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活动】细胞病理与分子诊断专委会圆满举办逸仙NGS技术第2期培训班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
+ 订阅

6月20日,为期两天的逸仙NGS技术第2期培训班顺利举办。此次培训班由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细胞病理和分子诊断专委会主办,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承办,就NGS实验室建设以及技术操作等问题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经验分享,采取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的方式,参与人数超过6500人。线下到会者需进行笔试考核,通过后方可获得培训证书。

首先,第一节课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细胞分子诊断中心欧阳教授讲授。深入浅出介绍了NGS实验室平面设计的基本要素,他指出实验室设计跟实验原理环环相扣。无论是最初的样本准备间还是最终的测序室,都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理和操作规范。

林文浩工程师是资深的实验室设计大师,他主要探讨的是实验室暖通系统设计及装修,对于需要严格把实验条件的NGS实验室,为了防止DNA污染,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气压、温度、通风等一系列复杂而重要的影响因素。

欧阳能太教授(左)和林文浩老师(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廖健伟博士主要围绕肿瘤基因检测报告进行了讲解,详细介绍了基因变异的分类、变异的命名规则、变异的解读以及报告内容的排版。廖博士指出,一份基因检测报告实际上涵盖非常多的内容,如何更好地读懂,需要临床医生与检测人员密切沟通,最终使报告兼顾专业性与个性化。

高通量测序是一门关键而细致的技术,涉及湿试验和干试验的人员资质和培训问题。欧阳教授引用相关指南和共识,参照国外权威机构的人员搭配,结合其丰富的从业经验从技术员、生信分析与解读人员、报告签发人员三个角度详细介绍了各自所需的资质和培训。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蒋圆玲老师介绍了NGS试剂选择时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预期用途、平台选择、建库方法、上机周期等。另外就试剂性能验证的目的、内容和意义做了详细介绍。

廖健伟博士(左)和蒋圆玲老师(右)

因美纳(中国)资深临床应用专家熊丽博士介绍了测序发展史,新一代测序技术在测序领域变革性发展的重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基于可逆末端终止子测序技术的原理。最后熊博士针对如何进行测序平台的选择和各位学员进行了热烈讨论,强调实验室在进行测序平台选择时首先需要明确计划开展的项目,该项目涉及的测序读长,数据量和样本量,其次需要考量测序仪的检测准确性,稳定性,TAT以及该仪器适配的建库试剂盒等,根据需求选择适合临床项目开展的测序仪。

基因检测的项目开展主要来源于临床需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付莎博士带来的是临床常用NGS项目介绍,她结合科室的开展情况,介绍了一系列临床常用NGS项目,包括NIPT、肿瘤panel、微生物宏基因组、全外显子组等,并详细介绍了基因检测在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上发挥出的巨大作用。

熊丽博士(左)和付莎博士(右)

次日上午,首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王厥老师分享NGS样本的质控和DNA的质控经验。NGS样本的质控包括内容主要有临床标本制备的质控、标本采集、输送的质控、标本评估的质控(肿瘤细胞数及占比、是否富集、有无坏死),并且举了很多工作中的案例,来说明组织评估质控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另一方面,介绍了DNA的质控,包括DNA浓度和纯度的质控,以及DNA降解程度的评级,最后强调大片坏死、年限较久(超过1年以上)的标本,常会出现DNA严重片段化的情况,因此我们尽力选择1年以内,无坏死的标本作为检测的标本。

因美纳(中国)临床应用专家海洋针对NGS检测流程中文库制备的这一关键环节展开了详细的讲解,分别对全基因组文库构建以及扩增子、探针杂交捕获两种靶向建库方式进行一一介绍。内容囊括了不同建库方式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试剂盒举例以及适用的临床检测项目等,并重点强调了建库前、中、后各阶段的关键质控点,只有质控合格才能保证最终检测质量。讲解内容由浅入深,理论结合实例,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经验分享。

王厥老师(左)和海洋老师(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细胞分子诊断中心的黄靖华老师详细介绍了NGS建库后的上机流程,并通过实际案例分享了扩增子方法文库,杂交捕获法文库,单端Index文库,双端Index文库等不同文库混合上机的探索历程和宝贵经验。

因美纳(中国)应用科学家吴志聪从测序仪的主要组成系统展开,详细解释了测序仪安装的环境要求。进而介绍了从文库变性到参数设定再到系统维护的整个流程的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讲解内容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列举大量实际案例,使听众从枯燥的参数和操作指南中解放出来,掌握测序上机的重点和关键。

黄靖华老师(左)和吴志聪老师(右)

下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骆嘉欢老师首先介绍了ngs相关质控数据,包括簇密度,簇通过率,q30和数据量等,还介绍了异常质控数据的相关影响因素,包括文库质量和定量、碱基多样性、NaOH溶液的ph值和浓度等,强调簇密度对测序质量的影响。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加强对质控数据的了解认识。

讲课环节的最后一节内容是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李晓娟博士为大家分享临床NGS数据分析流程。李晓娟博士根据本实验室检测、分析和解读的临床实践经验,介绍了临床NGS数据分析流程的特点,①从生物信息分析角度来说,不同于试剂设计、开发时分析流程需要反复测试、验证,临床NGS数据分析自动化流程属于下游阶段,是可成熟应用的,我们在质控中需要保证它生成数据稳定、准确、可重复和可追溯。②实验室生信相关的人员需要对实验环节、数据产生和分析的原理有足够的认识,并能够做出相应的质控,监测数据库的更新、必要过程文件的输出等,确保数据产出的质量。③数据分析流程并非一成不变,需要就本实验室的需求不断与产品开发人员沟通,不断满足临床的实际。

骆嘉欢老师(左)和李晓娟博士(右)

学员热情高涨,讨论活跃

考试现场

最后,欧阳能太教授总结道,感谢各位学员高涨的学习热情,培训班将围绕实验室建设、技术、临床生物信息分析等热点问题进行,除了本次针对技术的培训,今年下半年还会安排临床生物信息解读培训,欢迎继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