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深工作38年,明天站上新起点!陆建新:建设更美好城市

南方+ 记者

来深工作38年,明天站上新起点!陆建新:建设更美好城市

“我是1982年10月15日来到深圳的,今天是我在深圳第38年的最后一天。明天站上新的起点,我将继续坚持技术创新,建造更多的学校、医院、住宅等基础设施,建设更加美好的深圳,为百姓创造更加便利的生活。”

陆建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言。

陆建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言。

在参加完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后,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入选深圳经济特区“40年40人”并在庆祝大会上发言的陆建新,第一时间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他满怀信心地说,深圳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深圳国贸大厦、地王大厦、京基100、平安金融中心,陆建新参与了深圳不同时期四大地标建筑的建设。将“深圳速度”从“三天一层楼”提速至“两天半一层楼”,6次刷新建筑的“中国高度”“亚洲高度”“世界高度”……数十年来,陆建新已参与多个“奇迹”的创造,中国的钢结构建筑也被他从100米级推升至600米级。目前,他参建的摩天大楼总高度3600多米,其中400米以上高楼就有4座。

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曾主持参建4座400米以上高楼

“对于一个学建筑的人来说,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吗?现在回过头来看,不曾想自己竟然参与了一份伟大的事业、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奇迹。”在庆祝大会上,陆建新深情回顾了自己第一次来到深圳的情景。

那是1982年10月,陆建新在湖北收到工友的一封信,信中描绘了深圳经济特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说要盖50层的中国第一高楼。建筑专业出身的他,当时见过的最高楼只有5层。“想到要是能参与中国第一高楼建设,这是何等有幸!”

于是,18岁的陆建新挤上南下的绿皮火车。但当他走出罗湖火车站时,看到的是低矮的楼房、泥泞的道路、简陋的工地。陆建新说,虽然内心略感失落,但他还是鼓起干劲,很快,他作为一名测量员参与到53层高的深圳国贸大厦的建造。

“国贸大厦的建设者们住在用毛竹搭的简易工棚,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而且夏天蚊虫叮咬、冬天四面透风。”陆建新说,即便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他们依然胸怀梦想、干劲十足。

“三次技术试验都失败了,很受挫,压力很大!”据陆建新回忆,国贸大厦7层以下采用传统翻模施工,10天建一层,为加快进度,决定采用滑模施工技术,但国内无先例。他们通宵达旦研究,终于找出失败原因,第四次一举成功,创造了举世闻名“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庆祝大会结束后,陆建新第一时间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

庆祝大会结束后,陆建新第一时间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

1994年,陆建新来到地王大厦工地,建设384米的亚洲第一高楼。项目施工到一百米了还没有装施工电梯,他每天背着20公斤的设备,沿着钢管脚手架爬上去测量,经常凌空走在巴掌宽的钢梁上。他坦言,当时心里也害怕,但干了这份工作就要负责、就不能退缩。

地王大厦竣工验收偏差仅为25毫米,远低于美国约75毫米的验收偏差标准。“摩天大楼都是在每1毫米的精度上积累起来的,特区的每一项事业何尝不也是这样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陆建新振奋地说。

如今,在陆建新主持修建的项目工地上,仍可以看到已经56岁的他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绳,爬上爬下检查作业情况。虽然高空作业对陆建新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但还是让旁人忍不住为他捏一把汗。

多年来,陆建新秉承“工匠精神”,认真钻研技术创新。在建设599米的平安金融中心时,陆建新和团队设计的“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减少塔吊使用台班,缩短工期,降低造价,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推广使用价值,在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获得特别嘉许金奖。

舍小家为大家——

投身到更广泛的民生工程建设中

今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陆建新接到了一份通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工程应急院区项目要紧急开建。他立刻赶回深圳,和另外1万多名工人一起与疫情赛跑。

到了施工现场,他马不停蹄投入工作:指导技术部解决技术问题、为前期准备和后期施工出谋划策……冷雨寒冬,20个由集装箱临时搭建的办公室里要装下480个管理人员,大家肩膀挨着肩膀办公。而工地和收纳确诊病人的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却只有一墙之隔。

“医院早一天建成,就可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陆建新说。从1月31日到2月19日,20天时间,深圳版小汤山医院投入使用,所有工人健康凯旋。

陆建新在项目建设现场。

陆建新在项目建设现场。

这些年,像医院等民生工程项目,陆建新也参建了不少,一直专注于摩天大楼建设的他正在转型。城市绿道、立体停车场、体育馆……很多公共基建设施的工地都可以见到他忙碌的背影。在他看来,对一个城市来说,除了地标建筑,舒适环保的生活环境也是城市的“人情味”所在。

由于经常加班、出差,陆建新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兼顾家庭。“父亲是个特别忙碌的人,小时候对他的印象很陌生。直到有一次,爸爸带我登上了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塔尖的最高处,那一刻,我发自内心地为爸爸感到骄傲。”陆建新的女儿说。

“40年的发展成就不是轻轻松松干出来的,而是在艰苦的环境下通过技术创新和拼搏努力才取得的,我们也有信心将城市面貌建设的更加美好!”陆建新说,他将牢记总书记嘱托,建设更多的城市基础设施,打造更加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记者】卞德龙 后方联动 王聪

【图片/视频】吴明

【剪辑】周鑫宇

【统筹】洪奕宜 曾强 曲广宁

编辑 邓素凡
校对 冯志坚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