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源薪火:“走”向新世界|山海协作 佛山战贫

南方日报

山海协作,共奔小康

模板4极简横线--圆形南方形+分割线【佛山频道原创】

每至放学时,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环山公路两侧都会出现星星点点的身影,他们是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学生。或长或短的上学路,他们用双脚“走”出大山,“走”向新世界。

从佛山市三水区到凉山州盐源县,需要跨越1800公里。东西部扶贫协作中,三水区对口帮扶盐源县。奔走在两座城市之间的扶贫干部、支教老师,为盐源串联起“走”向新世界的路。

历史上,盐源曾以“南方丝绸之路”而兴盛。在翻山越岭的脚印中,盐源“走”成“西南重镇”。如今,作为“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盐源也要在脱贫摘帽后“走”向新世界。

呀呀学语的少数民族孩童开始学说普通话,和我们一起有了“共同语”;作为凉山州唯一的佛山普通高中教学示范点,盐源中学“佛山班”让沿海教育与山区教育交会;佛山“凉山班”则让孩子们“走”出大山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学前班、佛山班、凉山班,都是盐源“走”向新世界的故事。

“学前班”的攻坚战

清晨,在盐源县梅雨镇龙家湾社区,稚嫩的孩童从各个楼道飞奔而出,汇聚成一支大部队行走在水泥路上。15分钟后,他们会坐在娃儿嘴小学幼儿园教室里:“板凳排排坐,小手放后背……”童声回荡在校园。

看似简单的儿歌背后,却是一段并不简单的坚持。盐源地处大凉山深处,居住着汉、彝、蒙古、藏、回等21个民族。由于海拔高、高山多、交通闭塞,村庄零星散落山间,许多孩子从未走出过大山。除了自己民族的语言外,他们基本不会说普通话。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人口大国,更需要有一个“共同语”。2018年,盐源县启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佛山开启一场从娃娃抓起的教育帮扶攻坚战。

龙家湾社区是盐源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重点工程,也是佛山在盐源县援建的三个新村之一。2018年,大坡乡格居村、洼里乡老衙门村、洼里乡解放沟村的3048名村民陆续搬进新家。这个社区是盐源多民族聚集的缩影,彝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居民占比超85%。“彝族居民听不懂藏族居民的话,少数民族同胞听不懂汉族同胞的语言。”龙家湾社区支部书记马富强说,社区成立之初,沟通成了最大的障碍,在孩子身上表现更为明显,许多孩子此前除了家人,基本没见过外人,更不要说用普通话交流。

位于四川凉山州盐源县的佛山援建新村龙家湾社区。卢冠东 摄

位于四川凉山州盐源县的佛山援建新村龙家湾社区。卢冠东 摄

阻断贫困代际传播,让孩子学讲普通话,拥有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技能,是当务之急。为此,佛山对口援建盐源县梅雨镇娃儿嘴小学,扩建幼儿园。如今,龙家湾社区有375名孩子在幼儿园内上学。

佛山在盐源援建的新幼儿园,即将投用。卢冠东 摄

佛山在盐源援建的新幼儿园,即将投用。卢冠东 摄

佛山援建新村龙家湾社区居民吓啊几的两个儿子,分别是4岁、3岁,在幼儿园上学一个多月,虽然还不会说普通话,但已经能听懂简单的词语。她心中的石头开始落地:“以前一直住山上,孩子没地方上学,也不会说普通话,我心里担心,又没有办法。现在下山了,两个娃娃都上学了。”

龙家湾社区居民吓啊几的两个儿子在临近幼儿园上学。卢冠东 摄

龙家湾社区居民吓啊几的两个儿子在临近幼儿园上学。卢冠东 摄

同样的故事更早前在金山新村上演。原本的金山村是位于梅雨镇深山中的小山村。2016年,佛山投入400万元资金,在距离梅雨镇中心仅1公里的地方建起了金山新村。2017年春节,207名贫困村民搬进了新房。在金山新村村委会幼教点,20多名学龄前儿童在2名幼教老师的教导下,一字一句学说普通话。幼教点老师告诉记者,如今大些的孩子已能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交流。

15分钟内有学校、幼儿园,佛山援建新村不仅让村民下山居住,更让孩子融入新生活。通过结对共建、专项资金帮扶等,“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覆盖盐源16452名学龄前儿童,基本实现儿童小学入学前听懂、会说普通话目标。

孩子是盐源未来发展的星星之火,也是佛山帮扶的重要一环。

山海相连“佛山班”

初到盐源,广东(佛山)对口凉山扶贫协作工作驻盐源小组组长,三水区委常委,盐源县委常委、副县长廖流波就发现三水与盐源早有渊源。史料记载,百年前,三水历史上第一位进士梁鸿翥曾在盐源县担任知县,“兴教化,饬胥吏,息夷争,清积狱”,让当时的盐源重返太平。梁鸿翥离任的时候,“绅民攀辕送至数十里,又以彩虹挂轿”。

百年后,薪火相传。教化之行,兴于学校。从三水而来的扶贫干部、支教老师们做着与先辈同样的事情。

佛山是广东教育领域的佼佼者。自2012年以来330名全省屏蔽高考生中,佛山以32名占比9.7%,相当于每10名广东高考屏蔽生中,就有1名来自佛山。以三水为例,今年超七成毕业生可上本科。而盐源作为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资源落后,尤其是基础教育差。

跨越1800公里,东部沿海与西部山区的教育理念在此交会融合。2018年,盐源中学首次组建成为“佛山班”。56名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盐源县偏远落后山区,彝族、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占60%以上,超过1/3学生来源于单亲家庭。如今,“佛山班”历次考试均居年级同层次班级第一名。2019年,盐源中学增设一个“佛山班”。

目前“佛山班”有6名支教老师,接力实现了教育的薪火传承。2018年8月,三水实验中学刘凯主动报名支教,从“佛山班”设立之初即负责该班的语文教学及教学质量管理。为了陪“佛山班”学生高考,他连续两次主动申请延期,即将在盐源中学度过第3年。

2019年,三水华侨中学老师黄河来到盐源中学,担任“佛山班”班主任。“我女儿在读高二,看到佛山班的孩子就像看到我女儿。”2020年,黄河作出了与刘凯同样的决定,主动申请延期,与“佛山班”学生一同冲刺高三。

盐源中学“佛山班”班主任黄河和他的学生。受访者供图

盐源中学“佛山班”班主任黄河和他的学生。受访者供图

“班上超九成学生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学校所在的县城。”黄河说,看到这些孩子,他总会想起30多年前同样渴望知识、渴望走出大山的自己。他专门召开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发奋学习走出大山,学成归来建设家乡。

“我们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更主动地学习。佛山班的课堂是开放的,经常有本校各学科老师随堂听课。”黄河说,留下一支带不走的教师队伍,才能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2020年高考,盐源中学叶诗旗以687分成为凉山州理科状元,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本科上线人数达到348人,突破了近年高考本科上线人数一直在320人左右的状态。

“佛山老师在教研、备课等方面,对我们的指导非常有力度。比如黄河老师对高考数学有独到的见解,去年高三数学备课组在他的带领下,做出了成绩。以前学校数学平均分低于州平均分,但今年高考数学平均分超过州平均分。”在盐源中学副校长李加全看来,成绩里也凝聚了佛山老师的“心血”,正是他们带来了教育新风。

西南石油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佛山老师帮助过的学生开始了全新大学生活,看见广阔世界。

山里娃的“新世界”

在和先辈梁鸿翥一样“兴教化”的同时,扶贫干部们还做了更多新尝试,带着盐源孩子真正走出大山,来到佛山校园。

9月1日,45名凉山州学生来到三水区理工学校,他们将在这里度过3年的学习生活。就读电子商务专业的16岁学生吉俄阿芳是第一次离开家乡,平时不善言辞的她,有些难适应集体生活,班主任潘小敏察觉后,帮助她尽快融入新环境。

从2018年开始,佛山以凉山州11个国家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为主要招生对象,每年招收400名学生入读佛山市各中职学校,每名学生每年可获得1万元的补助,毕业后根据学生意愿优先推荐在佛山市就业。当年,29名凉山学生来到三水区理工学校,学习汽车运用与维修。2019年,33名学生到来,电子商务成为新增专业。

也是在2019年,企业力量涌入“凉山班”。海尔集团与三水区理工学校携手共建凉山州教育扶贫班,采用“教育扶贫+助学补助+产教融合+实习就业”新模式培训学生。

每个学期,安排老师来回西昌接送凉山学生,已经成了学校的惯例。扶贫先扶志,盐源乃至凉山发展需要更多新生力量,18汽修班的班主任王家晓深有感触。专业技能之外,他更关注凉山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凉山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学起来慢一些。但他们刚来佛山时的最大问题在于,相对散漫,时间观念不强。经过这两年多的学习交流,明显感觉他们的精气神上来了,有了冲劲有了想法。”王家晓说,有些凉山学生开始在竞赛中崭露头角。

21岁的吉布伍沙是18汽修(4)班的学生。在三水学习的两年多,他不仅学到了技能,也交到了新朋友。初中毕业后,吉布伍沙曾在工地上班半年。“工地很辛苦,家人了解佛山有针对凉山招生,就让我重新上学。”吉布伍沙说,彝族新年在11月,他已经3年没回家过年,但每年这一天学校都会为他们过节,组织外出游玩,让他在想家的同时收获感动。对于未来,吉布伍沙希望自己能够在佛山工作几年积累技能后,回到家乡工作。

20岁的马海里呷学的是汽修美容,他也希望在佛山工作一段时间后,回家乡创业。“家在那里,家人在那里,我还是想回去。但我喜欢佛山,也感谢佛山,让我学到了技能。”马海里呷说,他在佛山看到很多不一样的风景,对于祖庙印象深刻,会和家人分享佛山故事。

随着一个个“吉布伍沙”“马海里呷”走出大山又回归大山,凉山将有更多变化,盐源也将迎来薪火中的“新世界”。

模板4极简横线--圆形南方形+分割线【佛山频道原创】

■数读协作

◎2018年起至今,佛山累计投入对口协作扶贫资金2841.6万元用于打造佛凉盐源县农业示范园区、佛凉盐源县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两大扶贫产业园区,引导了4家企业到援建产业园区开展产业投资合作,累计实现投资额逾4451.9476万元。

◎2016年起至今,盐源利用佛山财政援助资金3196.4万元,援建梅雨镇龙家湾新村、金山村和棉桠乡清河村3个大型安置点,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3000多人。此外,利用佛山援助资金4394.5万元开展特殊困难人员危房改造项目,援建的1410套安全住房已投入使用。

◎搭建多渠道劳务合作平台,2018年输出贫困劳动力18批次595人,含建档立卡贫困户504人;2019年输出15批次523人,含建档立卡贫困户365人;截至2020年8月,输出10批次395人,含建档立卡贫困户307人。

◎盐源县牵手三水组成区县结对1对、乡镇结对3对,累计接收三水区镇两级政府投入的区县、乡镇结对资金565万元;开展对23条贫困村结对帮扶。设立“佛山班”,实现8对学校、2对医院以及1对社会组织结对帮扶。

【南方日报记者】魏英 王伯乐

●相关阅读

廖流波:脱贫攻坚链接乡村振兴,为盐源留下带不走的财富|山海协作 佛山战贫

编辑 朱苏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