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崖式降温来了!鱼吃料不正常,可能是你忽视了这个

农财宝典
2020-10-13 23:07
+ 订阅

受冷空气影响

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出现大风降温

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

等地部分地区

昨天迎来今年入秋以来最冷的早晨

部分地区出现降雪

中央气象台预计

新一股冷空气随后将至

今明两天

东北地区将开启秋冬的季节转换

华北、黄淮等地

气温将再创下半年来新低

明天起

补充冷空气将南下影响南方

江南、华南也将迎来猛烈降温

体会到浓浓的秋意

冷空气本周仍很频繁

东北多地开启秋冬转换

我国冷空气活动本周仍将频繁

前期主要影响北方

在河北北部承德塞罕坝林场

昨天的最低温度降到了零摄氏度以下

前几日降下的雪还未融化

还出现了冰冻

气温引起的水温下降往往要慢上几个小时,所以当水温稳定,鱼的应激反应消除,吃食量回归正常,往往要有一个过程,大致在一至两天,而且随着水温的下降,鱼的总体采食量也呈下降的趋势。

11月7日就立冬了,前段时间的雨水过后,池塘里由于过水量大,鱼塘里的藻类大部分都被冲走了;鱼塘里的花白鲢密度还不低,又没有重视肥水;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气多,藻类光合作用不足,导致藻类生长不好。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临近冬天好多池塘容易出现水质颜色不好看的现象。

即使平时注重了用微生物去分解有机质,也只能增加水体的透明度,对水色颜色的改变作用有限,因为水色,它是受藻类的颜色决定的。当明白了这一点,对于水色不好的池塘,这个时候,只要用上促进藻类生长的活藻素,再加上肥源,如氨基酸肥水膏、酵素肥,把两种中的任何一种结合着活藻素一起用。

前期水瘦时,肥水膏或是酵素按一件用5-8亩水体,当藻类培育起来后,用量可降至用10-15亩水体,而且间隔时间也可从前期的一周一次,时间拉长到10-15天一次。这样既解决鱼吃料不好的溶氧问题,还能为滤食性花白鲢培育饵料,促进生长。

说到溶氧,最近一个700亩水在的水库,搞的是花白鲢精养,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有污水来源的地方,水质虽然差,鱼却不浮头;而在水库的下游,却出现了氨氮、亚硝盐更高,水的透明度也比水肥的上游高上许多,当我们用显微镜一检查,发现下游水体中的藻类少很多,数量只是上游的三分之一。

显然,藻类丰富的上游,藻类对氨氮、亚硝酸盐有很好的吸收利用作用,同时藻类通过的光合作用增加了水体的溶氧,才使得上游虽然有污水来源,但污水中有大量的肥源,促进了藻类生长,才让鱼没有出现浮头。

通过这个案例,就让我们体会到肥水对鱼塘水质管理的重要性。像现在有许多探索高密度的工厂化养殖,不注重藻类的作用,一味寻求通过机械设备去解决粪便残饵带业的氮素循环问题,虽谈不上丢了西瓜,捡了芝麻,但为什么不能多途径、全方位,采取更多的办法解决水质问题,微生物调水也可以上呀!

最后总结,秋节肥水,即为抓住一年中最后一段时间鱼的生长高峰期,一些鱼塘花白鲢个体不大,增重长膘多卖钱;也是为越冬前的准备,预防鱼病的关键!

来源:养鱼经

本期编辑:曾思铭(微信号Ivyzeng116,新闻爆料、转载授权请加微信)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