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到了
8天超长假期你选择怎么过?
小编推介
“双节”龙城文旅游
今日带你去看
石龙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
太平路到中山路(林富雄)
石龙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
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的商业街
两侧骑楼内排列着500多间大大小小的商铺
二十世纪初
凭借广九铁路和水路运输优势
石龙成为东江下游商贸重镇
奠定了石龙广东四大名镇的地位
中山路
记载着的不仅是广东四大名镇的荣光
更记录着珠三角谷物转运集散地的繁华旧事
那么,当你置身于中山路,可以探寻到什么呢?
1
中山路骑楼群
沿街而建的楼房皆为骑楼式建筑,浓缩了南洋式建筑精华。
曾经,这里车水马龙,摩肩接踵,热闹繁华;现在,它宁静而平和,骑楼群斑驳的外墙与雕花窗更为这条古朴的道路增添独特魅力。
中山西路骑楼群(林富雄)
轨迹(李海春)
夕照龙城(胡凤萍)
傍晚中山路(常惠森)
2
中山路上的人们
岁月飞逝,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在中山路上坚守近百年的手工业逐渐被现代制造所代替。虽然历史已翻开新的一页,但仍有不少人在这里默默地坚守,守着那祖宗传下的老手艺,守着中山路的历史,守着匠人心中的希望之花。
行走在中山路上,能看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店新昌鼓店里,每天都有人从早到晚在忙碌着,那鼓声阵阵悦耳铿锵、催人奋进;东莞最后一家刀剪修理铺“汤记”老板坐在磨刀石前的身影;每到春节前夕那些民间书法家挥毫书写的春联,与整条街上挂满的红红对联和灯笼融入新春的喜悦中;还有竹器街中编织竹器的店主、配锁匠、白铁匠、修理钟表师傅及木匠……在某一个路口,你还可能会看见老街坊们多年来相聚的“茶楼”……
非遗传人(朱梓佑)
活到老学到老(常惠森)
百年老铺-新昌鼓店(杨大勇)
一丝不苟(余建良)
骑楼美食(吴伟乐)
3
街道名字,你知多少?
中山路是石龙乃至东莞,都可称为最具历史文化的街区,她包括中山东路、中山中路和中山西路,有多条街巷与之相连。她是石龙最早建成具规模的马路,是石龙人民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故将新建成的马路命名为中山路。作为本地人,走在中山路上,可能可以不用通过路牌指示就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但有时候,也可以抬头看看——噢,原来这个地方叫“新街”,这里是“贝底水”,那边是“汛地”,还有“龙溪里”“百花北路”“百花南路”“线香街”“水巷”……走在骑楼下,偶尔看看房屋的柱子,原来这栋楼是东莞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之一……走走停停间,可能你会发现以前从未留意的事物。
趣味街巷牌(组照)(彭冠东)
中山东路新街(姚慧媚)
竹器街(黄志鸿)
归家(苏西庆)
童年印像之巡查巷(胡凤萍)
黄昏的汛地(胡凤樱)
4
抬头看看骑楼,有惊喜
满洲窗,你听说过吗?
“满洲窗”起源时间可追溯到清代,是由传统木框架镶嵌套色玻璃蚀刻画组成的窗子,制作工艺复杂,选用进口的红、黄、蓝、绿、紫、金等颜色玻璃,使窗户典雅秀丽。它反映了岭南地区乃至我国近代以来传统建筑文化与国外建筑文化逐渐相互融合的典范。
在石龙的中山路,两旁很多骑楼是采用五彩斑斓的满洲窗。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窗的木框架已显斑驳,也有不少人家把木质窗户换成更为结实的不锈钢窗户,使用的玻璃也不再是工艺繁复、带有蚀刻画的套色玻璃。
目前,部分骑楼还保留着彩色玻璃的窗,曾经明亮秀雅的彩色玻璃失去了光泽,但它们已成骑楼建筑不可或缺的特色,也是石龙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印记……
老街旧窗户(组照) 彭冠东
静窗闻细韵(李海春)
窗韵 (陈慧娴)
骑楼花窗(曾正)
光明照相馆 (胡勤灿)
照片只是记录当时的那个瞬间
个中魅力还是需要自己亲身体验
趁着“双节”假期
不妨来中山路走走
也可以用手机或相机留下
你看到中山路的美好
投稿参加每月一期的
“行摄中山路”活动
还有机会赢取丰厚奖金哦
文、编 | 秋江
校 | 嘉欣
审 | 姚颖
*任何媒体及微信公号若要转载本文,应提前告知本号,获得授权后请清晰标注出处为微信号“宜居石龙”,否则一律举报抄袭并追究法律责任。
南方号 : 宜居石龙
新浪微博:宜居石龙
● 扫码关注我们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