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五届“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正式公布
我校学生王子获评“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
是我校首个获评此项荣誉的学生
我校学生张旭君则荣获入围奖
近日,由广东省教育厅指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组织举办的第十五届“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结果揭晓。经个人申请,学校审核推荐,专家评审,活动共评选“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15名,提名奖30名,入围奖131名。我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王子同学从全省大学生中脱颖而出,获评“第十五届‘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张旭君同学获入围奖。
【获奖公示】
在这样一份荣誉的背后
是扎扎实实的付出和努力
不妨跟随吉小珠一起
走近优秀的师兄师姐
感受榜样的力量
▼
扎根华北明珠
运用专业知识建设家乡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大四时期,我曾把考研深造作为自己的未来目标,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希望能在学术和科研的道路上能更往前一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就在考研复试前夕,疫情突然暴发,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深深感染了我,我忽然发觉能在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中,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何尝不会更有意义。
于是,当时已经收到暨南大学研究生笔试通过信息的我果断放弃了复试机会,选择调剂回坐落于家乡河北的华北电力大学,并考取了河北省雄安新区的公务员,决心一边参加工作一边学习。四年的大学时光,我亲身经历了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而能扎根家乡,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家乡建设中,也是我一直所向往的事情。
【王子发表主题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国旗下讲话】
疫情期间,我主动申请加入专业队伍共同研发社区智能防疫技术,整个团队经过三个多月的不断努力和钻研,先后设计制作了智能蔬菜运输机器人、红外遥感监测仪、小区智能监管系统等可实际应用的成果,为市区防疫常态化化管理做出一定贡献。
其中我主要负责智能蔬菜运输机器人功能和APP订购系统的设计,在吉珠的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让我对这项工作更加得心应手。智能蔬菜运输机器人在实现运输前,需要用户通过APP订购蔬菜种类,供应商会根据订购情况,安排专车配送。
【王子与所属团队设计的蔬菜运输机器人】
提到这一程序,我便回想起大二时的编程语言课程设计课上,孙永坚老师所布置的编写航空订票系统任务中遇到的难题——数据库的调用和订购信息的保存替换。这部分操作迟迟把握不定,信息难以准确匹配。
于是,孙永坚老师通过抛出基础问题的方式引导我深入思考,一步一步帮助我捋清操作思路并找出问题所在。经过不断地思考、修改和比较,我最终实现了整个系统功能。正是这一次课程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让我在今后的实验和实践中更加明确了方向。而智能蔬菜运输机器人的最终设计程序,也正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和提升。目前,我主要参与河北省与专业对口的科技企业和专业技术扶植工作,希望能利用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更好投身于华北明珠,更好地服务于其中。
【珠海特区报报道“好青年王子——改装送菜机器人帮助空巢老人”】
竞赛中突破
设计灵感源于大学历练
所学习的知识越多,对自己的要求也就越高,我始终在寻找着一个足够“惊艳”的设计作品。在校时期,我参与了许多与专业相关性极高的比赛,其中在一次电子设计大赛中,我获得了国赛第三名的较好成绩。比赛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学院举办的选拔赛,后期是国赛。在院赛前期,我准备了很多参赛设计的方案,但反复思考后找不到作品闪光点,这些方案都被我一一否决了。
一直以来,我认为电子设计的难点在于创新点和实现方式这两个方面。市面上已有的电子设计作品花样百出,功能各有所长但实现方式却都大相径庭,一个好的设计成果一定是与众不同且能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而我在这一点上就很犯难。专业课老师严毓培了解情况后,劝我不要局限于课本和已有的设计成果,要善于观察生活和了解新的讯息。在他的指导和推荐下,我收藏了许多国内外的科技网页,利用业余时间去了解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创意点。
【电子设计大赛答辩现场】
浏览过程中,我的脑海里逐渐生成了设计产品的方向与雏形。在寻找了一些热门的智能灯光控制案例后,我结合所思设计出了一款智能逻辑编码的灯光控制系统。严老师也对我的设计原理图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我按照他所讲的思路,把复杂的问题和实现方案简洁化,尽可能地运用专业所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提高了效率也更容易地实现了目标。
【王子设计的电子工艺设计智能灯光控制作品】
传统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传统的发展和延伸。为了更好地服务大众,我们就必须在原有技术之上改进创新,保留传统技术的核心,补充新的算法、执行模式进去,从而实现最终的目的。现在的灵感相比于大学期间多了很多,通过已了解到的设定功能,整个产品的构架很快就会在脑海中浮现,而这都是源于大学的历练。那些累积起来的产品设计比赛经验,见过的各类参赛作品,学到的专业知识,都一一化作我如今前进的脚印。
人生体验家
从不同领域领略风采
我认为对于不同领域的学习都会成为自己的加分项。大学期间,除了认真学习专业课程之外,在课余时间,我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只局限于本专业,而是要勇于涉猎不同的领域,去参加不同类型的比赛。我认为,对于不同领域的学习只会成为自己的加分项,这点在创业比赛和未来的工作团队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从高中开始,我就一直很喜欢物理,当看到力学竞赛的公示时,身边的同学都劝我不要冲动,但我还是不断地鼓励自己,利用大学的平台锻炼一下自己接受和适应新事物的能力,与其等进入社会四处碰壁,不如现在就开始改变。于是,非物理专业的我毅然地报名了,最终也拿到了让自己一个满意的结果。
【“珠海好青年奖”证书和奖杯】
除了物理外,我还参加了英语竞赛。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我越挫越勇,总会产生一种“英语虐我千百遍,我待英语如初恋”的错觉。即便如此,学习英语仍然成为我每日坚持的习惯,在我的心里,始终有一种观念:英语是一门工具,同时又是与世界接轨的途径,提高英语水平刻不容缓。
在大学期间收获多少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认知,这是我一直以来激励自己不断补充和学习的座右铭。2018年,我很荣幸获得了中国网球公开赛业余联赛男子单打四强。在我的生活里,网球和学习都是不可分割的部分。
第一次接触网球是在上大学前,但真正系统地学习网球则是在大一的网球课上,我对网球的热爱也是从那时持续到了现在。虽然练习的过程很艰辛,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强健了自己的体魄,也让自己有充足的精力去投身学习和之后的科研中。
【王子参加中国网球公开赛业余联赛】
四年的时光,吉珠伴随着我走过风风雨雨,每一寸土地,都留下彼时的气息。逐渐远行,褪去青涩的脸庞,积淀岁月的荣光。我想,未来的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而不是靠盲目跟随别人的脚步,最终我们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非遗传承人
投身社会带动精准扶贫
“广东省年度大学生”、“十佳大学生”、“网球二级运动员”这些光环是大家印象中的我,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蔚县剪纸”传承人,则是我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自幼,我和祖辈们学习剪纸手艺,从作为国礼送给外宾,再到成功亮相‘北京8分钟’,蔚县剪纸是一张新的世界名片,也是我所要发扬的中国特色传统文化。
【作为国礼送予外宾的蔚县剪纸】
蔚县剪纸作为河北省张家口市的重点精准扶贫项目,受到地方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一直利用学习和工作之余,配合相关部门到各地基层开展“传统技艺培训和指导”工作,进行美术和技艺的培训,不定期协同加工基地专人完成设计、装订、浸晒、刀刻、染色、装裱等环节,并带动大家利用各种新媒体平台展示宣传,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产品销售。
【王子制作蔚县剪纸的过程】
此外,我和团队正为“2022年冬奥会”赶制官方纪念品,带领大家一起设计、制作关于冬奥题材的产品,将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经济发展的动力需有文化的反哺,我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也在不断加强,而我也始终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己任,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融合统一,带领当地村民一起奔向脱贫之路。
学有成效
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
每一次获奖,对我而言都是一份珍贵的收获。大学四年里,我从没刻意地以获奖为目的,我认为带有功利性的努力往往不是那么纯粹。所以我做出的选择是保持那份初心,勇敢地追逐着自己当初定下的奋斗目标,不断地往前走,走完一步,再走一步,跨过绩点、英语等一座座大山。
早在大一时,我就给自己定下争取世界各大名校录取通知书的目标。大学四年里,我严格自律,在学习上努力将每一门课学到极致、考出高分,并且日复一日地练习英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在科研上我还积极参加各类项目及电子类比赛,从而提高自己操作能力与思考能力。
【科研项目优秀结项证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我以4.0的总平均绩点、95分以上的专业课平均分、较高的雅思成绩以及丰富的科研经历,获得了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昆士兰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等等世界Top50名校的offer,并且选择了USNEWS世界排名26的墨尔本大学,成为一名电气工程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
在读研的这段学习生活中,我感受到了世界名校浓厚的学术氛围,感受到了几位曾获诺贝尔奖、罗德奖的教授的伟大智慧,也感受到了与麻省理工、帝国理工、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毕业生一起学习和竞争的压力。
【墨尔本大学工程学院第一次见面会】
压力便是动力,我依然会怀揣刚入吉珠时的那份初心,继续努力奋斗,更加深入地去探索电子与通信专业领域的奥秘,将来能为中国制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赛促学
理论实践促进科研就业
回首在吉珠的学习生活,我最感激的事情便是学校给予了我大量的科研竞赛平台,并且为我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这让我在本科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得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加融会贯通。
还记得在备战“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大赛时,我了解到一场非常考验个人专业技术的比赛,但我对自己的单片机技术信心并不充足。所以在赛前的那一个月,我全身心地投入了备赛过程中,将课堂上老师讲过的有关单片机技术的相关知识重新温习了多遍,尽可能地将这个知识点吃透。
【备战“蓝桥杯”大赛】
除此之外,我每天还对着英文芯片手册,一点点地分析研读,通过网上查找教程,慢慢地理解和打代码,从最初的点亮流水灯到最后打出完整项目的代码,熬过几个夜,错过几次饭点。全力的付出收获满意的回报,最终我拿到了省级二等奖并通过了全国电子行业高级人才认证。
在参加全国“互联网+”大赛时,我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带领整个Homie科技团队参加比赛,从2月至5月、从6月至9月,108页的策划书,是我们团队辛勤付出的印证,点滴的汗水汇聚成为巨大的力量。一项软件著作权的申请,一次完美的路演,最终让我们收获了校级银奖与国家级优胜奖的荣誉。
【团队备战“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这一系列的比赛实践,让我更有能力完成自己的实习工作,也让我更有底气申请世界名校的研究生。在吉珠应用型的培养模式下,我不仅掌握了过硬的知识储备,更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在就业和科研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全面发展
志愿活动和体育运动并举长
课外时间,我热爱体育运动。我十二岁时成为乒乓球国家二级运动员,在校期间加入校乒乓球队,参加了许多省、市级比赛,拿下不少奖项。兴趣是最好的动力,乒乓球在竞技比赛中所传递的体育精神教会了我自信的态度、坚持的品格。在乒乓球运动中,我不仅收获了荣誉也收获了友谊,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体育与实践并长,我认为我的大学时光丰富且精彩。大一时我参加了珠海国际航空展览活动,在此期间,我受到了来自本校志愿者们的热情帮助,这份小小的感动在我心中埋下了种子。为了将爱继续传递,我毫不犹豫的报名了下一届航空展览活动,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航展志愿者。
在志愿服务期间,我遇到许多前来询问的外国友人,面对语言差异这个难题,我暗自较劲。从胆怯发声到流利交流,我迎难而上,绝不说不。在服务期间,我偶遇了巴基斯坦的飞行员们,他看到了我手中的那本用于介绍中国制造业的宣传册,向我提出了借阅。他们看了一会后,对我说虽然他们看不懂中文,但是册子上的图片很吸引人而且足以证明中国技术的强大。
那一刻,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并且更坚定了自己继续奋进,用专业技术向世界展示中国力量、吉珠力量的目标,我为自己是中国人、吉珠人而感到十分自豪。
师恩难忘
成长离不开师长的培养
在吉珠的学习生活中,最令我难忘的人一定是我的专业老师们。他们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给予了莫大的帮助,为我介绍到科研平台锻炼的机会,为我参加大型比赛提供指导,在我取得小小成绩时给我鼓励,在我遇到一些专业问题时热情解答。
我总说自己最大的幸运就是选择了吉珠、选择了通信工程专业,在这里我遇见了给予我成长巨大帮助的张铁君老师。张老师严谨而不失幽默,对学生总是默默地无私奉献。
【张铁君老师的课堂】
课堂上的他展现渊博的专业知识,作为老一辈的通信人总能让我们有很多意外的收获;课后的他不仅热于帮助我们分析解决疑难的专业问题、还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在张老师的启发和鼓励下,我更加努力地学习专业基础课程,一次次坚定了自己的目标。
徐丽娜老师和小杨老师也是我非常崇拜的两位专业课老师。徐老师温文尔雅,学识很广,每一个知识点、难点都讲解的透彻,课后我经常向她请教专业难题,她总会耐心地帮助解答。而小杨老师作为一名海归学霸,不仅有帅气的外表,还有风趣幽默的内心,在他的授课模式下,我能逐渐把复杂的单片机知识点分解成一个个模块,便于自己理解和分析。
我的每一项科研成就、每一份世界名校录取通知书的背后,都有着各位老师一直以来的帮助与鼓励。我们专业中还有许多和张老师、徐老师以及小杨老师一样优秀、一样关心学生成长的老师们,正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我们才能在毕业后有更广阔的前景。
【参与科研项目-智能家居系统】
在吉珠的四年是我人生中美好而又重要的时光,我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也离不开自己大学四年的努力与执著奋斗。我相信,自己一定会带着刚入吉珠时的那份初心勇敢地走下去。
他们坚定目标努力拼搏
树功立业,驾驭船舵
我们怀揣梦想向榜样看齐
日积月累,在此起航
来源 SOURCE
党委宣传部、学生处
撰文 WRITER
熊吕思蕤
采写 WRITER
彭涵
排版 EDITOR
黄文心
责编 RESPONSIBLE EDITOR
汤义和、陈宇、林志扬、林悦、廖阔
版权 COPYRIGHT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