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过程故障诊断与安全性战略研讨会在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下称“广油“)召开。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在内的130多位专家学者聚首茂名,共同探究解决石化装备安全的“卡脖子”问题。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在此次会上,沈阳鼓风机集团测控技术有限公司、广东茂化建集团有限公司和广油正式签约结成石化装备安全智能化共同体,将为茂名石化、中科炼化、中海油惠州炼化等国内特大型石化企业提供安全、便捷、智能的个性化服务,预计可创造数以百亿计的经济效益。此举在国内石化行业尚属首次,有望在石化装备安全领域形成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作为石化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近年来广油的科技创新成果呈现井喷式增长,在重大项目和重大平台接连取得重大突破——
近3年,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石化装备智能故障诊断与运维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10项具有代表性的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
由广油教授纪红兵参编的国标《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获批,这标志着学校有条件成为国家化工园区标准建设研究的“示范高校”,拥有全国化工园区标准制定的“广油话语权”;
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图为学生在实训。
广油党委书记、校长张清华和纪红兵分别主持的项目双双获得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立项,资助直接经费分别为301万元和300万元。这是该校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实现了该校在该类项目立项数量和资助经费的重大突破,在重点项目上走在同类高校的最前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施继成教授在实验室为学生授课。
广油教授施继成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得广东省科技厅2020年度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先导性新材料与技术”重点专项立项,资助经费1000万元,实现了学校在该类项目上的重大突破……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陈辉教授在实验室为学生授课。
短短几年间,广油如何走出一条特色兴校之路?
立德树人:发扬“西迁精神”成风化人
1954年广油办学前身——华南工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成立,1956年之后历经多次划转、更名,1965年举校从广州西迁茂名……60多年来,广油一直初心不改,为粤西和广东培养石化应用型人才。
“听党召唤,为国奉献,艰苦创业,忠诚担当,就是广油人的‘西迁精神’。”广油党委书记、校长张清华介绍,这种精神已经内化为学校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文化底蕴核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广油人。
“凡有石油处,就有广油人”。回首建校66年,广油毕业生传承弘扬广油“西迁精神”,为社会培养了超过14万名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据统计,毕业生中有20多位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20多位获得共和国重点建设青年功臣、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部分毕业生还成长为地方党政部门和国家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的领导。“广油的毕业生“下得去,扎得稳,留得住,干得好,上得去”,历来受到各大央企和外资、大型民营企业的赞誉和欢迎。
在良好的校风学风引领下,广油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涨,屡获佳绩。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广油代表队最终斩获了3项金奖、6项银奖和6项铜奖的好成绩,金奖总数在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
彰显特色:理工科专业比例全省最高
今年6月,教育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正式发布2019年度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名单,广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通过认证。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刘全稳教授在实验室为学生授课
至此,广油已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6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认证的专业数量位列全省高校“第一方阵”,专业认证走在全省高校前列,凸显该校在理工科特色专业群和优势学科群建设的优质成果。
今年4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等五所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校考核意见的公示》,广油获得“良好”的评价,专家指出,石油化工办学特色初步彰显,建设思路清晰,总体进展情况良好。
截至目前,广油有学生2.5万人,55个本科专业中,理工科专业就有41个,占比74.5%,理工科比例在全省高校中最高。去年12月,广油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等5个专业入选2019年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均为理工科专业。在刚刚落幕的高考季中,这些专业成为考生报考的首选,热度持续不衰。
人才集聚:近年已斩获37项国基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中申报项目立项结果。广油的项目立项数实现历史性突破,共获得17项资助,直接经费633万元,较2019年立项数增幅达113%。
近年来,该校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7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国际联合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省重大科技专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批,领跑省内同类院校。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高校科研“提档增效”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广油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优秀青年博士共计3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全职引进31人,柔性引进36人。
目前,人才集聚的效应已经初步显现,不仅填补了学校相关研究领域和学科空白,还孵化出一批高端创新团队。通过资源整合,广油已经建成1个院士工作站,拥有广东省石化装备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石油化工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级创新平台。
不仅在“外引”方面加强,“内培”的力度也丝毫不减。去年,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19年度高校珠江学者岗位计划设岗学科(专业)和聘任人选名单,广油工业催化、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2个学科成功设岗,至此该校已经拥有珠江学者岗位设岗学科3个,2人获聘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获聘青年珠江学者,在广油办学历史上尚属首次。至此学校共有10个学科获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数量在省内同类高校居于前列,其中包括3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4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3个“冲补强”计划建设学科。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服务地方: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需求
从湛江东海岛、茂名滨海新区,到广州、惠州、揭阳……一个个现代化的石化产业基地正在串珠成链,崛起为一个万亿级的石化产业带,广油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自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以来,广油主动聚焦石油化工产业及区域主导产业需求,瞄准科技前沿,形成一批影响力大、显示度高的科研成果。目前,学校累计R&D经费超6.3亿元,外源经费达2.89亿元,其中横向经费占比达到54.9%,为广东省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茂名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团队长期联合茂名石化开展产学研合作,瞄准区域主导产业需求和科技前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效果显著。”广油教授彭志平介绍。今年4月,彭志平主持完成的“云环境下乙烯裂解炉炉管智能健康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以人工智能提升乙烯裂解炉炉管健康管理水平为目标,围绕工业高温复杂环境下炉管外表面稳定智能感知和结焦只能诊断与预测的技术难题,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广油在石油化工领域形成的标志性科研成果,吸引了不少地市、企业纷纷前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截至目前,学校与汕头、惠州、潮州、韶关多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企业共建“广油—美联新材料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与华南理工大学和茂名市高新区共建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同时,积极推进广油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石化产业技术研究院及面向茂名石化产业创新融合体系暨广油大学科技园建设。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科技成果只有从‘实验室’走向‘车间’,再通过‘市场’才能体现其价值。”张清华说,学校将加大力度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畅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让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化到祖国大地上。
张清华介绍,到2025年,广油要建成支撑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石化产业的科技服务体系,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学科体系,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显著提升,建设成为石化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理工科大学。
【记者】杜玮淦 刘国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