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月光糕
明月当空洒银玉,又是一年中秋至。
月光糕是客家人的中秋传统美食。
拜月娘、接月亮、吃月饼……这些应景的仪式,在多元化的今天,依旧能引发人们心绪的同频共振。
在梅州,月光糕是中秋佳节必备的传统美食。白亮亮的月光糕犹如新月一般,它不仅仅是食物,更承载着客家人祈愿团圆美满之情。月圆夜,泡上一壶热茶,切一盘月光糕,一口甘甜一口软糯。
白亮亮的月光糕犹如新月一般。
驱车前往五华县潭下镇锡坪村,还未踏进李裕祥的家中,就闻到阵阵的饼香味弥漫在空气中,令人垂涎欲滴。“中秋吃月光糕是客家人的传统,也是我们家族的一门传统手艺。”聊起月光糕,李裕祥难掩笑意。
李裕祥是制作月光糕的第四代传人,从他记事起,家里就有过节做月光糕的传统,一直传承至今。他告诉记者,“糕”与“高”是谐音,民间有百事皆高之说。每逢时令节气都要打糕吃糕,寓意步步登高,讨个好彩头,中秋节吃月光糕便有此佳意。
明月照匠心,月光糕的制作手艺在梅州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月光糕的原材料有十多种且十分重要,选得好便成功了一半。
“月光糕的原材料有10多种,包括糯米粉、黑芝麻、冬瓜条、白糖、橘饼、花生、核桃、杏仁等,其中黑芝麻要用柴火炒制,花生要电炉烤制,各种果仁切碎。然后将这些原材料全部搅拌成团,再次铺入面皮上将其填满,最后在馅料表层撒上糯米粉由液态机压制成型。”李裕祥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制作过程。
黑芝麻的制作沿用传统工艺,必须用柴火大锅炒出来才是地道口味。
花生烤制后不停地抛甩,能迅速冷却同时锁住水分。
看似简单的月光糕,其制作手法可见一斑。“芝麻翻炒讲究火候,柴火的火候难掌控,一不小心就炒焦了。还有糯米粉与水、糖的比例也有讲究,我们必须用人工揉捏,才能让月光糕的口感细腻香糯。”李裕祥说。
糯米粉与水、糖的比例颇有讲究,必须用人工揉捏,口感才会细腻香糯。
月光糕的两面都要铺上一层揉捏后的糯米粉,这样才能米香四溢。
糯米粉过筛,保证无颗粒,这样做出来的月光糕才有细腻口感。
过去,月光糕都是手工制,压制成型需要用“千斤顶”,耗时半个钟,如今有了液态机,不到一分钟就成型了,效率高了,销量也高了。特别是近年来,月光糕搭上电商快车,销量翻了好几番。“以前只是小作坊,一天最多卖200多斤,现在一天多的话可以卖到6000斤。”李裕祥说。
将原材料全部搅拌成团,放入液态机压制成形。
古味今又尝,当传统的配方和手艺结合现代工艺,月光糕也逐渐走出大山,更多人了解客家的民俗美食。李裕祥说,平日里他做了其他营生,但制作月光糕的老手艺并未搁置。每年农历七月,他就开始组织工人开启制作月光糕的生产线,年年如此。在他看来,“卖月光糕要守得住手艺,耐得住平庸”。
天上月圆,人间团圆。“一家老小,吃月光糕、剥大柚子、泡嘉应茶,今年的中秋又是美好的团圆夜。”70岁的锡坪村村民李兰英告诉记者,客家人的中秋节就是这样简单又温馨。
月光糕吃起来甜甜糯糯,是男女老少都爱吃。
月很圆,糕更甜,一块简单古朴的月光糕,是客家人传承了千百年的深沉文化和情愫。
备注:
月光糕在梅州地区亦称白切糕。
【来源】南方日报·梅州观察
【文】南方日报记者 汪思婷
【图】南方日报记者 何森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