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惠州学院副校长万字演讲寄语新生: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

惠州大课堂
+ 订阅

金秋九月,5305名新生带着行囊、梦想走进惠州学院校园,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出发。9月16日,惠州学院举行了2020级新生开学典礼,副校长郑文发表讲话《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爱国、励志、求真的时代新人》,寄语全体新生。

惠州学院副校长郑文讲话摘录

大学是什么样的?惠州学院又是什么样的?我应该怎么读大学才不会后悔?在1个多小时超万字的讲话中,郑文跟同学们娓娓道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认为,大学承担改变社会、引领社会的责任,也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郑文向向大一新生“喊话”: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大我之中,实现人生价值,激发无穷的潜力。

近年来,惠州学院致力于办成一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逐步形成了一批优势学科,师资力量增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使得学校生源质量等再上新台阶。郑文介绍,按照考生人数预估,全省文科前10%的考生、理科前25%的学生才能来惠州学院,因此同学们对自己、对学校要有信心。

关于大学、关于惠州学院、关于梦想和未来……求学生涯曾教会昔日少年的,如今他谆谆告知于你。南方+从讲话中梳理了部分精彩内容。愿阆苑少年,带上这份祝福,以梦为马,不畏将来。演讲内容摘编如下:

高中像马拉松,大学则是独行

同学们刚进入大学,一定会将大学与你所在的高中相比。我看到一个形象的比喻,将读高中比喻为马拉松,高中三年就像是跑马拉松,跑的过程中的确会感到很累,但是,它有规划好的跑道,你知道只要坚持跑下去就一定能到终点。

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中,会让你不自觉地咬牙再坚持下去;有沿途的补给,你渴了有功能饮料给你,饿了有水果面包给你,你其他的什么都不用考虑,只需要往前跑就行了,你有非常确定的终点和目标。

而大学,就像是你一个人行走于无边旷野中。你有很多选择,你可以觉得自己累了,不想走了,想休息一下,其实累不累只有你自己知道。

你也可以想要走出去,既要自己确定一个方向,还要一路承担方向选择正确与否的心理压力,饿的时候自己觅食,渴了自己打水,被石头拌了一下还得自己挣扎着爬起来;你还会感受到一路的孤独,当然也会有同行者,但可能将你带入错误的方向。在你行走之时,你只有自己一个人,没有人鼓励你,没有人理解你,没有人在意你什么感受,也没有人想知道你走到了哪里。

这就是大学,一个磨炼你、成就你,但也可能让你浑浑噩噩、后悔终身的地方。

小我融入大我,会激发无穷潜力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

正所谓“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离开了祖国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赏都会陷入越走越窄的狭小天地。

我们在座的各位既是两个百年目标的见证者,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现者,到那时大家才50岁左右,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我们要志存高远,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实现人生价值,才会激发自己无穷的潜力。

青年学生要有时代担当,要肩负起时代责任,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信自己,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

人生要有目标,有目标才有希望,有希望才有动力。制订规划与目标时要切合实际,过高与过低的目标都不可取。奔着考研去,升学是我的第一选择;出国深造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提升综合能力,找份好工作是我的目标。

在这样一个竞争的世界,应该放开思维,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给自己设定具有挑战性但并非遥不可及的标准。相信自己的潜力,并不断与“现在的你”竞争,“你要比现在的你更强”,请谨记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的这句话。

大学对我而言最大的经验也许是——对什么都没有的忍耐和适应。有些学生放纵自己,虚度光阴,还有些学生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当他们被第一次补考通知唤醒时,当他们收到第一封来自招聘企业的婉拒信时,这些学生才惊讶地发现,自己的前途是那么渺茫,一切努力似乎都为时已晚……

这一切源于对大学生活缺乏明确的规划。有的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初就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规划,完善了自己;走出校门后,他们凭借自己实实在在的能力获得心仪的职业。

大学要适当学习“无用之用”

对个人来讲,大学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增强了你的流动性——职业的流动性和阶层的流动性,开阔了你的视野,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收获了友谊和爱情......

千万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论。我们谈到“用”,往往理解立杆见影,马上就要有用,其实“用”,有大用,有小用;有长用,也有短用。有的知识你今天学,明天就能用;有的则要十年、二十年后才显山露水;有的甚至潜移默化,终生受用。

有时候我们要学习一些“无用之用”。乔布斯在念大学时,曾经上过一门“英文书法”的课程。当时他选修这门课纯粹因为个人喜欢,没有什么特别的人生规划。但这门课后来直接影响了苹果计算机的设计,让“比例、间距、字体”成为Macintosh计算机的特色。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分享了这个经历,并告诉毕业生们:你无法预测过去的经验会怎么连起来,只有在回顾的时候,这些连结才会明朗,所以,你必须相信它们会连起来……这个信念从来不曾令我失望,也对我一生有关键的影响。”。

保持好奇,学会创新和批判

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创新是第一动力。人类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很多的工作会由机器取代,机器人医生、自动驾驶、语音识别、财务分析、体育新闻......,人类的优势在于情感和创新。

“如果老师只做简单的知识传递,人工智能可以取代60%;而在培养学生各方面,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复杂决策能力、团体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人工智能能取代的可能只有30%;最后一个层面是品格和人格培养,包括情感激励在内,人工智能能取代的可能只有10%。”

创新就要敢于挑战权威、保持好奇心、反向思维、实践活动……要学习一点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这也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它使得一个人能够,始终保持独立而理性地思考,不会盲从附和或者盲目相信权威,对信息抱有审慎的态度,懂得发现和分析问题。

【整理】谢志清

【剪辑】梁维春

【通讯员】金伟

编辑 南小惠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