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旧村庄蝶变文化部落,博罗这个村摸索出独到“发展经”

南方+ 记者

深调研手记:

观背村是博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成功样本(一起逛逛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打卡点”)。该村将废弃、破旧老屋重新利用,经修整改造、壁画装点等,为古村落注入艺术色泽。村委干部们开放包容的心态,则给企业入驻吃下了“定心丸”。内外力量协同并进,为观背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


在观背村支部委员、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会长王春娣看来,而今的观背村“没有黑夜”。每到晚上,被装点过的老房子会一一亮起灯。村道上、长廊里,满村的壁画都被路灯照亮,即使在夜幕之下,也是色彩斑斓,美仑美奂。

从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堆放的古旧小村到深受欢迎的“网红旅游点”,观背村实现了美丽蝶变。日前,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座谈会在博罗召开,参会人员们便去了观背村参观“打卡”。

点击查看直播:观背村的魅力在哪?南方+带你逛

古旧村庄蝶变文化部落

观背村位于博罗县罗阳街道中部,村口临靠马路,车流喧嚣。但一走进去,却会让人沉静下来。大门处,一座与书吧相结合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颇有格调,设计感十足。

据村支书郑国雄介绍,站里会常态化开展公益类宣讲活动,村民们能来听课、交流、学习,想要安静放松时,还能够去看看书。

作为千年古村落,村内的保宁桥、长寿观等遗址至今仍保留完好。悠悠古韵,深厚历史,也为这里注入了“文明基因”。

“当时选择在这里创业,就是被这份气质吸引了。”驻点在村内的“创享家”企业联合创始人吴文涛说。

作为首批入驻观背村的企业,吴文涛表示,选择在一个老房子里创建一个给企业家们碰撞交流的空间,是因为这个环境能够“赋予人灵感”。“在这样的地方,大家能够放松下来交流,也因此,我们在这里谈成了许多有意义的项目。”

创享家的到来,为观背村带来了活力。

在村委干部们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机构陆续入驻,村里的许多老旧房子,也渐渐被被改造成艺术空间。

梧桐阁、杏墨轩、雅苑……至今,已有62家文化艺术类机构进驻观背,村里也发展成为了画廊、摄影家工作室等各种空间的聚合体,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文化部落”。

竹林、原野、客家食物……各式各样带有本地特色的元素开始被绘于墙上,艺术气息弥散在村内的每一个角落。

“你看,我们在电线杆上、水管上都画了壁画,与墙绘融为一体,你不注意看,都不知道这是根水管。”郑国雄对记者表示,“我们要做到尽善尽美,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志愿服务温暖民心

当前,各类志愿服务在观背村开展得如火如荼。记者深调研当日,博罗县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便在村里的小树林处演奏乐曲。绿荫之下,二胡、萨克斯、电钢琴等乐器声响交融,协会成员们尽情演奏着,吸引了不少孩童围观。

“我们还经常出动去清扫垃圾,微信群里一号召,大家响应的可积极了。”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成员、村民有姐自豪地告诉记者,“创享家在的这个房子,是上世纪50年代建的,当时非常破,也是我们一砖一瓦去搬运、修整,才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王春娣笑着回应:“有姐搬砖,可是经典画面,我们还留了照片呢。”她表示,村民们看到有姐“那么热情”地投身志愿服务,纷纷被感染,也都加入了进来,“大家发自内心地热爱观背村,想让生活变得更好。”

进行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来,博罗创新打造了“一村一歌”项目,观背村“荣幸”地成为了全县第一个拥有村歌的村。

文化的力量,让村民们的心更凝聚了起来。

经过一面村歌墙时,观背村村支书郑国雄直接唱起:“郭外东江奔入海,观背开心迎客来……”每一个字,都吐露着乡土深情。

“在观背,几乎人人都会唱村歌。我们还经常排成一队,吹着葫芦丝逛村。”王春娣说。

村歌承载村史,吟唱能出乡情。负责村歌创作的博罗县音乐家协会主席李雷认为,村歌创作与传唱,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村民的精神需求,激发归属感,“还能够帮助他们重塑文化自信,引领新风尚。”

有姐则称,村歌就是“村的灵魂”。如今村民们聚餐、旅游,都会默契地先唱一遍。在文化氛围的熏陶下,乡风变得文明,村民的素质也得到提高。

“现在外人来我们这里旅游,只要跟村民问路,哪怕是问小朋友,他们都会很有礼貌地告诉你,而且很热情。”指了指开阔整洁的村道,王春娣笑脸洋溢。

往期精选:

罗浮山下这座城,新时代文明实践“打卡点”不少!

77岁退休老教师宗祠内授课,每次都座无虚席!他都讲些什么?

点击专题阅读更多内容:

新时代文明实践广东“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

【记者】陈伊纯

【拍摄】董天健

【统筹】洪奕宜

【出品】新时代文明实践深调研小组

编辑 董晨晨
校对 牟元凯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