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医生廖新学:梅州五华山区老百姓的亲人

南方+ 记者

“廖院长,中山医的教授们这个月底会来吗?”9月中旬以来,五华县第五人民医院(龙村卫生院)的廖约周院长,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当地群众这样的咨询,短短10天内已过百人咨询,而其中近一半人是盼望着2019年11月被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健委评为“中国好医生”荣誉称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廖新学的到来。

廖新学把每一个患者都当作亲人看待,每一项必要的检查都做得一丝不苟。图为为住院患者检查症状。张炳锋摄

廖新学把每一个患者都当作亲人看待,每一项必要的检查都做得一丝不苟。图为为住院患者检查症状。张炳锋摄

据廖约周介绍,2017年8月以来,在廖新学的组织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部分专家教授组团,按约定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末,不辞劳苦来到五华县第五人民医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为山区老百姓带去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前,在广东五华商会的资助下,廖新学已经连续17年组织中山医的专家教授们每年一次到五华县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今年因新冠疫情影响,到五华县第五人民医院每月一次的义诊活动不得不“失约”,但山区老百姓心中的期盼愈加强烈——他们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秉承治病救人初心使命,百名危急重症患者重获新生

说起廖新学,五华医疗卫生界和当地老百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和蔼可亲的笑容、端庄整洁的衣着、低声细语的讲解、耐心温柔的劝导——这是一直以来他给患者、家属和学生们留下的印象。

廖新学,1990年6月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留院从事心内科医、教、研工作。在临床一线30年,秉承“技在于高更在于德”“术在于巧更在于仁”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全身心投入到各类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多年来用最短的时间制定最优的医疗方案,追求患者“零死亡”,使近百位心血管危急重症患者重获新生,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及同行的充分认可。2019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和国家卫健委评为“中国好医生”。

2019年11月,廖新学获评中国好医生。张炳锋摄

2019年11月,廖新学获评中国好医生。张炳锋摄

笔者常年跟踪报道中山医专家教授到五华开展的义诊活动,每场义诊活动现场都能看到排队等候的人群长龙和“心定了”的群众,感受到他们对中山医专家教授的信赖。其中廖新学的诊疗区是义诊现场的核心区,早已名声在外的他被前来求诊的患者及家属围得水泄不通。“每个月的义诊大概有七八百人,其中找廖教授的差不多有四分之一,至少160人以上,加号是常有的事。”廖约周回想起历次义诊时的情景时不禁感叹说,他已被廖新学的魅力所折服。

但在廖新学看来,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他说,患者就像是“落水者”,医生是打捞“落水者”的人,打捞“落水者”、预防有人“落水”,是每位医生的初心使命,每次回到五华义诊,就是打捞“落水者”、帮忙扎牢防“落水”篱笆的过程。

廖新学回到五华开展义诊,送诊到老乡家中。张炳锋摄于2018年

廖新学回到五华开展义诊,送诊到老乡家中。张炳锋摄于2018年

说起“落水”,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的钟先生深有体会。2018年8月,经历过一次剧烈胸痛送当地医院紧急抢救的他,慕名找到在五华县第五人民医院义诊的廖新学,经检查,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但鉴于当地的医疗条件还不成熟不能就地手术。

“他跟我说,只要我定好时间,随时都可以到中山医去找他做进一步的治疗。”钟先生回忆道,一个月后他顺利住进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在廖新学的亲自主持下,顺利完成了手术。“在义诊时就把病情摸清楚了,也开了药物调理,接下来的治疗就非常顺利了。”钟先生补充道,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在他看来不仅缩短了治疗周期,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治疗效果,还减轻了经济负担。

廖新学回到五华开展义诊。张炳锋摄于2018年

廖新学回到五华开展义诊。张炳锋摄于2018年

廖约周也简单算了一笔账:廖新学组织专家教授从2017年8月第一次到五华县第五人民医院义诊起,累计接诊人数大概2万多人次,通过现场义诊,间接为需到省级三甲医院就诊的患者减少了经济支出至少1000万以上。

仁心仁术规范诊断治疗,年均门诊量超10000人次

“我还不想出院,我要等廖教授,他说了可以出院我才出院。”9月7日早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一病房里传来患者甘叔和查房护士的一番对话。原来,家住梅州五华的甘叔因高血压控制不稳定,慕名前来寻找廖新学诊疗,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达到出院标准,但甘叔坚持耳听为实,没有听到廖新学亲口说,他就跟护士犟起来了。

“我爸就是要寻求心理安慰。”甘叔的儿子后来说道,还亲自打电话问了廖教授,听到他的明确医嘱后才同意办理出院手续。

黄蔓是廖新学的助理,像患者甘叔这样的典型例子她早已司空见惯。她说,整个病区住院患者一半以上都是慕名而来的,都指名要廖新学亲自诊治。面对慕名而来的“粉丝”,廖新学总不忍拒绝,每次门诊加号都至少60以上,年均门诊量达1万至1.5万人次。

 廖新学个人办公室被前来求诊的患者及家属围得水泄不通。张炳锋摄

廖新学个人办公室被前来求诊的患者及家属围得水泄不通。张炳锋摄

9月15日,笔者作为一名患者家属,经过廖新学的办公室,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办公室里三层外三层围满前来求诊的患者及其家属。在挤挤攘攘的人群中,有的正在耐心地等着诊查,有的拿着检查报告来进一步咨询,有的刚从外地赶来还提着各样生活用品要求加号,他们几乎都从外地慕名而来。拨开人群,只见廖新学戴着听诊器、问病史、量血压、写病历,一丝不苟,每一项都十分耐心细致。

“门诊网上根本就挂不了号,抢不了啊。”一位从河源过来的患者家属无奈地说。他的一席话打消了笔者心中的疑虑。

“每天都这样,廖教授不出门诊,身边也围绕着求诊的患者。廖新学的博士研究生刘梦辉说,老师心地善良,他从不拒绝患者的就诊请求,病友找他,总是有求必应,尽力而为。由于每天等候的患者太多,廖新学不得不在个人办公室外走廊里另设两排导诊椅,让患者在等候期间可以得到简短的歇息。同时在走廊的墙壁上贴上前往廖新学办公室的行走指引图,在办公室门口贴上出诊时间安排表,让患者方便就诊。“既然那么多患者要来找教授,又不能躲避不见,干脆就做好指引吧。”一名护士解释说。

廖新学回乡义诊时被围得水泄不通,当地群众迫不得已透过窗户才能得到他的诊疗。受访者供图

廖新学回乡义诊时被围得水泄不通,当地群众迫不得已透过窗户才能得到他的诊疗。受访者供图

被患者围得水泄不通的办公室,不正是廖新学回到五华开展义诊的翻版现场吗?而这也成为整个医院的一大景观,也是诠释融洽医患关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其实,这也是患者对廖新学信任和喜爱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都知道廖教授是为我们患者着想的,该治疗的我们一定配合,不用的治疗项目他也绝对不会乱开,来到了这里,我就把自己交给他。”笔者在陪护期间,常常和住院患者及其家属聊起廖新学,在每一次的交谈中,总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廖新学的魅力散发在院区的每一个角落,鼓励着院区的每一个病患。“我明天就可以出院了,廖新学说我不用放心脏支架,用药物调理就行。”9月8日,患者张叔做完心血管造影后满脸开心地走回病房,迫不及待地和病友们分享着他的喜悦。

为了方便就诊患者,廖新学办公室门口专门摆放了长椅、贴上门诊时间安排表。张炳锋摄

为了方便就诊患者,廖新学办公室门口专门摆放了长椅、贴上门诊时间安排表。张炳锋摄

“有良心的医生,绝不能给病人做不必做的检查、用不必要的药物,确有必要才行手术治疗。”廖新学总是这样,把中山一院院训“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深深铭记于心,做到规范诊断和治疗。

链接一:廖新学简介:

廖新学,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党总支书记、副主任,心内一科主任。获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科研基金13项,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荣获中国好医生、广东好医生、广东“好医生好故事”仁心奖、中山大学“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中山一院“医德标兵”、首届“最美党员医生”等荣誉。

中山医专家教授回五华义诊现场。张炳锋摄

中山医专家教授回五华义诊现场。张炳锋摄

链接二:廖新学谈好医生

廖新学认为,好医生首先要有仁心,有同情心,视病人为亲人,为医不要有杂念。此外,要有仁术,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勤奋,不怕苦,要有24小时待命的责任感。同时要有耐心,对病人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更重要的是,遇到危重复杂的病人,治疗过程一丝不苟,注重细节。

【全媒体记者】汪思婷

【通讯员】张炳锋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