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鼎湖帮扶的这个地方变了样

南方+ 记者

广西贺州昭平县文竹镇纸社村原竹鼠养殖基地,从肇庆市鼎湖区引进的3600羽种鸪近日在此安家,这是该县第三个由竹鼠场成功转型鹧鸪养殖的基地;

昭平县鼎湖扶贫茶产业经济园里,工人们正在滚筒杀青机上平铺新茶,仔细地操作着各种器械;

贫困村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上,昭平县人民政府与鼎湖区供销社签订了《农产品购销战略合作协议书》,将昭平优质农产品端到鼎湖百姓的餐桌……

鼎湖与昭平,两个相隔数百公里的地方,因为一个共同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2017年9月,鼎湖区与昭平县结对帮扶,以“精准对接、精准组织、精准推动、精准成效”4个精准帮扶模式,突出“产业帮扶、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劳务协作”3个重点,助力昭平县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目前,昭平县49个贫困村脱贫出列,12860户55920人脱贫,2019年整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41%,顺利实现全县摘帽。

9月28日,肇庆市鼎湖区的鹧鸪技术员,在昭平县文竹镇纸社村鹧鸪养殖场搬种鸪下车。通讯员供图。

快行动

优先安排扶贫工作,率先实现贫困村100%结对

“这儿除了山,还是山。”驱车穿梭于昭平县的蜿蜒山路,当地一名扶贫干部笑道。地处广西东部的昭平县,境内山地面积达87.6%,可谓“九山半水半分田”,素有“昭平不平”之称。

几年前,昭平县有着57个深度贫困村,这些贫困村绝大部分位于深山,交通不便,田地稀缺,集体经济发展十分困难,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

2017年9月,肇庆市鼎湖区启动对口帮扶广西昭平县。一开始,大家有些不理解:“鼎湖区底子也不厚实,口袋也不宽裕,对口帮扶怎么才能见成效呢?”

鼎湖区按照省委主要领导调研鼎湖区时提出“优先于自身来安排扶贫协作”的要求,带着政治感情、落实真金白银开展结对帮扶,聚焦村村结对帮扶、发展村集体经济、完善民生基础设施、就业帮扶和住房改造等方面。

2017年9月以来,鼎湖区大力实施“造血”产业帮扶,把助力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作为主要协助内容,组织发动了56个单位结对帮扶昭平县57个贫困村,其中7个镇街、2个社会团体、30个区直部门、17家民营企业。

“来到昭平走一圈,产生很多感慨,我下定决心要完成帮扶任务。”民建鼎湖区支部主委李德明到五将镇和走马镇,看到乡村孩子用脚抓着崎岖山路步行1个多小时上学,“学生们脸上乐观向上的笑容就是我们的动力。”李德明说。

走过昭平的山山水水,来自鼎湖的干部看到了昭平美。“结对帮扶要充分发挥出鼎湖优势,利用好广东在市场、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利用好有限的资金,把昭平的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要让群众信服,唯有身体力行。和其他对口帮扶的人员一样,李德明访村入户,蹲过菜地,进过猪舍,与村干部开诚布公深入交流,探讨着产业致富之路。

在全省开展粤桂扶贫协作工作的33个县(区)中,鼎湖区率先实现了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100%覆盖。56个单位组成扶贫的“最强大脑”,为实现昭平县的产业扶贫出谋划策,曾经“零收入”村集体经济逐渐改头换面。

同时,鼎湖区每季度召开一次点评会,由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帮扶单位的工作进行点评,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分解,层级压实责任,抓紧抓实抓好各项扶贫协作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召开点评会共12次。

此外,鼎湖还选派一名副区长,组建扶贫协作前方工作组。截至目前,鼎湖共选派医疗、教育、农业等专业技术人员1700多人次到昭平开展支援工作;组织邀请1200多人次昭平县的镇村干部代表、贫困户代表和种养能手到广东地区实地参观学习100多批次。

今年,鼎湖区率先成立昭平县东融办公室并选派人员进驻,积极联系东部各类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全面了解企业的产业结构、行业地位、发展战略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等情况,积极开展项目对接,综合施策,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按照“以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先示范后辐射”的思路,2018年2月,鼎湖昭平两地共同推动原广西昭平县将军峰茶叶有限公司升级成为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符超军 摄

见实效

打造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增收数万元

昭平县云雾缭绕、层层叠叠的峰峦之中,随处可见一片片葱葱郁郁的茶园。

按照“以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先示范后辐射”的思路,2018年2月,鼎湖昭平两地共同推动原广西昭平县将军峰茶叶有限公司升级成为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将军峰集团”)。

“集团成立后,收购了数家资产优良的民营茶园,建立了‘一园四基地’,即昭平县鼎湖扶贫茶产业经济园以及走马镇西坪有机茶基地、走马镇福行有机茶基地、昭平镇马圣有机茶基地、马江镇盘古有机茶基地,加快了当地有机茶的品牌化经营。”将军峰集团董事长陈法良说。

集团的成立,还直接带动了贫困村经济效益提升。“我们将3030万元省级帮扶资金作为昭平县43个深度贫困村的村集体产业发展资金,入股该集团,将帮扶工作与户脱贫、县摘帽、产业发展紧密联结一起。通过每年提取5%的回报反馈到各村,每年可增加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3.5万元。”挂职昭平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的扶贫工作组组长陆开朝介绍。

当前,昭平县茶叶种植已覆盖全县10个乡镇、35个贫困村,约有2.5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一座座茶山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山”。

同时,鼎湖引入东部农业技术公司落户昭平,推动各类适合当地农村发展的扶贫协作产业项目共42个,实现了贫困村集体产业帮扶全覆盖,每年可为贫困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10万元。

近年来,昭平县曾大力发展竹鼠等粤桂扶贫协作特色养殖产业。今年疫情导致竹鼠禁养,为了减少返贫致贫风险,鼎湖区积极与昭平县沟通对接,共同谋划推进产业转型。

经过深入走访调研、把脉问诊,工作组因地制宜规划布局,通过引进肇庆鼎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原有竹鼠养殖场地与设施,改造成7个养殖规模共150万只的鹧鸪基地。

今年9月,北莱村鹧鸪养殖基地首批7300羽鹧鸪出栏,收入11万多元,“如果全县15个贫困村顺利转产,每年可为15个贫困村增收10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1269人。”当地扶贫干部表示。

工作组还通过引进广州观星农业科技公司,规划建设4期共占地300亩的集装箱绿色生态鱼养殖项目,年养殖乌鱼、鲈鱼等高档鱼700万斤,年产值约7000-9000万元,每年为贫困村增收5万元以上,为全县1125户以上政策兜底贫困户增收4000元。

据悉,自鼎湖区和昭平结对帮扶以来,鼎湖以订单式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跟踪提高就业技能水平,共培训贫困户740人。通讯员供图。

帮就业

订单式技能培训,打造粤桂协作就业扶贫车间

“遇上节假日,我们一天收入上千元。”昔日的贫困户黎云燕如今在黄姚古镇景区门口支起美食摊,生意红火。去年,鼎湖区在黄姚镇组织就业培训,黎云燕拉上丈夫,一起参加粤厨培训,现在夫妻俩掌握了一门手艺,生活忙碌而充实。

同样通过粤桂帮扶学得一技之长的还有五将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左惠连。她去年到鼎湖区参加月嫂培训班,培训合格后顺利进入广州一家月子中心工作,现在月收入超过1万元。在她的影响下,同村的5名贫困妇女也参加了培训班,并和她成为了同事,日子比以前过得好多了。

据悉,自鼎湖区和昭平结对帮扶以来,鼎湖以订单式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跟踪提高就业技能水平,共培训贫困户740人,其中粤菜师傅108名、残疾人269名、中职学生260名、育婴员101名。

协作帮扶本着“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积极推进就业扶贫工作,多点发力让贫困劳动力端稳就业“饭碗”。

今年复工复产工作全面铺开之时,鼎湖联系肇庆市庆峰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昭平县贫困户定点接收企业助力复工,提供就业岗位达500多个。同时,鼎湖通过引进具备丰富电子器材加工经验和先进生产设备的广东庆峰科技有限公司,初步投入106万元,其中包括18台共36万自动焊锡机和70万电子产品加工所需的原料,在昭平镇移民搬迁安置点建设就业扶贫车间示范点,并且在昭平县12个乡镇就业中心设立“务工联系点”,定点宣传就业信息,定点输送贫困户就业,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难题。

目前,两地以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为切入口,投入帮扶资金218万元,在昭平县内10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粤桂协作就业扶贫车间,解决20多个贫困村1000多名贫困户的就业问题。此外,鼎湖联合昭平建立365天全天候劳务信息对接平台,先后举办各类招聘会26场,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转移广东省就业1365人,广西就业3648人。

按照“以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先示范后辐射”的思路,2018年2月,鼎湖昭平两地共同推动原广西昭平县将军峰茶叶有限公司升级成为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符超军 摄

按照“以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先示范后辐射”的思路,2018年2月,鼎湖昭平两地共同推动原广西昭平县将军峰茶叶有限公司升级成为广西将军峰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符超军 摄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梁家源 李绍坚 王焌鑫 孔庆宁

编辑 崔格僖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