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促进了整个家纺产业的升级,只有花型开发量、设计量、创新足够,市场才有长期发展的机会。版权工作做得好,可以让整个行业脱胎换骨。”9月25日,在2020南粤版权保护和产业发展论坛上,佛山市东帝兴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东帝兴”)副总经理朱莉莉阐述了企业在纺织行业的版权保护历程。
上世纪90年代,东帝兴在佛山及南通创立公司时,因公司新颖的花型设计和印花工艺,给以涤棉床单和色丁刺绣为主销产品的大陆家纺市场带来巨大影响,80%的布商开始靠仿冒东帝兴的花型冒尖。
在当时盗版侵权猖獗、布商版权意识淡薄的情况下,东帝兴开始了维权之路。
1995年,国家版权局实施《作品自愿登记试行办法》,同年,东帝兴就向广东省版权局自愿登记,申请著作权,东帝兴成为国内最早一批进行版权维护的企业。
截至目前,东帝兴拥有著作权量达2万多件,2015年被评为广东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一直以来,东帝兴通过协助相关部门,对面料销售商家普及版权知识,提升行业人员版权的意识,进而达到降低盗版,同时聘请律师,配合执法部门进行维权打假。
经过近10年的版权维权征途,床上用品行业版权保护意识日渐成熟,仿冒盗版现象也大幅减少,“90年代,年年月月打假都打不完,只能选择情节严重的商家维权,而现在仿冒盗版鲜有发现,每年大约处理4-5起版权纠纷。”朱莉莉说。
她认为,如今的家纺行业都开始培养自己的设计师,或者从设计室购买原创设计稿,开发符合自己品牌风格的产品。如今国内每年面料的新品发行量预计超过万组,床上用品相关的设计工作室就有两三百家。
“引导家纺品牌客户做自己的专属花型,可以降低产品在市场的同质化竞争,更有利于自身花型的版权保护,从需求源头杜绝了盗版花型流入市场。”在朱莉莉看来,“床上用品行业的经验证明,版权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权,最大作用是营造设计、创新的氛围和条件。”原创的质量和创新的活力就是各家比拼的方向,市场逐步向良性竞争发展,而氛围好了,意识有了,仿冒侵权就会慢慢减少。
【见习记者】李源
【南方日报记者】王蓓蓓
◎阅读更多: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