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二三十年砍伐与冰灾,南岭森林覆盖率缘何重超98%?

南方+ 记者

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南岭大山时,“80后”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护林员周水金已经走在巡山路上。

“广东即将进入森林特别防护期,我得更加细致工作。”周水金生在南岭这片林子里、长在这片林子里,是一名“林三代”。1987年出生的他有着逾10年的护林经验。在周水金看来,南岭是他的家,接过父辈们的接力棒,守护这座青山是职责的延续。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广东面积最大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5.84万公顷,是在原乳阳、大顶山、龙潭角、秤架、大东山五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上建立的,它经历了二三十年无休止的砍伐以及2008年冰灾的“重创”。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保护意识的提高,目前,走进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片的亚热带常绿阔叶原始森林让人流连忘返,在地球上同纬度的地区,拥有大片原始森林的山脉,仅南岭一座,整个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已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周水金的家,在不断发生着越来越好的变化。

生态修复保存南岭森林“四美”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海拔最高、相对高差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海拔1902米至202米,相对高差1700米,相当于地跨三个气候带,保存了完整的森林植被垂直带谱系列。

正是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在2008年年初的一场雨雪冰冻灾害中,构成了南下冷空气的天然屏障,阻止了雨雪冰冻灾害继续南侵,保证了南岭以南的广大地区不受雨雪冰冻灾害侵袭,但是这片森林却遭受了极大的灾害。

面对灾情,广东省乳阳林场动员当地政府、林业局(林场)及社区协助开展生态修复工作,形成社会合力。该局与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及广东省昆虫所(现广东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合作,先后建立了“南岭森林生态站”“中国林科院广东南岭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和“南岭生态综合试验站”,通过科学的监测和研究,掌握灾后森林、生态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状况,为保护区开展生态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修复工作的推进,使得南岭森林维持住勃勃生机。”有业内专家认为,“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南岭归来不看林”并非戏言。

“南岭的森林成熟优雅、林深雾绕、婉约神秘,拥有四季的流动美:春季杜鹃含笑,鸟鸣山涧;夏季浓荫蔽日,清溪长流;秋季漫山遍野,红叶斑斓;冬季雾凇冰凌,恍若北国风光。”上述专家分析,南岭森林的美在于多样美、原生美、珍稀美和完整美。

多样美是指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物资源多样,古老的生物历史、复杂的生境、自然性的环境,使南岭成为生物多样性特丰地区,据统计,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野生高等植物287科1262属3890种,是广东省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也是广东省最大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原生美即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广东省内原生性阔叶林集中保存地,保护区境内分布有国内连片面积最大的原生华南五针松与长苞铁杉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还有原生的中山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常绿阔叶苔藓矮曲林等林种。

珍稀美源于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植物物种起源古老,尤其是孑遗植物、中国特有植物的种群数量较多,部分物种的种群规模较大,珍稀濒危植物种数超过广东省珍稀濒危植物总种数的一半,是广东省保存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数量最多的保护区。

完整美则是因为上述所讲的海拔最高、相对高差最大,保存了完整的森林植被垂直带谱系列。

科技社会合力筑牢生态屏障

但要维持南岭的生态环境,仅靠传统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更先进的技术,更科学的机制,正在筑牢广东的生态屏障。

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朝明介绍,在认识到传统的人力管护不可行后,保护区引进了先进的网格化智能巡护系统,对保护区实行网格化的管理。

整个保护区设计成35个网格,187条巡护路线,226个打卡点。每个护林员都有一台巡护的手机,每次巡护都有详细的记录。“现在,我们做到了区内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尽其责。”张朝明说。

在科技支撑下, 护林员的工作得到规范,另一名护林员黄剑华给记者展示了自己的巡护路线,说每天巡护一个来回要走8公里山路,十年时间,同样的巡护路线,他走了近两万公里。

而在周水金看来,南岭的保护也需要所有人的努力。他们也在努力提升附近村民保护森林的意识。一有时间,周水金就会到村里,用大喇叭播放护林知识、发放宣传册。“如今森林保护的制度和队伍愈加健全,上山偷盗砍伐树木的行为几乎绝迹。未来,我希望继续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

在共同努力下,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得到了广泛认可,保护区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环境条件也为自然教育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2019年获评“广东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

多年来,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了一系列以亚热带森林为主题的自然教育活动,如夏(冬)令营、森林营、自然营、亲子营等,让大家在感受大自然的同时,学习到有关森林的科普知识,从初识自然到热爱自然,这一过程中也提升了公众对森林的保护意识。

“南岭会越来越美。”张朝明表示,未来将加快现代化、信息化建设,探索和积极推进生态修复,打造全国示范生态文明区和示范自然保护区。

【记者】黄鸿基

编辑 张茵
校对 谢日强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