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亲历者说 | 庄庆生: 非遗普查和申报工作 “永远在路上”

南方+ 记者

【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点击可看南方+“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专题

9

0

“每次在外忙完回到办公室,看到柜子里排列整齐的一卷卷非遗项目档案,我的心情就非常舒畅,身上的疲劳感几乎一扫而光。”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简称“汕头市非遗中心”)办公室主任庄庆生感慨道。他在汕头市非遗中心工作至今已有13年光景,见证了汕头非遗保护事业的发展。

庄庆生与汕头非遗结缘于2006年。彼时,对于很多人来说,“非遗”不仅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更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成立于2005年的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在非遗保护方面也才刚刚起步。因此,对于他来说,接触非遗也是“半路出家”。

“刚开始我也有些茫然,不知道非遗保护工作该如何开展,2006年10月,我参加了为期两天的非遗文化普查培训班,才对非遗保护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逐渐产生兴趣并热爱起来。”他回忆说。

2007年1月,汕头市非遗保护中心成立。随后,经专家评定,汕头产生了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共包括14个项目,按照庄庆生的话来说,“汕头市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单实现了零的突破”。从那以后,他的步伐迈得更远,经常深入基层开展田野考察,对汕头六区一县的非遗项目进行考察与记录。

在考察中他发现,不少人申报市级非遗的意识较为淡薄。对此,庄庆生多次耐心劝说。渐渐地,主动配合申报的人越来越多,纷纷加入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行列中来。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有一天,庄庆生吃完晚饭后回到汕头市非遗中心,加班加点整理申报省级非遗项目的市级非遗项目资料,第二天又专程搭乘大巴到广州,将一箱资料亲手交到省非遗中心工作人员手中。他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多次打动其他工作人员。

回首往昔,庄庆生坦言“是挺累的,但我乐在其中”,因为对于他而言,非遗保护是一个世代绵延的文化传承过程,也是不断培育、长期实践积累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普查和申报工作“永远在路上”。

【记者】张伟炜

编辑 肖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