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亲历者说丨金利明:潮织产业加速发展得益于行政区划调整

汕头观察

【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点击可看南方+“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专题

0924南方日报·汕头观察TC04版

2003年,外砂、新溪两镇划入龙湖区。这一年,时任外砂镇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对外宣传工作的金利明在外砂工作的时间刚满一年。听到这个消息,他既意外又觉得是情理之中:“汕头经济特区要向前发展,行政区划调整势在必行。对于外砂来说,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

正如金利明所说,在经济特区这片土壤里,外砂的传统产业得到了加速发展。如外砂的毛织产业,虽发展基础好且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但彼时正面临着产业层次较低、同质化严重、产业附加值低的种种短板,以至于产业发展受到限制。

从2003年底开始,外砂毛织产业开始走上整合、提升的发展路子,并逐渐形成产业集群,成为“潮汕毛织军团”的主力军、核心区,还被主流媒体誉为“东方霓裳城”。外砂镇也相继被定为中华毛衫名镇、广东省潮式毛衫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广东省潮式毛衫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广东省潮织小镇创建示范点。2016年,外砂还被定为广东省首批特色小镇。

在金利明看来,外砂毛织产业能够在短短10多年逐步走上特而强、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小镇之路,正是得益于当年的行政区划调整。而金利明本人,也见证着外砂由小到大建设特色小镇的历程。

金利明并不是外砂人,但他由衷热爱着这片土地。曾兼任当地报社特约记者的他,最喜欢的事就是开着摩托车到处转悠,采访老干部、村民等,挖掘当地历史。多年来,他笔耕不辍坚持为外砂著书,先后主编了《织梦外砂——我在中华毛衫名镇等您》《记住外砂——探索中国乡镇发展史》两本书。“可以说,我既是这次行政区划调整的参与者、记录者,也是见证者、受益者。”金利明说。

如今,金利明再一次见证着外砂的变化——在今年初龙湖区撤镇设街、分拆街道工作中,原外砂镇分拆为外砂街道、龙华街道,成为两个全新街道。而龙湖此举的目的,正在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治理水平。作为现任外砂街道宣传干事,金利明也将继续用笔记录“新外砂”的未来发展。

策  划:严 亮 廖奕文

编辑统筹:赵文君

采写统筹:辛均庆 杨 可

采  写:杨 可

编辑 叶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