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秀丽的山川田野
醇厚浓郁的客家风情
神秘古朴的客家民居
民风淳朴、山清水秀
丰富的美味客家小吃
大埔正以独特的魅力
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小伙伴前往
李艮辉 摄
来自然风光优美
生态环境良好的
世界长寿乡大埔
感受静谧而惬意的田园生活
解锁当地的美味小吃
探索久远的客家文化
邂逅客家香格里拉—大埔
坪山梯田旅游区
来源:新梅互联
坪山梯田始建于明中期
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夏种水稻,冬种油菜
营造出春如道道金链
夏滚层层绿波、秋叠座座金山
冬锁条条苍龙的千亩梯田四季美景
来源:新梅互联
登上观景台层层叠叠
高低错落的梯田映入眼前
客家古屋、袅袅炊烟
蓝天白云将梯田衬托的美轮美奂
清风拂面、感受宁静
让人身心愉悦
黄小刚 摄
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
来源:新梅互联
领略古今陶瓷艺术的魅力
整个园区都充满着陶瓷元素
巨大的陶瓷屋、地板、灯笼
甚至还有创意无限的陶瓷车
整个人沉浸在陶瓷的世界
应接不暇的陶瓷艺术品
让人叹为观止
来源:新梅互联
参观陶瓷生产线
层层摞起来的素胚赏心悦目
杯子、花瓶、大大小小的茶具
陶瓷匠人细心描绘图案
精细的制作工艺成就了精美的陶瓷
陶瓷商店展品琳琅满目
淡雅清新、璀璨夺目
每一个精品都值得细细揣摩
来源:新梅互联
花萼楼
李艮辉 摄
花萼楼近400年历史
是用鹅卵石堆砌、黄粘土碓舂实而成
内面共有三环
共有210个房间之多
设计精巧、结构独特
花萼楼底层不设窗户
第二、三层设有枪眼
供灭火、防盗之用
来源:新梅互联
李艮辉 摄
整座楼只有一个大门出入
门框是用宽厚的花岗岩石板做成
为了抵御外人侵扰设计而成
登最高层俯瞰
有用大小不等的鹅卵石铺成的天井
多年的风雨只留下岁月的的印迹
建筑依然坚固如初
来源:新梅互联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
来源:新梅互联
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设有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馆
朱德雕塑、浮雕墙等
这是充满一片红色传奇色彩的土地
已发展成为闽粤赣周边地区
干部群众和师生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来源:新梅互联
纪念馆典型客家堂式建筑
展厅内设"举义南昌城"
"浴血三河坝"、"会师井冈山"三个展厅
展出了108幅珍贵的历史图片
和100多件历史文物
真实地向观众再现了
建军史上那一段峥嵘岁月
和值得永远纪念的历史
来源:新梅互联
西湖公园
欧泳 摄
西湖公园建成以文化、湖岸
溪流、古楼、牌坊等6个功能区
38个景观集大埔“四乡”、“四名”特色于一园
园内设铁索桥、飞虹桥
九曲桥、水榭、游子亭等15个景观
客家人自古崇文重教
西湖公园里的文化区内
还有孔子铜像、汉乐演奏厅
将军墙、万人广场等
欧泳 摄
漫步在西湖公园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仰首白云悠悠
莺歌燕语、苍翠树木
缝隙柔和阳光
感受幽幽花香
欧泳 摄
观赏完了大埔的风光
赶紧来尝尝大埔当地的特色美食吧
一定不能错过哦
算盘子
算盘子顾名思义形似算盘珠子
寄予吃后变得精打细算
年年有馀有钱算的美好寓意
芋头和木薯粉为原材料
成形用水煮熟后加肉碎、鱿鱼等炒制
味道浓郁、口感柔韧
饱满的算盘子一口一个
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来源:新梅互联
百侯薄饼
百侯薄饼饼皮薄如蝉翼、透明晶亮
加鱿鱼丝、香菇、肉丝等多种馅料
馅料用鱼露炒香后包进饼皮内
一口咬下去、口感丰富
享受味蕾的刺激
皮韧馅香、口感柔软滑润
味美而不腻、风味独特
来源:新梅互联
老鼠粄
老鼠粄做法简单
将老鼠粄放至开水汆烫后捞起
表面舀上几调羹香油
撒上葱花、外加上肉末
即可享受这道美味
色泽诱人、暖胃又饱腹
来源:新梅互联
忆子粄
忆子粄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
忆子粄用糯米粉作粉皮
一般以肉片、蒜白、虾米等为馅料
把馅料包进粄皮里
扎成四方立体形
用干净的叶子包好蒸熟即可食用
粄皮和馅料的味道完美融合
来源:客家菜师傅
鸭松羹
鸭松羹在众多客家传统小吃中
是保持最传统、最古老的一项菜品
是一道跟鸭肉没有关系的小吃
鸭松羹是用木薯淀粉做成的
制作工艺繁琐考究
淀粉在制作过程中慢慢变的透明和粘稠
吃起来松软糯香,美味无穷
来源:网络
笋粄
笋粄形似饺子
包裹着笋干、木耳、半肥瘦猪肉等馅料
各种食材的香味融合在一起
粄皮香滑柔韧、Q弹软糯
馅料丰富口感十足
蘸点辣椒粉味道更佳
几个笋粄下肚、很是满足
来源:wonder弯弯
游览路线:
坪山梯田旅游区-花萼楼-富大陶瓷工业旅游区-三河坝战役纪念园-西湖公园
看完了这些
是不是被大埔的风景和美食吸引了呢
带上美好的心情
欣赏着沿途的美景
来大埔感受慢生活
看风景、吃美食
从街头吃到街尾
赶紧出发吧~
编辑:寥若星辰
审稿:lhl
转载请注明来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