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观察丨中国扶贫:山海的交响

南方日报

听,山海的声音!南方日报70版特辑致敬东西部扶贫协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

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全面小康,决胜在合力。

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脱贫攻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广东承担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区)14个市(州)93个贫困县的东西部扶贫协作任务。

山海协作,共奔小康。

从大湾区到高原山区,跨越山海阻隔,广东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四省区携手前行,情义和鸣,在山海之间奏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交响乐章。


  “一个站在饥饿边缘上的村庄对谁都没有好处。”1936年,费孝通在《江村经济》中发出对农民贫困问题思考的追问。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在《贫穷的本质》一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贫困者要想摆脱“贫困陷阱”,必须全面改善他们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状况。

反贫困的不断探索和反复追问,在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中国实践、精准脱贫的中国智慧中可以找到更多答案。

实践证明,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的大战略,是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的大布局,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大举措。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

数据印证着广东省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力度:2016年以来,广东省、市、县、镇四级财政累计投入援助资金170.64亿元,县均从2016年的1039万元增加到2020年的6011万元,财政援助资金总额和县均数居全国前列。广东1万多家企业到被帮扶地区投资兴业,实际投资额超过3000亿元。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我们走进粤桂川黔滇五省(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的第一线,见证着东西部扶贫协作带来的喜人变化。

一幅跨越山海携手奔小康的战贫新图景,徐徐展开:

——贵州毕节,41个由广州企业与当地职业院校合办的“订单班”为上千名贫困地区青年打开就业通道;

——广西百色,“圳品”认证+线上销售打通快速通道,让优质农产品走进大湾区的菜篮子、果篮子,再也不愁“养在深山人未识”;

——四川凉山,佛山援建的安全住房圆了超过4.1万名贫困户的安居梦;

——云南昭通,31个东莞援建的扶贫车间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风从海上来,深山育新机。

东西部扶贫协作,广东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携手共进,共谋产业项目,共建扶贫车间,共修乡村公路、学校、乡镇卫生院,贫困山区部分群众饮水难、上学难、行路难、看病难等实际问题逐一得以解决。

摆脱贫困,共奔小康,崭新的变化发生了。

山海之间,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再次得到了有力的印证。

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大山,山海之间展开的是一个具有超大规模性的中国。

历史学家施展在《枢纽:3000年的中国》书中,作出这样的判断:中国同时嵌入现代世界的海洋秩序与大陆秩序之中,因其超大规模而获得动能,超大规模性造就了现代中国无人能敌的制造业供应链体系。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依托人口数量、国土空间、经济体量、统一市场等条件,我国具备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透过山海协作,我们见证着这背后的力量——

更加紧密的产业牵手,构建起均衡发展的快车道。

乌蒙山深处,位于云南昭通昭阳区的滇粤产业园里,集聚了来自东莞的12家电子信息企业,覆盖了电源、显示屏、摄像等多个产业环节。过去工业基础薄弱的昭通,生产出了第一部手机、第一台电视、第一个电脑显示器……在东莞的帮扶下,昭通演绎着产业振兴的新故事。

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打通了脱贫攻坚的致富路。

羊肚菌有销路。云南怒江,在来自珠海的资金、技术和市场力量的作用下,以往藏在深山里的羊肚菌“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大海。

苗绣走出深山。广东湛江和广西柳州两市携手努力,苗绣等独具特色的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跨过大河,成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更加充分的要素对接,激荡着区域协作的新动能。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广东民营企业老板沿着东西部扶贫协作打造的对接快车道,在高原追寻创新创业的新梦想,带动一大批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这背后,广东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活动,组织1696家企业与被帮扶地区1823个贫困村结对、253个社会组织与被帮扶地区361个贫困村结对……

“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在山海之间铺开,技能培训、家政服务、劳务扶贫对接交流深入开展。

西部的土地、人力、原料等资源与珠三角的资本、技术、管理深度融合,激荡起市场的澎湃力量。

从创新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到跨区域劳务协作,从易地扶贫搬迁到健全协作帮扶机制,广东实践、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经验做法。

山海之间,高质量发展的鼓槌擂响。


比山海更远的是什么?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一批批广东干部勇挑重担,奔向山区高原;

一个个产业项目拔地而起,激发产业动能;

一批批贫困群众走出大山,闯出致富新路……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一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接力长跑”,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幸福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指出:“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山海之间,每个人都是追梦人,每个人都在努力奔跑。

身患残疾的广西崇左市龙州县人吕金梅,是江门豪爵摩托配件有限公司的车间骨干。梅姐圆了就业梦,靠双手摆脱贫困,把直面生活的勇气传递给无数人。

70多岁的贵州省黔南州农科院退休农艺师徐先捍,奔忙在海拔1000多米的偏僻山区。他与广州专家携手向老乡普及良种良法,要让高原变粮仓。

广西南宁隆安县震东集中安置区,人们凿山填洼建家园。在广东茂名的对口支援下,2.4万人的大型社区建起来了,所有搬迁户在1公里内就业、读书,“广东速度”让人惊叹。

山海之间,一个个为了梦想不懈奋斗的身影告诉我们——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要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

山海之间,“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热切期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深沉情怀,激荡交响。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用实干绘就全新画卷,奏响实现全面小康大合唱!

【撰文】郑佳欣


编辑 蔡如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