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河源人,你必须知道这个抗日救亡活动大本营

河源广播电视台
+ 订阅

抗日战争时期,

为了加强东江地区抗日运动的领导,

东江特委、后东特委把

江东新区古竹镇的陈家祠

作为培训干部、传递情报、

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的大本营,

今天我们就带您走进

古竹镇的红色文化摇篮,

讲述那感人的抗日故事。

坐落于江东新区古竹镇东江河畔的陈家祠,始建于光绪八年,是一座古朴典雅、工艺精湛的的家族祠堂建筑,也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祠堂。

1938年10月,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古竹民众抗日自卫大队在古竹陈家祠成立,招募爱国人士400多人,之后成立的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紫金支队和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紫金分团的活动部也都设在陈家祠。

在那段烽火岁月中,他们组织剧社和醒狮团到各地巡回演出120多场,所到之处歌声四起,大力宣传“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河源江东新区东江革命历史文物保护促进会会长 陈金友:

所以说我们陈家祠,在抗战时期,是党和地方发动群众抗日救亡的一个大本营。广东东江特委,在这里搞地下党活动,就在这里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搞宣传标语,地下党、交通员在这里培养。

1945年,侵华日军计划

沿东江而下继续劫掠,

古竹镇蓼坑村村民、地下党交通员

黄桂香得知后,

佯装成去往陈氏宗祠上香拜祖的香客,

把情报放在神主牌底下,

对当时的革命战争作出了贡献。

河源江东新区东江革命历史文物保护促进会会长 陈金友:

在我们陈家祠下面,就在潮沙对面那里,打败了小股的日本部队,缴获了一个橡皮艇,有一部分枪支弹药,打死了十多个日本人。

革命传统牢牢记,红色江山代代传。

2016年9月21日,河源市人民政府将陈氏宗祠旧址评为革命历史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5月,江东新区开始对祠堂进行全面修缮,设计方案总造价830多万,立足“传承好”红色基因,使红色资源“活”过来,并向广东省委宣传部申报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项目。

此外,江东新区计划再投入1500万,在祠堂外面设计规划做一个红色文物展馆,打造红色教育基地。

河源江东新区东江革命历史文物保护促进会会长 陈金友:

我们仓库里摆了很多老革命的资料,还有枪支弹药,没有摆出来,展馆建好以后,重新安排。

古竹陈氏宗祠,

一个庄严而又神圣的宗祠,

承载着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愿游客,走进来是思源,

勿忘那段血与火的岁月,

走出去是鞭策,

继续我们新的红色征程。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