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去挤挤怎算过节,带娃出行必备药品清单!

中山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 订阅

  趁着国庆中秋小长假

  许多家长便计划假期带宝宝出游

  不过带娃出门在外

  最怕娃生病

  为了避免出现让老母亲措手不及的情况

  儿科医生已经为你准备了一份

  超全必备药品清单

  快来查漏补缺

  让你的带娃之旅不再措手不及

  1. 退热药

  宝宝发热是很多疾病常见的症状,当体温≥39℃且伴有明显不适,可使用退热药物缓解症状。

  常见的退热药物主要有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两种,具体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如下:

  (点开查看大图)

  注意事项:

  ①注意核对是滴剂还是片剂,还要核对剂量、剂型。

  ②3-6个月婴儿发热建议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③3个月以下婴儿发热,请及时就医。

  ④如孩子反复发热,请及时就医。

  2.消化系统药物

  出门在外,饮食结构改变容易引起宝宝消化不良或出现腹泻。推荐低渗口服补液盐(ORSIII)作为预防脱水及治疗伴轻-中度脱水的急性腹泻患儿的一线治疗方法。

  预防脱水用法:每次稀便后补充液体

  <6个月:50ml;

  6m-2y:100ml

  2-10y:150ml;

  10岁以上随意。

  治疗轻中度脱水:体重(kg)x(50~75)ml

  注意事项:

  ①需严格按照说明书稀释比例冲兑,每次冲兑一包,不可分次冲兑(避免电解质分配不均)。一次喝不完可用保温瓶保存,放凉后不可直接加热水调温服用(会进一步稀释补液盐),四小时内未服用完须丢弃。

  ②不推荐家长自行调配DIY口服补液盐。

  ③如果宝宝呕吐剧烈,无法进食或口服补液无法纠正脱水,需及时就医。

  3.皮肤外用用药

  宝宝皮肤娇嫩,被蚊虫叮咬后容易出现皮疹或瘙痒,可以准备炉甘石洗剂,具有收敛、止痒作用。使用时应避免眼周、口周及破损皮肤。

  4.驱蚊水(避蚊胺)

  如果你认为在大广东十月份就没蚊子,那就too young too naive了,带娃出行,怎能不备驱蚊水?

  最常见的一些驱蚊药包括避蚊胺(也叫DEET,化学成分为N.N-二乙基-3-甲基苯甲酰胺),是一种化学成分,不推荐用于2个月以下的孩子。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儿童使用的驱虫药中避蚊胺含量应不超过30%。

  对孩子来说,穿衣服遮盖是最有效的方法。

  5.碘伏消毒棉球

  如果宝宝出现皮肤擦伤等情况,可用碘伏消毒棉球进行局部消毒,然后涂抹百多邦软膏避免感染。

  6.口罩

  在外旅游,做好自我防护不可或缺。佩戴口罩能有效阻隔呼吸道传播疾病。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应该及时更换。

  7. 消毒湿巾

  没有条件用流动水洗手时,消毒湿巾是个既方便又省事的选择。记得赶在宝宝把抓食物放进嘴巴前帮TA把小手清洗干净哦。

  照着这份清单

  让你带娃旅途无忧!

  供稿:中山市健康科普专家库 周焕娟

  专家简介

  周焕娟

  硕士研究生,主治医师,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曾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工作五年并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目前就职于中山火炬开发区医院儿科。擅长儿童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疾患的诊治及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喂养指导和健康管理。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编辑部

  编辑:刘姝晗

  二审:黄海航

  三审:陈伟铭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