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洪梅镇“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讲活动走进东莞市松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实地探访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落地成效及变化。萧劲松是我镇宣讲团队员之一,也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人,积极带动周边农户走向致富之路,带领东莞市松湖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获得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东莞农业龙头企业和东莞市示范性家庭农场等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
萧劲松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银行上班,一直在从事金融行业。怀有创业梦想的他,期间与朋友开过便利店、开过网吧、收废品……有过许多副业。2006年,他看见有人养鲶鱼赚钱。他分析,东莞一直以来以制造业为主,市场竞争大,规模水产养殖业不仅少,而且进入门槛低,市场空间仍然较大水产养殖大有“钱”途。说干就干,萧劲松便与朋友承包了30亩鱼塘养起了鲶鱼,不料,一年后鲶鱼上市,不但没赚到钱,还倒贴了不少。
鲶鱼的养殖可以说失败告终,在养或不养之间,进退两难。就在意志消沉时,他意外在网上发现了他从未见过的热带肉食性鱼----笋壳鱼。通过调研,萧劲松了解到,笋壳鱼市场缺口很大,且多作为高档鱼在星级酒店消费,价格十分可观。萧劲松拿着家中最后的积蓄买进3万尾笋壳鱼鱼苗进行养殖。依旧事与愿违,3万尾鱼苗一夜之间死了过半。这让萧劲松深感受到,水产养殖没有技术根本行不通。从那以后,萧劲松沉下心来,天天蹲在鱼塘研究笋壳鱼的习性。他发现,笋壳鱼是彻头彻尾的“懒鱼”,白天一般都沉在鱼塘底部的泥里,等其他小鱼游到身边才进行捕食。而且,它们还会互相蚕食,大鱼吃小鱼。针对笋壳鱼的习性,萧劲松便用那些险些让他一蹶不振的鲶鱼作为主料,专门配制鱼浆进行喂食,并且严格地按规格分塘养。功夫不负有心人。18个月后,萧劲松第一批上市的笋壳鱼,卖出了80万元的好价钱,让他尝到了甜头。2010年,萧劲松为了扩大养殖,成立了东莞市松湖水产品养殖公司,次年,来到了洪梅镇牧牛洲。
2014年,他放弃别人眼里羡慕的金融行业,转身成为一名都市渔夫,专职在洪梅牧牛洲干起笋壳鱼养殖。他在从最开始的一口鱼塘,一个工人,一座棚屋,到如今坐拥百亩良塘,年产值3000万元的笋壳鱼养殖基地。如今,松湖水产通过“互联网+鲜活水产品”的模式赢得市场份额,不仅创立了松湖电商平台优先库,还利用无水充氧技术突破从塘头到餐桌的各种障碍,以送达到家“死一条赔一条”的营销策略,打造了以松湖笋壳鱼为代表产品的“鲜活到家”线上品牌。在今年疫情爆发后,针对市民线下购物大幅减少,网上消费骤增的变化,企业迅速地调整了营销策略,重点依托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吸引了一批来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年轻客户群。据统计,该企业笋壳鱼第一季度零售从每月1万斤增至了3万斤,电商销售同比增长三成。目前,松湖水产营销网络已覆盖国内32个省,近200个大中城市,以及900多个县级市或城镇。接下来,企业还将联合国内知名网络平台,提升笋壳鱼销量。
为了扩大养殖面积形成规模,萧劲松走出了一条“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他提供鱼苗、技术、设备,农户提供人力以及其他投入,以股份形式分红,抱团发展,信息共享,在鱼成熟之后,再从农户手上收购回来,解决农户销售难题,极大的的刺激了当地农户对养殖笋壳鱼的兴趣。如今,牧牛洲上,松湖水产目前自有养殖面积500亩,带动周边养殖面积1500亩,有效地带动了当地农户的增收。
近年来,公司一直积极将松湖优谷文旅综合体打造成为全国首家沉箱式交易平台,集暂养、追溯、检测、物流、仓储、电商及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园,其中主营业务有渔业科技研发、渔业加工流通、渔业文旅体验科普、标准化渔业示范、联农带农创业电商孵化、与产品销售以及水产品养殖经营有关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将辐射带动周边农田鱼塘 50000 亩以上,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属于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水产服务品牌。
萧劲松表示,党的好政策助他们驶上了致富高速路,只要农民朋友们不放弃,最终会在致富的道路上看见美丽的太阳,以后一定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用好政府的利好政策,继续带领村民增强致富本领,提高收入,为“决胜全面小康、决胜脱贫攻坚”奠定良好基础。
图文:谢运华(部分内容图片来自i东莞)
审稿:黄珏、谢运华
编辑:谭龙升
核对:翁子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