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一种自己时刻被监控着的感觉?
比如你在平台上随便搜索几个东西,甚至你只是和别人谈论起某件东西,一会儿推荐里出现的都是相似的物品。
平台给你推荐的视频一定都是你平时点击最多的类型。你的喜好,你的通讯录好友,甚至是你前女友的现男友的前女友,它都能拐七八个弯给你找到。
任何一个APP,只要你注册登录了,那就一定需要你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甚至还有生日、学校、居住地等各种信息。
我们就好像是一群肥羊,任由宰割,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就在我们的周围打响了。
《监控资本主义:智能陷阱》
01
如今,我们可以用手机完成无数事情:
付款、看病、学习、健身、交友、赚钱……隔一阵就要更新换代一次的手机仿佛想要替我们规划人生。
一部手机,加上无线网,再加上点零食,相信许多人巴不得在房间里待上一辈子。
做个快乐肥仔多么自由,殊不知,这种自由正是建立在不自由的基础上的。
这里,首先要提到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词:大数据。
来自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莎娜认为,大数据不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而是一种非自发的社会结果。
她把这种新的数据积累逻辑称为“监控资本主义”。
这种新型的信息资本主义模式通过预测和修正人类的行为来获得收入并且控制市场。
在刚刚过去的十年里,监控资本主义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以及政治关系,它无处不在但又十分透明,以至于常常会被人们遗忘。
比如广告。
看剧之前播放的那些烦人的广告词,以及电梯里无时无刻不在重复的广告语,它们的目的都是要指向一种未来和预期。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实际上已经在潜意识中接受以及记住了这些广告。
就像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承认消费者的自由和主权只是个骗局。这种把个体满足和选择维护得严严实实的神秘主义,就是工业体系的意识本身。”
那些广告和免费的APP,免费的各种产品推荐、视频推荐,不是我们在用它们,而是它们把我们当成了产品来设计。
换句话说,如果你没有花钱买产品,你自己就是产品。
02
纪录片邀请了Facbook、Instagram、谷歌、YouTube、苹果、推特、Palm等各大网络公司和社交平台曾经的高管和技术人员们,请他们谈论了自己关于“网络资本主义”的各种看法。
而这些人的态度一律都是担心、忧虑和矛盾。
为什么一些原本作用巨大的科技技术却造成了许多危害?
如电子产品成瘾、政治借助技术操控舆论、假新闻到处传播、审美单一、青少年患有抑郁症数量和自杀率飙升……
当全世界的人民,都致力于在设计好的滤镜中展示自己时,我们又该如何去讨论审美多样化?
当所有少女都期待自己能有双眼皮、高鼻梁、瓜子脸和卡戴珊那样的丰乳肥臀时,我们是否应当反思,媒体所传达的价值观是不是出了问题?
举一个最最简单的例子,工程师一开始设计Facebook上那个点赞的按钮时,原本是希望让正能量在全世界传播。然而后来他们发现,青少年往往会因为点赞数量少而陷入抑郁和悲伤。
“你不长美颜滤镜里那个样子”,如今,这句话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是杀伤力最强的一句话了。
甚至,就连那些创造出这些产品的人都沉迷于此而无法自拔。
03
以上问题可以归因于,我们被设计了,被网络和各种社交媒体设计了。
所有的APP和网站,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吸引你的注意力,然后努力争取你停留在软件上的时间。
越多越好。
这里有些人就会问了:又赚不到我的钱,玩玩有啥了?
错了,我们是产品,厂商把我们的注意力卖给了广告主。故此,你停留的时间越长,厂商和广告主的盈利就越大。
而这个产品,不一定是实体的,也可能是无形的。
它逐渐改变我们的观点、看法、和行为,让我们爱上某个明星、对某部剧产生兴趣、对某个热点事件发表看法、钟情于某种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赞同某种制度、喜爱上某种单一的审美……
然而人类从来都不会只简单地爱某种东西。
比如我们爱某种护肤品,实际上想得到更多。
这背后意味着一连串的消费,而不是单一的消费。
为了要把某个概念宣传出去,各大互联网公司和广告主们就必须把人类当作一种期货来操控,手段就是所谓的大数据和监控资本主义。
我们属于什么年龄段、爱看什么网站、兴趣是什么……只要准确地了解了这些,这些产品就能被精准地投放给我们,起到最大的宣发效果。
我们在网络上的一举一动,实际都受到了严密的追踪、监控和测量。甚至,就连我们一张照片看了多久,都会留下痕迹。
如果需要的话,对方完全可以知道你在某张照片上停留了几秒钟。
各大互联网公司都争先恐后想要推出最精确的演算法,以演算出某个用户的偏好,方便精准地投放广告。
我们是一个木偶,被操控着;是一个小白鼠,被无数次实验着。
手机,就是我们的电子奶嘴。
我们总是不可避免用网上那些“最完美的生活标准” 、“最完美的男友/女友/原生家庭”等条件来为难自己和身边人,以至于让自己非常容易就陷入极度的悲观和绝望当中。
更有甚者,为了在网上营造出一种美好人设,为了维持那些稍纵即逝的关系,常常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
小红书上的贵妇所经营出来的一切都是为了迎合你,通过所谓的演算法得到的生活只是虚幻的生活。
04
在纪录片《监控资本主义》中,我们看到了关于手机最恐怖的一面。
有趣的是,本片将采访、表演片段、新闻、人类被科技控制的AI模型以及表格数据等各种资料穿插在了一起,趣味性和理论性并存。
这样就使得观众在接受一些较为晦涩的观点时,能够在屏幕上得到直观和通俗的解释。
而最具有悖论性的一点是,只有你关注这方面的话题,app才会根据自己的大数据和算法给你推荐这部纪录片。
监控资本主义是一种阳谋,无压迫是最大的压迫,无强制是最大的强制,看似自由是最大的不自由。
这正是当代布尔乔亚统治的秘密之一。
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是人类在利用科技,而不是被科技利用。当然,能够完全摆脱科技控制是不可能的,毕竟人类都需要在社会里生存。
但我们能够做到的是,在科技之外,为自己争取一点空间来做自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