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特区故事|“改革先锋”禹国刚:中国资本市场的探索者

南方+ 记者

客厅白墙上,一幅书法引人注目:“中国股市尽管还不够完善,但是对我们来说,它是一个充满着机会和希望的、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市场。”书法由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深交所”)主要筹建者之一、原副总经理(法定代表人)禹国刚亲笔书写。这些寄语,是他内心最深的情愫。“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深圳资本市场,就没有深圳的今天。”禹国刚这样强调资本市场之于深圳的重要性。

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三十而立。30年前,当新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声交易钟声敲响,深圳就在中国资本市场筑起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敢闯敢试”的精神逐渐为特区资本市场体制机制注入了创新动能。

禹国刚。

禹国刚,不仅是深交所建立、成长、发展阶段的见证者,也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探索者。他说,自己这一辈子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各方力量支持下,作为主要创始人之一带领团队共同创建了深交所;第二件事是在担任法定代表人主持工作期间,推动深交所实现了“四化”,即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运作无大堂化;第三件事是参与建设深圳证券山公园。

首批赴日学习证券的留学生

禹国刚家客厅墙面上还挂着四张精心装裱过的相框,其中一张是1983年日本《朝日新闻》上的一篇报道。“当时记者问我,你觉得学了证券和证券交易,回去能用得上吗?我答,学习证券业务,不会白学的。”禹国刚指着照片,用日语读出标题里对他的描述:在资本主义中枢学习股票的中国留学生。

39年前,如果禹国刚没有毅然南下,或许深圳资本市场就不是今天的样子。

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不断对外开放的信号,吸引着一批批有志青年南下拓荒。1981年春节,年近不惑的禹国刚毅然变卖了家里一台三洋收音机和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揣着600多元的全部家当,从黄土高坡举家南下。

“刚到深圳时,从罗湖火车站到现在的福田中心区,尽是荒地和臭水沟,这片地方今天已经成为著名的深南大道。”置身于那样的环境,当年亲戚信中的那句话却还是在他心中挥之不去,“你别看现在的深圳很荒凉,但它未来可能是‘中国的旧金山’。”

西安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毕业的禹国刚,在深圳第一份工作是爱华电子公司的党委秘书兼日语翻译。在与日企业务往来时,他学习到了不少股票市场的相关知识,还借阅了市委政策研究室当时从香港引进的证券书籍,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些知识竟然派上了大用处。

两年后,39岁奔赴日本的禹国刚,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选派到日本学习证券和证券交易的留学生。“深圳团市委推荐我到广州去参加考试,在改革开放大时代下,深圳给人带来非同寻常的机会。”当时国内没有证券业务,高校也未开设证券专业课程,许多考生都被金融证券的基本知识考核难倒了,但禹国刚不仅在日语笔试和口试中都快速过关,在证券、股市基本知识考核中表现得也很出色,被当场确定为赴日留学生。

留学期间,他学习积累了大量证券和证券交易的理论和实务。1984年回国后,因《朝日新闻》那篇报道,禹国刚被当时的深圳市委书记兼市长梁湘和中国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张鸿义这两位“伯乐”相中,从此踏入证券行业。

1988年,禹国刚出版的第一部著作《证券市场》,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1988年,禹国刚出版的第一部著作《证券市场》,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

新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声交易钟声

“开业钟声一响,那一刻,我红了眼眶”,1990年12月1日,新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一声交易钟声,在深圳国际信托大厦15楼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厅敲响。这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家开始集中交易的证券交易所。

禹国刚清晰记得第一天上板竞价开市的情景,“当年那口钟,还是我请人从香港买回来的。那一天,从开市到收市,一共成交了8笔交易,安达股票成交了8000股。”

而这背后,既有“吃螃蟹”的魄力,又不乏对制度规范的专业坚守。1988年11月,深圳市政府正式成立“深圳资本市场领导小组”,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筹建深交所,禹国刚出任专家小组组长,负责主持起草特区证券市场相应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业务规则的重要工作。

筹建初期由于缺乏经费,禹国刚先是带着同事在自家客厅办公,后来借了深圳中行几套床褥和四室一厅的宿舍,搭建起一个简陋的办公室。团队中几名协助翻译的研究生工作食宿全都在这间屋子里。

“深交所的起步就很高,当初翻译了那么多资料,使我们对全球股市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都熟稔于心。”禹国刚带领专家小组花费半年多时间翻译了200多万字外文资料,汇编30多万字材料。1990年3月汇集印刷而成的《深圳证券交易所筹建资料汇编》,是新中国第一部证交所“蓝皮书”。

彼时,深圳股市节节攀升,但也存在不良之风。面对股票柜台交易出现的弊端和“黑市交易”等问题,禹国刚认为深交所必须尽早开市。在深圳市领导的果断支持下,深交所在1990年底率先试营业,勇敢地杀出了一条创建中国资本市场的血路。

1993年4月13日,深交所王侯同志发明创造的证券卫星通信系统率先开始传播股市行情;7月28日,深交所又推出了世界上先进的TANDEM大型计算机自动撮合交易系统。这两个系统犹如两只翅膀,助力深交所展翅高飞。

1993年,担任法定代表人的禹国刚主持深交所全面工作期间,推动深交所在全球股市第一个同步实现“四化”,即交易电脑化、交收无纸化、通信卫星化、运作无大堂化,一跃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知名的证券交易所,其证券交易系统技术水平至今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退休后参与建设“证券山公园”

在深圳龙岗区,有一座“证券山公园”,建有“证券文化墙”“证券文化塔”等特色建筑,使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可以学习经济特区创业者们的精神和担当。

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国务院授予禹国刚“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称他为“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者”。同年,全国首座“证券山公园”主体工程在龙岗区建设完毕。参与建设这座金融证券文化主题公园、推广股票文化,是退休后的禹国刚对证券行业身体力行的另一种方式。他称,这座公园是名符其实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国家记忆”。

虽已退休16年,禹国刚却一直关注着深圳证券市场的发展。近几年,他和证券收藏家们合著了三本传播股市文化的著作:《深市老五股典藏》《中国股市历史与文物》《禹国刚重写中国股市历史》。

2019年春天,禹国刚(右四)和“战友”们在深圳证券山公园。

2019年11月26日,深交所与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签订交易与监察系统升级项目协议,禹国刚感到骄傲不已。他说:“这是深交所技术团队近千人,30多年来自主研发工作积累的技术成果,其核心技术指标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次深交所与巴基斯坦证交所签订的协议来之不易,它是深交所在同国际上诸多顶尖电脑软件供应商进行激烈的竞争中夺冠得来的,开启了中国证券交易电脑技术走出国门的先河。”

目前,深交所的交易系统已经推出了第5版,接下来还将推出第6版。区块链技术也在探讨中。

30年来,深圳本地企业在深交所上市数量超过350家,市值超过10万亿元。截至今年7月31日,深交所共有上市公司2261家,总市值高达31.72万亿元。“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深圳资本市场的发展,就没有深圳的今天。”禹国刚说。

他提到,目前中国股市已经迎来了注册制,对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具有非常重大非常深远的影响,是监管重心的后移和监管制度的升级。“注册制改革一定会涉及到一系列的制度变革,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修订,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是一场触及资本市场灵魂深处的系统性制度改革。作为金融治理的天然主战场,资本市场的发展对公司治理、信息披露、风险定价、市场预期、社会监督等具有多重功能。”

禹国刚认为,“双区驱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再加上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创新,深交所的未来还将大有可为。他一直期冀深交所能实现美好蓝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一流交易所。

对话:

期待未来深交所全市场实现注册制

南方日报:在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和“双区驱动”背景下,目前深圳证券市场应该如何再出发?

禹国刚:8月24日,首批18家创业板注册制企业在深交所集体鸣钟上市,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在新时代开启了注册制改革的新征程。

深交所按照中央的要求,正朝着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在深化改革发展。我相信,深交所只要按照中央的部署深化改革,不光是创业板,包括主板、中小板在内的全市场都将实行注册制,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在“双区”的建设过程当中,深交所这个集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于一身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各项功能,促进新资金的积累和分配。

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在中国资本市场强有力的支持下,一定能以一城改革创新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南方日报:您对深圳的感情是怎样的?

禹国刚:我觉得自己确实很幸运,遇到了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深圳市委、市政府放手让我去干。碰到了我的团队,大家齐心协力,为国家做一点事情。

我更希望深交所能够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一流的资本市场,这是我对深交所寄予的厚望,也是我对深圳的感情。

【记者】郭悦

【实习生】谷政宇

编辑 佘余
校对 曾慧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