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总经理沙雁:生物医药是创业板的第一大市值产业

澎湃新闻

9月27日,在第五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沙雁表示,截至目前,创业板有69家医药生产研发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2万亿元,占创业板总市值的占比接近15%,是创业板的第一大市值产业。

资本市场与生物医药产业相辅相成

沙雁认为,生物医药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又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创新驱动行业,具有高门槛、高风险、长周期的突出特征,研发投入时间长、金额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前期收益很小的普遍的特征。多数企业难以依靠自身的积累突破研发和持续成长的困局。

产业发展固有的不确定性导致生物医药领域和传统金融市场的结合是比较困难的,资本市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特征正好可以与之进行高度匹配。资本市场必将成为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的关键助力器,以高效的资本形成机制,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金、信息、技术、人才等,围绕行业发展形成最优的配置,为加速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源泉和动力。

从全球市场的情况看,生物医药产业在技术进步与需求增长的双向驱动下,已经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在过去的2018、2019年两年,分别有76家和54家生物医药公司在全球各交易所上市,首发募集资金累计超过160亿美元,是除金融业以外上市数量最多、融资额度最大的细分产业。

从2014年起,美国市场的IPO中行业占比最大的就是生物医药相关企业,上市家数稳定在已上市企业的40%左右。可以说资本市场与生物医药产业的结合具有天然的互补性、相辅性。

从我国市场发展的情况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消费升级、医保政策的完善,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的空间非常巨大,而且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整个产业的社会责任也是非常重大的,需要通过不断地创新承载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沙雁表示,深交所经过30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涵盖主版、中小板、创业板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直接带动了大量的资本进入实体经济,进入创新领域。

近3年,深交所的股票融资额、融资家数、成交额等核心指标已经跻身了全球主要交易所前列,成为整个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深交所的上市公司超过2300家,总市值超过30万亿,高新技术的企业占比在七成以上,占新兴产业四成。

创业板已有69家生物医药公司

沙雁介绍,近年来,深交所特别是创业板,在培育、孵化生物医药企业,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做优、做强方面成效是非常显著的,一大批的优质企业通过新股发行、并购重组、吸收合并等多种方式实现了快速发展。

一方面在创业板已经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效应,截至目前,创业板有69家医药生产研发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1.2万亿元,占创业板总市值的占比接近15%,是创业板的第一大市值产业。

其中,有2家公司的市值已经超过千亿,10家公司的市值超过300亿,涌现出智飞生物、康泰生物、康龙化成、贝达药业一批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随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的正式落地,创业板相信还会迎来更多的优质生物医药企业。

第二方面,创业板在助力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持续存在方面成效显著。已上市69家公司近年来在上市以后通过各种融资工具,在资本市场融资近千亿元,为整个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利支持。69家公司的平均研发强度接近10%,九成以上的公司拥有国际或者国内的领先技术。

第三方面,创业板已经建立了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匹配的一套服务体系。创业板定位于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成长型、创新型企业,与生物医药企业重视研发创新的发展方向是高度契合的。目前深交所建立了生物医药的行业小组,希望借助专业平台来了解产业特点、发展趋势,努力提升监管和服务效能,切实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在2013年深交所率先推出生物医药行业的信息披露指引,相关的指引中专门设立了药品及生物制品的细分行业披露指引,形成市场需求和监管服务实践的良性互动。经过近11年的发展,创业板发挥对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引领的作用,已经成为服务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平台。

创业板改革具有四大意义

沙雁还对创业板改革做了介绍。

沙雁表示,本轮的创业板改革是资本市场改革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对于完善市场化的要素配置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善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深交所建立了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基本框架,系统完善了交易在融资日常监管、退市、投资保护等资本市场的一些基础性制度,切实增强了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更好助力资本与科技、实体经济进行相互的融合。

另一方面,深交所也在统筹推进增量和存量的改革,为全市场推行注册制积累经验。真正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增强市场各方面参与改革的获得感。

本轮创业板改革中关键的变化是什么?沙雁认为主要有四点变化。

首先,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建立了更多元化的上市条件,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等指标,设置了多元化更丰富的上市条件,允许未弥补亏损的企业上市,大幅度提高了对生物医药类创业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同时为未盈利企业留出了政策空间。

第二方面,建立了更灵活的定价机制。深交所放开了发行市盈率的限制,建立以专业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市场化发行询价定价机制,发行价格和募资金额都能够有效地匹配、更好地服务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试点过程中到现在,在相关的空间内很好的体现了机构投资者在其中相关市场化定价作用。

第三,建立更市场化的注册标准,严格实行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发行审核制度。

其中,深交所允许符合会计准则相关条件企业的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为生物医药这类的企业,财务治理留出相应的空间。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注册审核制度之下,审核的时效性,可预期性大幅度提升,目前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后,前期上市审核时间大约是3个月左右,会里注册大约15天左右,这个时间实际上很好满足企业发行上市相关稳定预期的形式。”沙雁介绍。

最后,深交所建立了更可持续的企业发展的支持体系,推出了小额快速的再融资机制,对融资额度不超过3亿,不超过净资产30%的上市公司,深交所实行受理之后三个工作日,审核意见小额快速审核机制。

三大方面助力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沙雁表示,下一步深交所还将在以下方面推动有关工作。

一是发挥股权融资功能,培育特色的产业集群。深交所将全力支持生物医药企业,通过首发、并购等方式,登陆深交所市场,特别是创业板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动形成上市公司为龙头的现代产业集群,助力打造生物医药的产业链,带动上下游协同效益。

“我们有8000家机构和2万名投资人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在全国可以举办生物医药产业的常态化路演,不断提升我们投融资对接的精准度和便利一性。”沙雁表示。

第二方面,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发行公司贷、双创贷、ABS等产品帮助生物医药企业充分运用,再无融资工具。第三,深交所将进一步强化市场培育服务,促进形成专业化的生物医药风险投资市场。

编辑 宋杰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