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流波:脱贫链接乡村振兴,为盐源留下带不走的财富|山海协作 佛山战贫

南方日报

山海协作,共奔小康

年近50岁选择扶贫盐源,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驻盐源小组组长、三水区委常委、盐源县委常委、副县长廖流波开启了一段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回想两年多的盐源工作经历,他发现盐源为自己带来了很多改变。当主播直播卖货,上山下乡走访,和彝族老乡交流,廖流波笑言,自己的技能越来越多。

“在盐源没有周末,每天都是工作日。”廖流波说,扶贫路上,苦乐参半,危险时有发生,滚石、塌方、暴雨,都已经历过。但看到困难群众通过帮扶与自身的努力一点点改写命运、改变生活,是非常让人感动的事。

“如果我没有来盐源,我不会知道泸沽湖有2/3的区域在盐源区域,不会知道盐源的苹果这么香甜有特色,更不会了解盐源独特的摩梭文化。我希望这些故事不只感染我,也能让更多的家人朋友知道,让更多人关注盐源乃至凉山的发展。”廖流波说,扶贫盐源是3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希望无愧于这段时光。

廖流波 。南方日报记者 魏英 摄

廖流波 。南方日报记者 魏英 摄

南方日报:在盐源工作的这段时间,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廖流波:我在盐源已经工作了两年半时间,感受到的最大变化就是基础设施的变化。交通路网、群众住房、教育配套等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到盐源百姓过上新生活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

2016年至今,盐源县接收佛山投入的各类财政援助资金1.6亿元,援助资金重点投入到安全住房建设、特殊困难人员D级危房改造建设、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培养、学前学会普通话、控辍保学、残疾人帮扶、新型农民素质提升、抢险救灾农业运输车辆、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建设、粤菜师傅培训等项目,精准用于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教育就业等方面,紧贴盐源民生实际,实现精准带贫效益最大化,确保扶贫协作资金使用既高效又精准。

南方日报: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帮扶,盐源有哪些做法?

廖流波:扶贫不是简单地把钱花出去,而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扶贫最大的困难就是产业问题,只有将产业发展起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为盐源留下带不走的财富。

我们始终坚持把产业合作作为两地扶贫协作的主攻方向,2018年至今,累计投入2841.6万元用于打造盐源县农业示范园区和盐源县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两大扶贫产业园区,形成规模化效应。

三水企业先后来到盐源成立公司,对于盐源的苹果、核桃等产业带动作用非常大,推动了盐源县农产品加工销售产业链延伸,带动了盐源百姓致富,这是非常成功的探索。目前,我们已经接洽37批次广东佛山企业到盐源调研考察并洽谈产业合作项目,其中有4家企业已在盐源落户并顺利取得营业执照。

所以接下来我们将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建好载体,引入更多三水乃至佛山企业,进一步创新“盐源原料+三水加工”新模式,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助力盐源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

南方日报:今年2月,盐源县实现脱贫摘帽,接下来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廖流波: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我们接下来将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村民在家就业创业,让盐源的农村更有活力与发展动力。

我们积极开发扶贫车间,年内计划发展3个扶贫车间,主要从事畜牧养殖和手工艺品制作,带动吸纳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或增产增收。前所乡是盐源县乡村振兴的试点,我们通过扶贫资金帮扶村民建设扶贫车间制作摩梭服饰,带动摩梭妇女学习技能,并通过帮扶有条件的村民建设开发民宿,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今年,三水在划拨区县结对、乡镇结对资金135万元的基础上,追加划拨民生项目扶持资金165万元,助力盐源发展一批民生项目,推动盐源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巩固盐源脱贫摘帽成果。

【南方日报记者】魏英 王伯乐

●相关阅读

盐源薪火:“走”向新世界|山海协作 佛山战贫

编辑 朱苏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