、兜底保障贫困劳动力自力更生。

美姑县第一刺绣艺术工作坊,是采取类似佛山改革开放初期“三来一补”形式建设的东西部协作扶贫车间,工具、原料、图样及销售均由广绣集团顺德富德公司主导。目前,车间为上百名彝族绣娘进行了技能培训,并已吸纳20多名绣娘入职,每人月收入都在1500元以上。

2018年、2019年,佛山在凉山投资注册落地企业超过50家,实际投资额超40亿元,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数近5万人。同时,佛山也已打造了20个成熟产业园区、29个扶贫车间,带动一批企业进驻、吸纳一批贫困户就业。

此外,佛山也针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由财政出资在凉山各县开发出一批交通协管、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2020年,佛山安排的公益性岗位超过1万个。

美姑县第一刺绣艺术工作坊。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美姑县第一刺绣艺术工作坊。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到沿海就业,收入跃升

随着父亲几年前过世,阿体夫体三个弟弟妹妹的花销主要依靠打零工的母亲。在招聘会上第一次看到阿体夫体,天品电器行政部主任陈迎娜发现,这个“醒目”的孩子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渴望。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今年9月10日,阿体夫体刚过完16岁生日半个多月,就坐上了开往佛山的劳务输出大巴。两天后,他成为佛山市顺德区天品电器科技有限公司年龄最小的员工。工资加上佛山市专项补贴,他的月收入可超过4000元,极大地减轻家庭压力。

佛山有着丰富的产业工人需求,四川一直是向佛山输送劳动力的主要地区。针对凉山,不少企业早在几年前就自发地通过中介等方式发掘当地劳动力资源。因此,佛山将凉山劳务输出作为重要的劳务协作手段。截至目前,定向赴佛山务工的凉山籍贫困劳动力已近2万人。

刚开始时,像阿体夫体这样有着强烈走出去渴望的群众还不多。有的群众完全不愿意离开土地。虽然生活条件在外人看来很艰苦,不过他们已经习惯。有的群众即使外出打工,也更倾向于高空作业、建筑工地这样“来钱快”而且管理相对自由的工种。管理相对严格、生活作息规律的制造业工厂,对其缺乏吸引力。

2018年刚到凉山时,佛山驻金阳县扶贫工作组组长、金阳县委常委、副县长南策炳就曾遭遇过一次“挫败”。他兴致勃勃地组织了一场佛山企业招聘活动,却只有十几个人报名,最终成功输送出去的人数为零。

改变,需要持续不断的扎实细致工作。针对当地群众的外出务工基本特点,佛山与凉山共同研究出台了系列政策。从贫困劳动力个人到所在村集体、当地派往佛山的稳岗干部都可获得补贴,务工年龄放宽到50岁、文盲也可以安排工作,投入超500万元建立智能化招聘求职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点对点、一站式”贴身服务。

凉山务工人员在顺德天品电器流水线上工作。熊程 摄

凉山务工人员在顺德天品电器流水线上工作。熊程 摄

不光要出得去,还要稳得住、留得下。“凉山务工人员本身都吃苦耐劳,但是为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企业付出了相当于其他普通员工双倍的努力。”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宝电器”)人力资源中心经理温志坚说。

2018年11月,从未离开过金阳、已经46岁的历史日且入职新宝电器。刚到佛山时,他的汉语讲得还不太流利,对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不习惯。如今,历史日且不仅自己留了下来,还在今年3月把儿子、媳妇都带了过来,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

在先来者的示范带动下,主动尝试和适应佛山工厂生活的群众越来越多。

阿体夫体这批从雷波前往佛山的有229人。对于雷波大岩洞乡党委书记吉古阿尔来说,这是动员难度最低的一次劳务输出,“报名一次比一次踊跃,我们乡本来分配了8个名额,最终去了14个人。”对于雷波驻佛山稳岗工作队队长张解放来说,与所在企业、后方的沟通协调已经轻车熟路,“务工群众有任何困难都可以找我们解决。”

回家乡创业,带头致富

“我喜欢佛山,也感谢佛山,但我还是要回去创业。”今年“十一”假日期间,佛山市三水区理工学校汽修美容专业学生、20岁的马海里呷一边在佛山市区游玩,一边憧憬着毕业后回乡的美好生活。

比马海里呷更早返乡的一批凉山青年已经小有成绩。他们扮演起创业者、致富带头人角色,带领更多人摆脱土地的束缚,或一同创业、或就近就业,成为现代市场中的一分子。而与这些自发的力量同时,佛山政府和企业各界也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凉山各地,开展针对创业致富带头力量的帮扶。

彝族姑娘俄底洛则在餐馆里做菜。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彝族姑娘俄底洛则在餐馆里做菜。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2019年春节,在外漂泊多年的金阳姑娘俄底洛则返乡探亲,决定留在新建成的“佛山新村”创业,开了一家餐馆。然而一开始,她的生意总是不温不火。

今年5月,顺德厨师学院精准扶贫班来到金阳,中国烹饪名师孔庆聪一边培训,一边用粤菜技艺与当地食材结合开发出了30多道新菜品。从培训班结业后,俄底洛则就把菜单换成了“顺德厨师学院定制”版,孔庆聪的最新菜品顿时让她的餐馆人气爆棚。俄底洛则并不“独乐乐”,而是带着同村的几个贫困户一起开餐馆,把生意介绍给他们。

厨艺等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为“俄底洛则”们提供了发展的契机。目前,佛山扶贫工作组正与凉山州有关部门深入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推动凉山州建卡贫困劳动力享受广东政策红利,推动凉山州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规模化、体系化发展。

能够抓住契机,靠的不仅是创业者的个人技能和眼界,更重要的是发展环境的根本性变化。就像俄底洛则的餐馆要开在崭新的“佛山新村”,在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村民俄底曲西的民宿也靠着佛山对当地乡村旅游的支持而开起来。目前,谷莫村已有15户达标民宿,去年以来接待游客500余人次,旅游收入超15万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于未来的致富带头人,佛山正全面开展培训工作。2019年,佛山共为凉山举办23期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培训致富带头人1547人,其中创业成功64人。

从“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到“一人带头致富,身边人创业就业”的新格局渐渐成型,佛山对口帮扶凉山劳务协作在更深的层次同步发力。正如20世纪七八十年代佛山人在外来资本的推动下融入现代市场大循环一样,凉山发展的内生力量也在佛山帮扶下升华。

【南方日报记者】熊程

●相关阅读

专题|山海协作 佛山战贫

编辑 陈禧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