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汕头小公园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汕头小公园,汕头老市区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标和文化标志。
小公园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是富有魅力的城市个性和地方文化的重要遗产。
以小公园亭为核心,向升平、国平、安平路五向辐射,居平、永平、商平等道路环形连接,构成了完整系统的环形放射状的路网格局。
连续不断的骑楼空间、比例协调的沿街立面和精雕细刻的装饰细部是小公园中西合璧的显著表现。
小公园是城市历史的缩影,折射出丰富多彩的潮汕商业文化、饮食文化、工艺文化、音乐文化、华侨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特征,是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
近年来随着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原本寂静多年的老城区重新焕发生机活力……
在全市上下庆祝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的重要时刻,小公园核心街区装扮一新,以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嘉年华活动喜迎四方宾客。
从9月28日起至10月31日,这里除了有浓郁汕头文化特征的洋楼、非遗大师作品展演、让人垂涎三尺的特色美食、精心打造的主题文化墙、网红摆件打卡点,还有上百场演出精彩上演,涵盖潮剧、杂技、舞狮、民乐、街舞表演,市民游客还可以亲自参与体验潮玩文创项目、高跷小丑、魔术、泡泡秀等互动活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小公园开埠区保育活化工作,全力打造联结海内外潮人的精神纽带,为汕头“以特区之为谋特区之变”集聚人气、凝聚人心。同时,聚焦打造全国旅游目的地、区域休闲目的地、城市消费目的地,大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策划推广“十大文旅精品线路”,着力推动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让新时代的汕头特区重焕文化风采、重现活力。
小公园开埠区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标志,是汕头老城的文化标志,也是连接历史和未来、承载记忆和乡愁、记录特区发展轨迹和传承潮汕文脉的重要载体。小公园放射状的路网格局中,有美轮美奂的骑楼建筑群,有怀旧的中山纪念亭,也有富有年代感的百货大楼......蕴含了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海洋文化,见证了汕头城市发展沧桑变化,堪称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小公园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汕头埠的前身叫“沙汕头”。它最初是从清代沙汕头炮台的位置附近发展起来的。嘉庆年间,炮台附近已建有关帝庙和天后庙,并有一些渔民和盐民在此居住,后来在附近逐渐形成了集市。在1860年开埠以前,这一带已形成行街、顺昌街、打石街、打锡街等小型商业区。
开埠之后,随着商贸的繁荣,原本的小埠市已无法满足需求,于是当时的官方、商人和洋人都采取填海的手段来扩大土地。填海者为了使自己所填土地最大化,都在自己的地盘上向外成喇叭形填出。如此一来,原本直线向外的码头或填地边界,就形成了犹如折扇扇骨般的马路街道,通向海岸。到20世纪初,汕头埠闹市区已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扇形市区和放射状街道格局。
▲ 1900年代,英资太古洋行的仓库、码头及办公楼
▲ 1900年代初,至平路
时间来到1923年,时任汕头市长的萧冠英引用西方先进理念,制定了市政改造计划。对于早期开埠区的规划,仍沿用以往的雏形,对自然形成的部分放射状和环状街路规划拓宽,形成一定的路网等级;对崎碌这一城市新区的道路网络系统也做了全盘规划,奠定了汕头城市的基本格局。
▲ 1920年代,潮海关办公楼
▲ 1920年代,台湾银行汕头支行大楼
从1926至1937年的10余年间,多任市长均锲而不舍地推行城市改造计划,在工程技师们的努力下,汕头道路规划得以大部分实施完成。数据显示,1923年汕头开辟的马路长度还不到1万尺,到了1935年全市开辟的马路长度已近7万尺。
▲ 1930年代,永安堂制药坊汕头分厂
自1860年开埠起,经过填海,汕头开埠区的土地呈扇形向海面扩张。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市政改造的推进,汕头开埠区的放射状街道格局正式定型,并形成连续统一的骑楼街区。在这片放射状的“四永一升平”街区的街心,开始有了“小公园”这个地名。
其实,1923年汕头市政厅推出市政改造计划时,“小公园”这个位置仍是密集无序的旧楼房。几年后,经过增辟、拓宽道路,安平路、国平路、升平路等在此交汇,这里才成为“四永一升平”街区的街心,街心一带的房地产也被带旺。当时,梅县籍南洋侨商李柏桓来到汕头,集资50万光洋于1932年在这里建成了七层高的商业大楼,名曰“南生公司”,集百货、餐饮、住宿和娱乐为一体,成为汕头埠的商业龙头。
南生公司建成后,大楼前留下了一块空地。汕头市政府便向民间筹款,修建了一处喷水池,还在周围种上了树木,立了一块大石,上面刻着“万福来朝”四个大字,人们称之为“小公园”。毕竟,相对于中山公园这座大型园林来说,这一小块街心公共园林的规模还是比较小的。
不久,在李柏桓的提议下,“小公园”周围的商号联名向市政府申请改建,计划新建纪念亭,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该申请顺利得以通过。1933年7月,南生公司发起组织“改建小公园委员会”,负责筹划建筑工程。1934年12月,中山纪念亭落成,民间也将此亭俗称为“小公园亭”。
▲ 1940年代,小公园中山纪念亭
当时的汕头埠是潮汕地区最为繁华的地方,而小公园又是汕头埠最热闹的地段,汕头城区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向升平路、国平路和安平路等五个方向辐射,此后几年间,街区的格局日渐完整。而小公园也逐渐成为了汕头的核心地标,承载着众多海内外潮人的乡愁。
△胡文虎大楼,图片来源:蔡海松
此外,它还见证了日寇占领、抗战胜利、汕头解放等重大历史事件。
自解放以来,小公园亭经历了数次拆除、数次重建,街心区又经历多次改造变更。
2016年,小公园开埠区保护规划草案出台后,小公园亭经过修复恢复了昔日面貌,并被确定为汕头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