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话题
字数:2000阅读时间:4min
名媛是一个源自古代、在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流行的一个称谓,一般是指那些出身名门、有才有貌、又经常出入时尚社交场的美女。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 ,现在的“假名媛”是怎么回事。
▼
(IC photo / 图)
近日,一篇爆款文《我潜伏上海“名媛”群,做了半个月名媛观察者》在朋友圈刷屏,作者讲述了自己花500元加入一个“魔都名媛群”,卧底名媛群的经历。
结果作者发现,名媛们纸醉金迷的日常,都是“拼”出来的。在群里,你可以拼单顶级下午茶,拼单五星级酒店套房,还能一起租爱马仕包、租法拉利跑车;还有一些你根本想不到的东西她们也能“拼”,比如拼单“二手的Gucci丝袜”等等。
拼单的价格是大多数人能够承担得起的“平民价”。比如一份下午茶六个“名媛”拼,一个人只要出85元;爱马仕的包包拼一个月1500元,每个人拼一周350元,“多出来的100我来出”;二手的Gucci丝袜600元,两人拼,一人300元……
一边是名媛高不可攀的想象,一边是几十几百元的拼单,二者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让这个新闻迅速引爆网络。虽然有网友质疑帖子的真实性,几家顶级酒店也出来辟谣说不存在“拼单”现象,却并不影响大家吃瓜——主要是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打肿脸充胖子的假名媛还真不少。
这些名媛版拼拼群,到底是怎样的存在?装名媛的目的又是什么?
假名媛何其多
名媛是一个源自古代、在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流行的一个称谓,一般是指那些出身名门、有才有貌、又经常出入时尚社交场的美女。渐渐地,名媛有没有“才”不再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身世高不高贵、有没有钱、长得漂不漂亮。随后,进入社交网络时代,也出现了一类网络名媛,她们的特征是在社交媒体分享具“上流社会”色彩的日常生活——她们是否真有钱不得而知,至少看上去都很有钱。
社交媒体的虚拟性和装饰性,给一些虚荣的人装名媛提供了机遇。在名媛版拼拼群出现前,也曾爆出几起轰动一时的假名媛事件。
2017年,一个叫Anna Delvey的名媛登上了欧美主流媒体的头条。她声称自己是来自德国的贵族,名下拥有价值6000万欧元的信托基金,加上她说一口流利的欧洲口音英语,每次出门都有豪华座驾、私人飞机等,长期租住精品酒店,社交媒体上晒的都是低调奢华的生活,让人更加深信她就是拥有近亿身家的欧洲贵族。
直到2017年,Anna Delvey的真实身份才被踢爆。她原名叫Anna Sorokin,是一名俄罗斯卡车司机的女儿,母亲是全职太太。16岁随着父母搬到德国居住,并曾到英国和法国实习,其中包括位于巴黎的时尚杂志,因而让她对时尚和上流圈有一定的了解,而让她更容易混入名流社会中。之后她以各种欺诈的手段去支付她私人健身教练、私人美发师、豪华酒店、顶级派对等等的费用,总共超过27万美元。2017年,Anna Delvey锒铛入狱。
而今年3月,国内某假名媛也被她的两个闺蜜在媒体控诉欺诈。据闺蜜供述,该假名媛自称是“李易峰”的女朋友,伙同“李易峰”卖影视份额,诈骗金额高达千万元。
像Anna Delvey这种装着装着把自己装进监狱的假名媛虽然是少数,但日常生活中的假名媛到处有。比如某宝上就有售卖朋友圈高逼格图的服务;点开某红书软件,上面的一些精品旅馆的推荐语是“很适合拍照的一家酒店”“很出片的套房”。
中国也有许多线下的名媛培训机构或者名媛培训班。早在2016年就有媒体报道,一家小县城名媛培训班的招生简章直白地称:“这是一个两分钟的世界,你只有一分钟向人们展示你是谁,另一分钟让他们喜欢你!” 一家高端到充满隔绝感的名媛培训公司打出的口号是:“从女人到女神,从平凡到超凡。”
名媛版拼拼群,不过是假名媛“与时俱进”的新变种。
(IC photo / 图)
假名媛背后的生意经
假名媛图什么?
大部分假名媛不仅仅是爱慕虚荣那么简单。坦白讲,虚荣是人的普遍弱点,大家的朋友圈多多少少都有一点“修饰”,不过却不会像假名媛那样近乎造假。而造假背后,是造假了“有利可图”,造假背后有“生意”。
假名媛的生意形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骗大众。利用公众普遍的“慕强”心理,在社交媒体上营造有钱有势有品位有智慧的名媛形象,继而引导粉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把粉丝转化为潜在消费者,兜售自己自主创业的品牌,让粉丝产生这样的幻觉:跟随名媛的生活方式,离名媛式的生活理想也就不远了。
像这几年微博上出现的一些电商网红,走的就是名媛路线。先通过名媛形象的经营,让“白富美”的人设深入人心,聚拢大量粉丝,之后开始接广告、做生意。粉丝不会因为购买了假名媛推销的产品就成了真名媛,但假名媛通过收割智商税,倒有可能成为真名媛。
另外一种假名媛,则是把自己当做生意,或者说,把自己的婚姻当做生意。她们在社交媒体上殚精竭虑营造出名媛的形象,不过是为了吊金龟婿。开篇新闻中加入名媛拼拼群里的女性,目的是“互推好品质男生,结交金融巨子,留学海归精英”,通过婚姻实现自己的阶层跨越,让自己从假名媛变成真名媛。
面对假名媛的生意经,“慕强”的人需要擦亮眼,你掏再多钱买名媛卖的产品,你也不会成为她,大概率只会让你变得更穷。想要富有,别无他法,靠自己双手去打拼。
至于那些把自己当生意的假名媛,我们反倒要劝她们擦亮眼。市场上有名媛培训班,也有专供屌丝男士的PUA课。当一个人的双眼被金钱和物质所蒙蔽,连她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也可以拿来置换时,她恰恰是上过PUA课的渣男的最佳猎物。但愿她们不会“偷鸡不成蚀把米”,最终害了自己。
▼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