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黔南:大山里的生产线动起来了

南方+ 记者

22

山海协作,大山里的生产线动起来了

在贵州,周金经历了人生中的两次创业,既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也体会到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周金在深圳打拼十余年,本想将自动化技术带入黔南,谁知因为政策变动,500万投资血本无归。在朋友的鼓励下,周金再出发,利用贵州资源,办起了产业扶贫车间。

“订单又砸过来了。”周金期待着,新扩建的1200平方米车间早日投入使用。

3年前,自广州对口帮扶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来,在政府的牵线下,广州石头造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石头造”)把大本营搬到了黔南,并且以贵州为原点,开始谋划布点全国。产业空间扩大,市场渠道增加,供需结构悄然转变,曾经面朝大海的外向型经济,正在向着西部大市场挺进。

独山县就业扶贫车间一期厂房,100多名工人在此上班。

独山县就业扶贫车间一期厂房,100多名工人在此上班。

在《溢出》一书中,学者施展在东南亚实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溢出”背后是以中国企业家和管理者为代表的民间力量。而在黔南等地调研中,南方日报记者发现,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新的“溢出”趋势更加明显——沿着东西部扶贫协作打造的对接快车道,一大批广东民营企业老板从大湾区走向山区,在高原追寻创新创业的新梦想。粤企老板的西行背后,是西部的土地、人力、原料等资源与珠三角的资本、技术、管理深度融合,市场的力量正在大山深处激荡。

11

机器在车间鸣响,成袋的石塑母粒小山似的堆放着。取自天然无机矿产、经高分子聚合而成的石塑母粒,在生产线上被加工制造成塑料袋、纸箱、衣架等环保产品。

黔南州独山县扶贫车间,女工们正在制作玩具球。

黔南州独山县扶贫车间,女工们正在制作玩具球。

从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一个不起眼的生产作坊,成长为国内掌握可降解石塑技术的领头羊,石头造用了不到4年时间。

“广州的每条街都有我们的产品,喜士多、美宜佳、耐克、ZARA都是我们的客户。”让曾聪发愁的不是订单。而是跟不上供货需求的厂房和人力。

两年前,曾聪将企业的生产环节从广州迁至贵州黔南,这里有他需要的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低的生产成本。进入峰峦叠嶂绿郁葱翠的大西南,曾聪感受到了无限的发展空间,规划用地3300亩,分五年开发,目前,石头造已建成使用厂房约175亩。“三年免租、两年半租,这是当地给东部企业的租金优惠,搭乘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专车,对我们来说是歪打正着。”

一大批像曾聪这样的广东民企老板,正在沿着东西部扶贫协作打开的新通道,走向西南大山,产业供应链的版图徐徐延展。

位于黔南州都匀经济开发区的石头造工厂。

位于黔南州都匀经济开发区的石头造工厂。

如今,石头造在都匀市的一期生产用地比在番禺区扩大5倍多,能源消耗支出减半、人力资源成本则节约超20%。
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海外订单锐减,曾聪却有意外收获,西南腹地重新为企业搭建起内循环供需体系,石头造的国内订单从50%提升至95%。“开拓内地市场帮助降低了对外贸的依赖,我们预计一年内可以回本。”曾聪说。

源源不断的订单,也一路跟着广东老板来到贵州。

在贵州鑫泰源鞋业有限公司(下称“鑫泰源”)车间,近百台缝纫机同时开动,这是何光明在平塘县经营的一家鞋厂。从东莞厚街来到贵州,何光明先后创办了三个扶贫车间与两家鞋业公司,每个月接近15万双鞋的订单,帮助当地50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鞋厂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找到人力、用地成本更有优势的地方,如今转战西部可降低15%成本。”何光明说。

将研发、采购、设计、营销等环节留在广东,入黔拓展生产空间和销售市场,这是曾聪、何光明等粤企老板的普遍选择。

正是在这无数个选择之间,东西部深度嵌合的供应链逐步形成,产业布局在区域协作的深化中得到优化。

11

大山深处,广东老板们建起的工厂悄然改变着另一群人的命运。

焦忠碧是鑫泰源招募的首批工人。两年前,随着鞋厂的成立,她从家庭主妇变成产业工人,生活变得充实,腰包也鼓起来。焦忠碧再不用等在外务工的丈夫寄钱补贴家用,每月在扶贫车间赚得的3000元,足够支付她和两个孩子的吃穿用度。

不少粤企老板赴黔投资的扶贫车间,就设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附近。这样一来,富余劳动力能就近就业,村民们也能更好适应城镇的新生活。

黔南州独山县扶贫车间里,有工人将孩子带到车间照管。

黔南州独山县扶贫车间里,有工人将孩子带到车间照管。

下村招工,广东老板们激活了大山里的闲置人力。“车间工资分为保底+计件两部分,不仅允许带娃上班,农忙时工人们还能轮流做农活,免除了后顾之忧。”周金介绍。

“看到农民增收时露出的笑容,创业就多了一份温度。”在罗甸县做火龙果生意的李杰感慨,这是他在广州做金融时体会不到的。在罗甸,他把荒山野岭的火龙果种植园打造成网红打卡点——越秀山庄,相关的短视频在黔南在抖音热度榜上跻身前三名。

农业生产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李杰在大山里玩出了新花样。

他与贵州省农科院签下战略合作协议,支持研发成果转化,以技术创新带动当地农产品生产,推出火龙果酒、干片、火龙果月饼等高附加值产品。

“罗甸地处黔桂交界处,就连贵阳人都未必听过这里,我想将这里的火龙果产业打造成罗甸名片,打响文旅招牌。”李杰一直有这样的梦想。

说干就干。

引进孔雀、德国小马、观赏鱼,打造木屋民宿、观赏游廊……当周围种植园还在想方设法拓宽火龙果销路时,李杰的越秀山庄却把游客引到山上,火龙果不愁卖,月均营业额超过70万。

火龙果园打响名号,带火了罗甸的文旅业,农民不但找到工作,也从中收获集体分红。“周边有村民开始效仿,在家门口开起果园山庄。”李杰没想到自己的做法带起了一股新风潮,也改变了当地人的经营方式。

在李杰看来,真正培养起产销新思维仍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让市场的思维不断开花结果,还需要时间的培育。

11

用来装荔枝、橙子、葡萄的成品纸箱被整齐地码放在石头造厂房一角。换装这样的防水纸箱,黔南州农产品从此披上“铠甲”,农户再不怕运输水果时包装被浸湿,也无需担心蟑螂、白蚁的侵蚀了。

越来越多黔货使用石头造生产的可降解纸箱包装,其防虫、防水功能大大降低了农产品货损率。

越来越多黔货使用石头造生产的可降解纸箱包装,其防虫、防水功能大大降低了农产品货损率。

“纸箱将出山黔货30%的货损率降低至5%,精美的包装也提升了农产品的销量和价值。”看到产品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自豪感在曾聪心里油然而生。

随着一期项目落定,曾聪谋划以黔南新基点撬动全国市场,未来,石头造将通过不断拓展渠道,助力贵州完善产业链条。“贵州通达内陆,期待能逐步实现每省一个加盟工厂的发展规划,到时,贵州就是全国的示范车间。”曾聪透露,他将在都匀培训更多高校人才,作为加盟工厂的储备干部,代表石头造将技术和管理输出各地。

在贵州鑫泰源鞋业有限公司,一场岗前培训正在进行,让工人尽快熟悉生产流程。“即便将来外出务工,经过培训,大家也成了合格的产业工人。”何光明认为 ,东西部协作是一场双赢的结果。

新的循环正在被打通。之前,何光明手头的订单100%走外贸,现在国内订单的占比达到60%。“我们发现,职业鞋、学生鞋存在较大市场缺口,整个黔南州的学生鞋需求不低于50万双,即便占有50%的市场份额,也有20多万双的订单。”何光明盘算着。

为更好拓展国内市场,何光明筹划开办物流公司,继续降低销售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将来,物流公司不仅运输自己产品,还能为其他黔货出山提供服务。”何光明表示,西南地区的产业配套仍需完善,自己将扎根贵州,期待开满5家工厂后成立集团公司,将企业做大做强。

官方搭台,民间唱戏,一支广东民营企业生力军从沿海踏入云贵高原。

从初来乍到的“高原反应”到如今的如鱼得水,习惯在“大海里游泳”的广东老板们将先进的产业、技术和理念带入西南大山,唱响了一首山海协作的交响曲。

“无论广东人还是贵州人,大家拧成一股绳。做事业靠的就是团队的集体和声。”何光明深有感触说。

22

数读

截至目前,广州白云、越秀、海珠、南沙、黄埔等5个区分别与黔南州12个县(市)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广州市317个街镇、村和企业、社会组织结对帮扶349个黔南州深度贫困村;广州市294所学校结对帮扶黔南331所学校,广州市116所医院结对帮扶黔南州262所医院。

2020年,广州市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89亿元,先后安排实施各类项目291个6.5万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立足黔南资源禀赋,2020年,通过招商引资广州新增25家企业到黔南投资兴业,累计完成实际投资额15.62亿元,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450人脱贫增收。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同时发力,今年来,广州市场销售黔南农特产品13.43亿元,带动6.6万贫困人口增收。

自2018年以来,广东民营企业(包含个人)到黔南州投资242个招商引资项目,项目总投资额326.99亿元,到位资金259.68亿元,项目投资领域涵盖装备制造、旅游、现代物流、现代山地高效农业、房地产等行业。

【文字】郎慧 郑佳欣 谭超 郑慧梓

【统筹】郑佳欣 高静宁

【视频】金镝 罗彦军

【剪辑】王俊涛




编辑 崔格僖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