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工作巡礼之⑱|整装培训重出发,肇庆普法讲师大军普法宣讲再启航

肇庆司法
+ 订阅

为切实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宣讲员业务素质,更好发挥他们在群众中以点带面的作用,9月30日,肇庆市普法讲师团在福澳假日酒店举办2020年度法律宣讲员专题培训班,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夏正林专题授课。市司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凯宏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

要从提高站位,充分认识普法宣讲在法治建设工作的重要意义、提振精神,用心用情做好普法宣讲工作、提高技能,圆满完成普法宣讲工作任务并对宣讲工作提出了要求:

一要做到强化三种意识。一是强化责任意识。时刻牢记法律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去当好法律宣讲员,履行法律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实现法律工作者的社会价值。二是强化奉献意识。参与宣讲工作虽然有点补贴,但是法律宣讲更多的是公益行为,不仅时间上、精力上要付出,经济上也没有很大收益。因此,要树立奉献意识,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切从为社会服务的角度出发,才能做好这项工作。三是强化包容意识。大家下到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可能因一些群众文化素质较低,工作不容易开展。希望大家一方面主动与当地党委、政府、相关单位的主要领导沟通,争取更大的支持。同时,要在主动做好群众工作方面多想办法,用群众容易接受的、通俗易懂的语言交流,多点包容,努力与群众形成良性互动,使宣讲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二要做到强化三项要求。一是认真备课,增强宣讲的针对性,力求最佳宣讲效果。下基层宣讲前,每一位宣讲员都要认真备课,反复阅读宣讲材料,吃透宣讲计划、宣讲内容、宣讲提纲,了解当地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在宣讲中适当增加相关内容,务求取得最佳的宣讲效果。二是以点带面,增强宣讲的实效性。要坚持做到法治宣传资料到基层、以案说法到基层、法律讲座、法律咨询到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指导在基层,让普法宣讲展现出实在的成效。三是创新宣讲方式方法。从所在地的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宣讲形式,不走过场,不敷衍了事,脚踏实地,耐心细致的宣讲,确保宣讲到点到位。

培训以现场PPT的形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意义进行解读,展现了“法律的威严”,增强了与会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随后,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夏正林以“典型案例分析”为题与会人员做了一场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精彩的讲座,深化了与会人员对权利、义务、奉献、索取的认识。

市直各单位普法讲师团宣讲员、各区、县(市)司法局分管领导、宣讲员等200余人参加培训。

他们足迹遍布全域

用脚步走出一幅“普法地图”

自2014年成立以来,肇庆市普法讲师团用脚步走出一幅“普法地图”,足迹遍布肇庆全城,累计给群众开展法律宣讲超过1.1万场,逾228万人次参与,派发资料1463万份。普法讲师团以解决市民学法需求为导向,开辟普法新空间,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学法体验的同时,保障“七五”普法工作深入有效开展,为基层社会治理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2019年10月21日,普法讲师团宣讲员陈仕华律师在邓村社区开展宪法宣讲活动;2020年5月28日,肇庆市农业农村局普法宣讲员向鼎湖区永安镇苍南村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2020年7月29日,高要区司法局乐城司法所所长李焕新和肇庆市自然资源局普法志愿者孔智影向高要区乐城镇社播村村民宣讲了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自成立以来,肇庆市普法讲师团的足迹,深入社区一线,走遍田间地头。

8月24日,在2020年南国书香节肇庆分会场举办的主题为“法韵书香,民法典在你身边”的法律讲座上,肇庆市普法讲师团宣讲员麦彦彦结合民法典宣传片,以案释法,向市民解读了民法典中涉及知识产权、婚姻家庭、继承等方面的知识。

据统计,肇庆市普法讲师团成立之初,肇庆市就安排包括普法讲师团的整体运作经费和宣讲员开展宣讲活动的交通费和餐费等工作经费,为法律宣讲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

除了经费保障,肇庆市陆续出台普法讲师团听课考核制度、经费管理制度、宣讲员管理规定,规范法律宣讲工作和宣讲员的管理。另外,市县两级综治部门还明确将普法讲师团法律宣讲工作列为综治考核内容。此外,设在市、县司法局的普法讲师办负责组织、管理、协调、指导法律宣讲的具体工作,积极履行监督职能,坚持每季度到各地督导检查2—3次,每年度到各地实地听课不少于1次。普法讲师办还根据宣讲员全年的宣讲表现进行考核评价,评选优秀宣讲员予以表彰。

目前,肇庆市普法讲师团共有宣讲员414名,其中有高校专家学者12名,律师42名,市级执法部门宣讲员28名,县级执法部门和乡镇司法所长宣讲员332名。

按需普法开辟普法新空间

“怎样理解离婚冷静期,夫妻共同债务如何界定,各位居民请注意了,2021年1月1日起,婚姻家庭规则发生重大变化。”肇庆市普法讲师团宣讲员郑绮娜在高要区金渡镇铁岗社区开展普法宣讲前,设问启思,以问促学,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学法体验。

普法讲师团不仅深入自然村、农贸街道群众集中的地方进行流动宣讲,把村口的树头下、小卖部门前、社区的广场、祠堂等变成了流动宣讲的课堂,还创新宣传模式,尽可能扩大“普法地图”。其中,对于无暇参与普法宣传讲座的村民,普法讲师团则通过“大喇叭”的形式把法律宣讲活动推到田头。如在广宁县,普法讲师团在农忙期间利用村委会日常播放天气预报的“大喇叭”开展实地法律宣讲,让群众在田间地头也能学到法律知识。在怀集县,普法讲师团还利用“送法下乡百场电影进村居”活动开展法律宣讲,在电影播放之前利用群众集聚的时机开展法律宣讲活动等。今年年初疫情严防严控期间,普法讲师团结合疫情防控的实际情况,组织专门力量,开设法润砚都普法微课堂,以线上微课的模式宣讲法律知识。

巧用“节点”开展普法活动

肇庆市普法办相关负责人还介绍,普法讲师团以用户思维出发,开辟普法新空间,不仅选择贴近群众聚集的地方,如每次村(社区)换届选举的时候,普法讲师团会适时开展普法宣传,重点宣讲了《广东省信访条例》《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广东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及《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等法律法规。

据了解,普法讲师团从2016年开始谋划开展配合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的宣讲,全年共开展了针对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的宣讲课195场,参与听讲的群众达到14552人,派发宣传资料约2.5万份。

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而肇庆市普法讲师团这支已在肇庆大地活跃了7年普法宣讲大军,下一步,他们将继续自己普法的脚步,为进一步提升法治肇庆建设水平,为肇庆加快绿色崛起,争当湾区新秀,建设成为彰显中国特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