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牌,茶山为乡村振兴插上“文化翅膀”

南方日报

在锣鼓声中,威武的雄狮腾挪翻转,或喜、或惊、或动、或静……在2020茶山∙南社传统文化季“吾乡吾土——民俗文化艺术展示月”活动上,茶山刘黄村白眉功夫龙狮表演引人关注。

刘黄村白眉功夫龙狮文化只是茶山镇活化利用乡村特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具体案例。在茶山,除了刘黄村的龙狮文化,还有寒溪水村红色文化、南社村孝德文化、粟边村书香文化……

一张张响亮的乡村文化名片,正是茶山镇在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具体表现。

挖掘、保护、活化,茶山镇特色乡村文化不断赋能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插上翅膀,在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同时,积极以文化引领城市发展,助力茶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地。

活化利用

寒溪水村建起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

“这里是1号馆,这是2号馆……这是罗氏红色文化广场。”在朋友的引荐下,住在东莞市区的林松趁着周末,带家人来到了寒溪水村,感受了一番不同于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的红色文化。

寒溪水村地处茶山镇南部,三面环山,背枕寒溪河,是一个以罗姓村民为主的聚居村落。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岭南乡村,却有着独特的优势——红色文化底蕴丰厚,在近现代涌现出了多位红色名人。

清朝末年,寒溪水罗氏族人“下南洋”谋求发展,逐渐积聚财富。在那个年代,一个人的命运、家族的兴衰,都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罗氏族人和其他海外华侨一样,有着深厚的爱国热情,心系国家民族。

据记载,罗氏族人多次与到越南向华侨宣传革命的孙中山先生见面,主动捐资支持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推翻满清王朝封建统治;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罗氏族人参加五四运动,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为建立新中国作出了贡献。

比如,罗涛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华南组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并参加了解放战争;罗立斌先后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并在抗美援朝期间任志愿军191师政委等职;罗柱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罗克明、罗慧舒在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罗映梅、罗肇兴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广州地下党组织、粤赣边纵队等。

如何保护和活化利用寒溪水的革命文物,让这些文物绽放红色光芒?成为寒溪水村的新课题。

2017年以前,寒溪水村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举步维艰。为了扭转被动局面,2017年,东莞市文化文物部门和茶山镇紧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以保护寒溪水村文物和弘扬革命精神为切入点,投入290万元对革命文物进行全面修缮,将革命故居建成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展示先辈革命事迹,在罗氏宗祠展出寒溪水村史及罗氏家规家训和名人事迹。

在市、镇指导下,寒溪水村深挖革命历史,收集整理相关史料,活化利用革命文物,致力于打造红色党建基地。

自寒溪水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开放以来,吸引了全市各级党组织、学生团体和群众参观。陈列馆除展示革命事迹外,还以红色为主题开展基层文化活动,通过传唱革命歌曲传承革命精神。

文化赋能

促进村组两级收入大幅增长

寒溪水村红色党建基地的打造,不仅保护利用了革命文物,传承革命精神,传播红色文化,还推动了村容村貌的提升。

近年来,寒溪水村还通过整合古村资源,建设文化公园,新建了喜宴楼、喷水池、康乐健身设施、旅游厕所等,增添了爱国主义宣传标识,完善周边绿化工程,优化村内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村居环境,为打造红色党建基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茶山,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不仅仅是寒溪水村。

在刘黄村龙狮文化广场一侧,一栋新建的小楼颇为显眼,这里是刘黄村白眉功夫龙狮文化馆所在地。刘黄村白眉功夫龙狮会会长黄进华介绍:“文化馆将在今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通过龙狮文化的加持,刘黄村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刘黄村党工委委员刘旭发告诉记者,重新改造的龙狮文化公园已成为当地群众不可或缺的休闲娱乐场地。同时,随着村里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来村里投资的企业更加有信心。

每季度,粟边村都会定期举行道德讲堂,通过观看影片和相关新闻报道引导村民积极向善。此外,粟边村还把自身历史文化与“书香村”建设有机结合,以“粟边村史家训”“粟边群众以往的谋生方式”以及“读书”等为主题,在村内多个地方制作了文化墙绘约200平方米,促使更多群众了解粟边文化,营造读书氛围。通过这些形式,让更多村民喜欢文化、学习文化,进而创造文化,让村里的小孩能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善行。

南社村则紧紧围绕打造大湾区岭南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的工作思路,统筹推进景区核心文化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景区旅游品质。今年五一期间,南社古村落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景区上线。该村还整合镇内外优秀传统美食资源,制订了《茶山镇南社古村传统美食墟(为食巷)入驻项目补贴方案》,打造了传统美食体验馆、传统美食传承基地、非遗大讲堂等,积极引进传统美食项目入驻“为食巷”。同时,市镇共建,打造2020年茶山·南社传统文化季活动,以每月一主题的形式,持续推出八大主题、20多项文化活动。

寒溪水村将红色文化和优美生态环境转化为招商引资优势,引进中科∙智谷产业城、浩瀚原电子、龙智茂实业等优质项目,为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也为寒溪水村带来了新商机,形成了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文化与产业共振,使寒溪水村集体经营性纯收入翻番,从2016年500多万元变成2019年的1265万元,增强了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茶山镇各村文化事业的进步,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据了解,2019年茶山村组两级总收入和纯收入分别增长10.2%和17.6%。

树立品牌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地

南社、寒溪水、粟边、刘黄等村的变化,得益于茶山镇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开展“一村一品牌”建设,逐渐实现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以及对各个领域的有效治理,助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8年4月,茶山镇制定了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确定了24个方面51项重点工作。在不断推动全域人居环境提升的同时,茶山镇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努力建设与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相匹配的美丽乡村。

尤其在聚焦铸魂塑形方面,茶山镇积极打造乡村文化品牌。去年,成功举办全国首届“茶花杯”美丽乡村主题歌曲征集活动,被文化部评为文旅融合先进单位;持续提升南社明清古村落和牛过蓢古村落品牌,深入挖掘打造寒溪水红色革命文化、刘黄村龙狮文化等乡村文化品牌,带动全镇各村竞相开展文化“一村一品牌”建设。

同时,挖掘整理乡贤文化、祠堂文化,传承发展家风家训,着力塑造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的文明乡风,铸牢乡村振兴之“魂”。

依托本地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茶山镇立足“湾区宜居小镇、品质活力茶山”的功能定位,在深入调研、系统梳理茶山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出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地助推“湾区宜居小镇、品质活力茶山”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配套制定《茶山镇文化艺术扶持奖励办法》。

为了激发文化活力,深化“一村一品”,茶山依托文化队伍进行服务创新,由镇群文工作骨干、文化志愿者等组建文化小分队,分片区深入农村指导开展“一村一品牌”、村规民约等工作。同时,组建一支40人的专职文化管理员队伍,按需分派至农村提供文体活动和文化讲解服务。

目前,茶山镇群众文艺队伍百花争艳,已成立了醒狮、太极、武术、少儿合唱团、粤剧曲艺社等50多支固定的群众文艺队伍,成为活跃在茶山各大文化表演活动现场的一道道靓丽风景。

茶山镇今年获评为省乡镇(街道)社会体育指导员A级服务站称号,并推动南社古村落、牛过蓢古村落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游径,

接下来,茶山镇将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地,加快建设文化乡村,培育文明乡风,让村民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精神乐起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记者】丘想明

编辑 冯文美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