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养生】冷空气将到,寒露期间要注意防寒防燥

三水中医院
+ 订阅

寒露是九月节,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自此,露气重而稠,稠而将凝,再过半月,将凝为霜降。

自此,告别了秋高气爽、秋明空旷,白日将变得幽晦,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雾结烟愁。萧萧秋意重,依依寒色浓,归鸿将急于南飞,哀鸿遍野,秋残如血的季节到了。

寒露后,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变化增大,此时最容易引发感冒。要适时添加衣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此外,此时天气寒冷,人们出去运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在居室中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这时还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使身体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环境之中。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等。中老年人和慢性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同时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注意补充水分。

寒露饮食建议

1、莲藕,常言道,荷莲一身是宝,秋藕补人。寒露时节,空气干燥,人也容易烦躁不安。此时,更应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以去秋燥。莲藕,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有明显的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2、山药,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寒露时节,吃山药,更是可以养护脾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缓解秋燥。山药含有皂甙、黏液质,有润滑,滋润的作用,故可益肺气,养肺阴。

3、小米,小米熬粥,营养价值丰富,且有“代参汤”之美称。小米,在古代称为“粟”,对身体具有诸多好处,其中,更以养胃补气血著称。另外,还可防止泛胃和呕吐,对抗泻肚子、呕吐、消化不良,有很好的帮助。

4、远离生冷,胃喜温热,怕冷凉,在胃肠道疾病中,有70%是贪图“凉食”所致。冷刺激,会干扰肠胃的正常蠕动,导致消化功能失调,影响消化液的分泌,使免疫力下降。所以,想要肠胃好,要注意给胃肠“防寒”。尽量远离生冷之物,尤其是这个季节。如:冷饮、寒凉的水果、生冷海鲜等。


陈浩生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擅长诊治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梗塞等疾病,以及急危重症抢救。

作者:研究生协作组 陈浩生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