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中山|文明之城,新风蔚然

南方日报

中山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中山捧回了首届“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从此连续五届获此殊荣,“文明中山”成为金字招牌。15年后,这座城市仍然在创文接力赛上前行。从“三个适宜”到“湾区枢纽精品中山”,从城市风貌到市民素养,从生活环境到营商环境的追求,从宜居小城到湾区枢纽的角色转变……中山创建文明城市的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中山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开局之年,中山发起冲刺全国文明城市“六连冠”,与其说是对“金字招牌”的保卫战,不如说是社会治理再提升、城市实力再加码的攻坚战。

1

创文新风,始于街巷。

库充村,被主干道兴中道、博爱路、中山四路环绕,是中山市区典型的城中村。这个颇具侨乡特色的古村落,外来人口众多,曾经是治理难点之一。近年来,东区大力实施红心惠民工程,库充村通过开展“创建人文历史和美村庄”项目,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祠堂里、榕树下的乡情民俗犹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在这里交互相融。

三公里之外的石岐区民生社区白水井大街,是一个集聚了小食铺的“网红街”。每到夜晚,街道人流、车流量大,垃圾堆积、占道经营、车辆违停等乱象给周边居民带来不良影响。近日来,这个街区出现了几组党员志愿服务队,逐户向商铺派发倡议书,号召商铺文明经营。对于积极响应的商铺,党员志愿服务队将会在商铺门前显眼处挂上“文明经营我先行,争做文商领路人”的牌匾,这既是对商家参与文明创建工作的一种鼓励,也能号召更多辖区居民共同参与监督,“网红街”也变了样。

1

一花一世界,一墙一风景。在小榄镇永宁中心公园附近,有这么一群老房子,涂上艺术墙绘后,变得惊艳亮丽。因应人居环境整治,整个墙绘融入了永宁的文化元素,包括社区历史、龙狮、飞艇等。这个接近950平方米的墙绘共用了两个月完成。墙绘涂好后,不但美化了公园周边环境,也成为一道风景,附近的居民住户都满心称赞。

从城市到乡村,创文行动将进一步向社区末梢延伸。今年,中山市以“干干净净迎小康”为主题,组织各镇区对房前屋后的生产工具、建筑材料、杂草杂物、积存垃圾和乱搭乱建等“脏乱差”情况进行整治,通过党员干部、志愿者、村两委干部示范带头,群众、企业等社会主体共同参与,打造干净整洁的美丽家园。

让城市变样,让市民有感,这是文明城市的应有之义。

1

创文新风,始于平凡。

近日,43人荣登2020年第一季度“中山好人榜”,进一步壮大中山道德模范方阵。

这其中,有一批在战疫期间奔赴一线的医护人员,有深入社区开展防疫工作的志愿者、基层干部,为这座博爱之城写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注解。

中山市大涌镇卫生监督所工作人员毛李华,在接到市疾控中心协查新冠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通报后,不顾自己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对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采集呼吸道标本检测,连续奋战疫情前线60多天;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ICU主任池锐彬,承担起全市首例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在榄医第一现场的救治工作,并投身到中山市定点医院抗疫前线,一守就是50多个日夜;中山市石岐区凤鸣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吴秀琼,是社区的“活地图”和“百事通”。抗击新冠肺炎期间,还有半年就退休的她取消休假、提前返岗,开展居民排查和防疫宣传等工作,在连轴转的第三天早上,突发脑溢血晕倒在路旁,倒下时手上还紧握着一摞厚厚的防疫宣传海报……

1

当“爱管闲事”的人多了起来,当“大家事也是自家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深入人心,群众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就被激发出来,旁观者就变成了参与者,“要我做”就变成了“我要做”。

在中山南区树涌村码头上,一群青年志愿者聚集在大榕树下,正在接受一场专业的皮艇技术培训。这不是为筹备比赛而开展的热身集训,而是一场水上垃圾清理行动必需的准备工作,是南区创文攻坚行动中打造“美丽河湖”志愿服务行动的一部分。中山南区团工委通过开展“保护母亲河—争当河小青”创文志愿行动,以既务实、又新颖的清洁行动,带动全民参与创文。当前,中山市广泛发动全民参与,逐步建立了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59万人志愿队伍,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力量。

当崇德向善融入一座城市的灵魂,社会善治逻辑的形成便水到渠成。

1

创文新风,始于民心。

中山创文,不仅要“保牌争优”,还要出新出彩,让老牌文明城市绽放新光彩。

一个连续“五连冠”的文明城市,在创文路上是否可以高枕无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老牌文明城市也有新内涵、新要求:从城区到镇街,文明风貌正在向更细的城市肌理深入;从常态管理到长效机制,治理方式向更精细的方向转变;从固本到强基,通过补齐短板提升品质,创文抓手更加实在、具体。

创文不是表面功夫。“日常的事情不能突击干,突击的事情不能经常干。”创文的关键是把功夫下在日常、抓在经常。对于正在努力打赢经济翻身仗、重振中山虎威、加快高质量崛起的中山来说,创文更是一场从中枢到末梢的社会建设过程,是始于“里子升级”的治理攻坚战。在这个意义上,无论是否出于冲刺“六连冠”的目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于提升中山城市整体综合实力都具有极为关键、极为实在的意义。

1

以这样的战略思维谋全局、以辩证思维解忧难、以创新思维增活力,老牌文明城市的创文赶考,需要正视难题、看到短处,对问题坚决改、坚决破,对方法大胆试、大胆闯。

2019年,中山全市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29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70%。从今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的信号来看,今年该市把全力做好保就业工作放在民生工程首位,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完成10所公办中小学学校建设。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则进一步落实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医疗保险费全额代缴范围扩大至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

让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最终目的。

1

在小榄镇沙口东路一旁,占地约10000平方米的小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现在中山最“潮”的文化热地。

这个由旧粮仓改造而成的中心,发挥本土文艺团队和社会公益组织积极作用,打造出“非遗项目展示长廊”“米良仓”公益文创集市等极具特色的项目,增加“菊花文化”“童年时光”“五谷丰登”等特色墙绘。此外,还设立了“知行堂”“修身堂”“明德堂”“好人堂”“善行堂”等文明实践阵地。

2018年小榄镇被确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省级试点,随着小榄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成,小榄镇的志愿服务阵地“十百千”计划全面铺开。“以前没事就是打麻将打发时间,现在社区活动好丰富,一有时间,我就到这里来。”在小榄镇东区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参加老人公益艺术培训活动的梁阿姨道出自己退休生活的变化。

如今,像小榄东区社区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在中山遍地开花。

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要延伸到哪里。近年来,中山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市共建成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9个实践所和约50个实践站,整合建设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和体育服务平台超过300个。

为确保阵地覆盖有广度,中山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不断打造志愿服务“十百千”阵地,主动扩大志愿服务阵地覆盖面,逐步推动全市建立能提供常态化志愿服务的十个实体化志愿服务中心、百个志愿服务站和千个志愿服务点。推行基层实践站“点单”、镇区文明实践中心“派单”、村居实践所“接单”、志愿者“送货”、群众“点评”的模式,有效对接供需。

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中山各镇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各具特色。

前不久,中山东区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了升级,面积扩至800平方米,并在原来的基础上配备了3名专业社工,增设了阅读角、融媒体有声图书馆、学习强国专区、好人工作室等,同时还将在志愿者培育、资源对接、项目活动等方面发挥平台、枢纽作用。该中心负责人表示,希望将中心打造成社会、公益资源汇聚的平台,为社会组织提供活动场所、对接资源、组织服务对象,也可以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提供活动资源、课程资源,务求把更多的服务送到离群众最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

1

●今年上半年,中山志愿者方针累计13.8万人次参与防疫志愿服务,服务时间超过63万个小时。

●自2010年7月启动“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以来,中山累计评出超过400名身边好人。

●超过70人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以及中国好人、广东好人等荣誉称号。

●在全市范围内,目前注册志愿者总数已近50万人。

●连续多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广东省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

●器官捐献数量排名全国前列。

●“慈善万人行”活动连续举办33年,筹集来自社会各界的善款超过16亿元。

【来源】南方日报

【撰文】罗丽娟 伍杰

【摄影】叶志文

编辑 李姗恒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