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中叶,红茶开始销往美洲大陆,当时美国为英国殖民地。由于英国征收高额茶税,导致了著名的“波士顿倾茶”事件,并由此引发了美国独立战争。
10月9日至11日,全国茶叶加工工(精制)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在红茶的故乡——福建武夷山举行,来自全国11个省的60名“制茶大师”齐聚武夷之巅,一展酷炫茶技。
曾引发美国独立战争的红茶,究竟是怎么做成的,我们一探究竟。
10日中午12时,在裁判和志愿者的协助下,选手们按编号依次抽签领取采摘好的茶青,手工制茶现场操作考试便正式拉开帷幕。
萎凋是“制茶大师”在考试中的第一个环节,指茶青鲜叶生理失水、增强茶叶中活性酶活性的过程,分为日光萎凋(也称晒青)和加温萎凋。本次大赛中,选手们采取日光萎凋,借助一看、二摸、三闻控制萎凋程度,一招一式都蕴含着准确的判断和精巧的灵性。
经过半天时间的萎凋,选手们陆续于当晚7时至12时进行揉捻。揉捻目的是使叶片卷成条索状,促进内含物的混合接触和转化,增加茶香和茶汤的浓度。
选手们揉捻手法各有不同,但上身都会随双手左右推摇,动作具备一定节拍韵律。揉捻作为红茶塑造外形和形成内质的关键工序,技术的好坏关系到茶叶的外观质量和成品率。
根据揉捻程度的不同,相应的发酵时间也有所不同。选手们需要将揉捻好的茶青放在发酵筐内,并盖上合适的湿布让其发酵,其中成熟度的判断全靠感觉和经验。
待茶胚发酵好后,“制茶大师”需要迅速采用高温烘焙,蒸发水分以达到保质干度,而这道工序则与毛茶品质息息相关。初烘和复烘的过程中可以散发大部分低沸点的香草气味,激化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从而获得红茶特有的花果香甜味。
在完成以上所有工序后,选手们还需要进一步筛茶,去除杂质和杂物,提高茶叶的纯净度。最后,配合志愿者指引上交茶样并签名封箱,意味着选手成功完成考试内容。
至此,为期24小时的手工制茶现场操作考试正式结束。各位“制茶大师”的茶也将由裁判根据得茶率、水分等各因素进行评分。
【文图】见习记者 伍咏言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