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出口创汇主力军,珠海斗门将擦亮这张“酒文化”名片

南方+ 记者

继“白蕉海鲈”之后,珠海斗门又将擦亮一张区域名片。中秋节前夕,斗门大讲堂举办“白酒讲”暨“斗酒”品鉴会,邀请国内酒业知名专家李东等讲学,为擦亮斗门“斗酒”品牌出谋划策。会上,“斗酒”出品方宣布,该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元,推进建造广东省最大的黄酒生产基地,并拓展特色工业旅游项目,擦亮斗门“斗酒”品牌。

“南越王宫博物馆里面精美的酒器,其实就是粤酒文化的表现。”讲坛上,专家表示,在中国白酒地图上,除了久负盛名的赤水河,发源于贵州的西江,也是一条不能被遗忘的美酒之河。其一路蜿蜒曲折而下,流经贵州、广西、广东,成为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

岭南酒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史料记载,岭南酒业在唐宋期间就有相当规模,之后持续发展,覆盖面遍布整个岭南地区。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会长彭洪介绍,广东是酒类的产销大省,产量在全国排第三,销量排第一,粤酒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以出厂价计,广东省2018年酒类销售总额约586亿元,其中白酒235亿元,本省地产酒占比在10%左右。

在彭洪看来,粤酒目前面临三大机遇:一是互联网时代,带来了推广传播机会,这是最大的机遇;二是不管茅台、五粮液,都在回归做消费者教育,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消费者教育是粤酒的一大机遇;三是消费者对高品质、高价值酒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是粤酒的又一大机遇。

“珠海斗门也是构成岭南酒文化的中药一块版图,始建于1969年的斗门酒厂迄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是珠海市目前唯一一家生产浓香型大曲酒、清香型高粱酒、豉香型米酒、米香型米酒和露酒的专业企业,也是广东省白酒生产基地之一。”珠海市斗门区科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斗酒”是斗门的重要品牌之一,“斗酒”系列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港澳,以及美国、加拿大、非洲坦桑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年产量逾1万吨,年纳税数百万元,曾经是上世纪斗门地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珠海市名纯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许贤成,借助港珠澳大桥通车、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当前,该公司计划投资3000万元,推进建造广东省最大的黄酒生产基地和珠海市国酒集散中心,将四大酒系酱香、清香、浓香、米香以及衍生出的十二种香型产品集中展示,并提供储藏保管、质量检测、物流运输等服务。

“粤港澳居民在这里可以一站式采购全国优质白酒,也为全国优质白酒从祖国南大门走向港澳台和世界各地提供平台。”许贤成表示,届时,酒厂将依托花园式厂区和完整的生产链条,配套酒文化展览、学生科普、酿酒体验、餐饮服务等项目,拓展特色工业旅游。

【记者】林郁鸿

【摄影】钱文攀

编辑 蔡如意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