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广州曾出了一名“世界首富”?阿菩新书《十三行》完结出版

粤读
+ 订阅

“老大称霸一方的故事不好看,老二已经取而代之的故事也不好看,《十三行》讲述的就是‘老大’和‘老二’新旧交替、明争暗斗之时,几大家族之间博弈的故事。”

9月20日下午,著名作家、历史学者、百万级畅销书《山海经密码》作者阿菩携新书《十三行》(全三部)做客广州购书中心,与广东电视台著名导演、制片人关洪,花城出版社总编辑程士庆一起与读者分享新书创作的故事,以及十三行的悠久历史。

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现场

据了解,《十三行》的时间设置在乾隆晚年至嘉庆四年,当时的十三行作为乾隆封五关之后仅剩的对外口岸,背靠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面对全世界的巨大物资缺口。这一特殊背景让全世界大量白银流向十三行,也造就了如书中主角这样的世界首富。

该书以18世纪广州十三行世界首富伍秉鉴的传奇经历为原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将和珅、乾隆、嘉庆与十三行商帮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了细腻生动的描写,再现中国近代化前夕,一代商业巨擘如何在多重考验和逆境下问鼎十三行的故事,其网络版曾入选“2018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未完结作品榜、“2019年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名单”。

分享会现场,阿菩讲述了《十三行》的灵感缘起。两年前,阿菩研读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文献时,在十三行的史料中发现许多有趣的商业数字。而这些看起来枯燥无味的数字,恰好让身为网络作家的他,打开了一扇想象力的大门。

“我会设想这些数字之间、票据之间,曾经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阿菩说,十三行作为清朝时期,由于政策、经济等因素而产生的一个特殊产物,特别能体现当地人民的勤劳勇敢、不懈奋斗及勇于冒险等精神。

“描写十三行的发展故事,将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刻挖掘。”阿菩谈到,这也正是他当初决定创作“十三行”系列的原因之一,“希望通过十三行发展的兴衰荣辱,折射出整个大清在当时的发展状态,以小见大,描述清朝风云变化的百年发展史”。

 阿菩(左)在分享会现场

阿菩(左)在分享会现场

程士庆介绍,“十三行的行商们,是直属皇帝、由内务府管理的皇商。十三行的经营所得,也直接流入皇帝的内库,因此也被称为‘天子南库’。” 程士庆说,作为皇帝最为重视的私己收入来源之一,十三行必然引来诸多权臣的关注与觊觎。“书中的主角吴承鉴就是在这种艰难危险的局面下,不仅创造了巨量的收益,还保持了自己与家族的尊严,在权谋斗争的激烈洪流中独善其身。”

曾经制作过《十三行》纪录片的导演关洪在现场说,广州十三行作为清朝中后期闻名世界的商业组织,代表了两百年前中国在全球经贸舞台的重要经历,它的发展过程能让人获得极具现实价值的启示和思考。“因此,重拾广州十三行的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他还指出,如何把十三行庞杂的发展过程讲清楚,兼顾历史性、知识性又容易被大众接受,并不容易。

对此,程士庆特别回应,作为近年来少有的、以广州十三行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商战小说,《十三行》把清政府一口通商政策下,朝廷和十三行商帮之间的博弈写得非常精彩,“真实地还原了当时地位低下的商人群体在夹缝中求一线生机的情景。”

同时,程士庆还提到,书中涉及的许多情节也都对应了当时的历史,例如1757年乾隆收到两广总督和闽浙总督密奏,决定关闭江浙沪三处口岸,只留广州一处;历史上十三行曾发生的大火,熔化的白银满街流淌的“名场面”;商人拜见粤海关监督时,只能抬头看到衣服上的第9颗扣子等多个真实细节。

【记者】黄楚旋

【图片】出版社供图

【通讯员】蔡宇

编辑 黄堃媛
校对 梁飞飞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