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学学位如何保障?公办学校如何提升硬件?教师队伍如何乐教善教?学校教育如何赋能学生全面发展?10月9日,第八届凤城教育文化节正式启动。面对社会各界对大良教育最关切的问题,大良街道教育局办公室在启动仪式上一一作了介绍。
大良作为顺德的中心城区,在全区各项现代化建设中起着引领作用,大良街道为此提出了打造“品质大良”的目标。凤城教育文化节作为大良街道每年一度的教育盛事,已经连续举办了7届。通过该活动平台,大良街道将以多角度展示其高位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配置、校园文化特色和素质教育成果,全方位推动大良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教育质量领跑顺德,大良做对了什么?围绕精耕区域内科教文化首善区、精耕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教育新格局两大发展目标,大良街道从强化教育基建设施、保障学位供给、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到为学生全面成长、个性化发展厚植土壤等多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强基建
两年投入超6亿校园基建资金
投入5.3亿元,新建成美中学和玉成小学,增加初中学位2100个,小学学位2700个;投入近4000万元新开办三所小区配建幼儿园(春华幼儿园、明雅幼儿园、江畔幼儿园),转制一所居村幼儿园(逢沙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530个……
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大良近两年来,对增加中小学与学前教育学位,保障学生就读条件的成效。
成美初级中学已投入使用。
为了让街道内在读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大良街道还在近两年来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对20所中小学学校用电增容和空调线路进行改造,并投入超千万资金,对中小学全面开展“厕所革命”工作。如今,大良街道所有公办学校的全部课室、功能室和宿舍都装上了空调,所有公办学校的厕所都达到了“四净三无两通一明”。
面对街道内各所学校办学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大良街道还在近年来力推集团化办学的普及。集团化办学,即通过名校带动特色优质学校发展,让互联网+、智慧课堂、优质师资等来自各学校的独特优质资源得到共享。
2016年,大良街道在顺德区首次成立教育集团,并组建了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西山、本原两个教育集团。这两个教育集团内的老师可以跨校结为“师徒”,成立集团内部“名师工作室”,各校学生还可以跨校选课。
“教育是顺德干部群众最揪心的事情之一,也是我最揪心的事情之一。” 在日前召开的顺德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佛山市委副书记、顺德区委书记郭文海强调,对顺德而言,教育不仅是最大的民生,更是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建设好新时代广东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顺德教育事业发展的“领头羊”,大良也提出了在未来5年内将投入15亿元,新建或改扩建13所中小学、幼儿园,增设22600个中小学、学前教育学位,同时提升学校硬件基础设施条件等目标,以满足顺德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的需求。
顺峰中学宿舍楼扩建工地现场。
优师资
国家、省市区级名师占比近20%
从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到教龄超30年的老教师;从一线讲台的教学实践培训,到学校顶层管理队伍建设……在完善教师队伍,发挥教师专业特长上,大良一直在努力。
对于新入职教师,大良街道提出了“新入职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教学名师”的培养路径,帮助新入职教师更快地在讲台上“站稳站好”,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对于已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大良街道探索出了一套智慧课堂模式,认真分析研究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建设网络云录播课堂,通过共享课堂、“双师制”等模式解决师资水平参差难题。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教学能力,大良街道还组件了一支初中学科考试评价与教学质量提升的核心研究团队,为教师制定专项培养方案,让每一位教师经培训后都能成为会精准教学,会数据处理、会诊断分析,会专业引领的智慧型教师。
自2018年起,大良街道就与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联合举办了“凤城山长论坛”活动,在每年的“凤城教育文化节”上,该活动都是“重头戏”之一。通过论坛研讨,大良街道在展示当地学校校长风采的同时,也把教育理念传达给家长,让各界力量形成合力,助推大良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往届“凤城山长讲坛”活动现场。
一组数据可以说明大良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截至目前,大良中小学教师中,获得区、市、省、国家级名师荣誉的教师达482人次,占教师比例近20%。
未来,大良街道还将针对不同层次学校发展的实际情况给予学校一定的人才引进分配额度,引进省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省级名班主任、中小学名教师、名校(园)长工作室主持人及“百千万人才培工程”对象。
“通过壮大教研团队,着力配齐紧缺学科、学校特色发展所需教师,大良将持续做好内培外引,加大名师名校长等高层次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做好高水平教师的‘增量’工作。”大良街道教育办相关负责人说。
壮生源
为学生全面成长厚植土壤
教师队伍的建设,为大良学子的全面成长与个性化发展提供了保障。从一名孩子的呱呱坠地,到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益的人才,大良街道探索出了一套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教育体系。
“引导孩子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热爱生命、成就生命是我们不可推却的责任。”大良街道教育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大良街道教育办的德育工作都将生命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把立德树人植根于生命教育工作中,探索出一条富有大良地域特色的生命教育之路。
一方面,大良街道在先后组织教师到广州、深圳、杭州等生命教育先进地区学习培训;另一方面,大良也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专家,开展一系列生命教育专题讲座等培训课程。截至目前,大良街道辖区内的西山小学、实验小学、本原小学、逢沙小学、养正学校、李介甫小学等相继成为“生命彩虹联络点”示范学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完备的生命教育体系。
在中小学各阶段,除了确保学生不落下任何一门文化课外,大良街道各学校还立足美术课堂,以培养学生“学会审美、学会表现、学会创新”为目标,努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美术人才。截至目前,大良街道中小学美术教师队伍中共有中国美协会员2人,省美协会员10余人,顺德美协副主席2人,90%的美术专业教师均为顺德区美协会员。
聚胜小学是以“足球文化”为核心的独特的校园文化,图为学生在足球上进行脸谱创作。
提升学生审美的同时,大良街道也在全力发展身体锻炼教育,结合各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开展一系列校本课程,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祥胜小学的篮球校本课程,德胜小学的毽球校本课程,一中附小的足球校本课程,实验小学的游泳校本课程……丰富多样的校本课程体现了大良各学校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
如今,大良学子在大型运动比赛成绩、优秀运动员输出等方面,都取得了亮眼成绩。其中,顺峰中学获得广东省中学生田径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大良街道体育教师参加近四届广东省体育基本功大赛共有八人获得一等奖;聚胜小学输送4名小运动员进入山东鲁能、上海申花等国足俱乐部……越来越多大良学子在当地学校的培养下,正朝更高目标迈进。
在本真未来学校,学生正在进行足球训练。
【南方日报记者】羊建溶
大良街道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