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城区:提升发展能级,打造首善之城善美之区

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最近,在汕尾城区交通主干道路口,常常可以看见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和“路小青”青年志愿者手拿文明礼让小红旗,用熟练的交通指挥手势进行文明交通宣传和劝导,还有巾帼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自发打扫社区、发放调查问卷……在汕尾城区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看到市民积极参与创文创卫志愿服务的身影。

与此同时,城区“创文创卫”工作迎检冲刺会近日召开,会议强调,城区作为全市创文创卫核心区、主战场,要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决战决胜、一举成功,对标对表抓创建,以优异成绩迎接创文创卫最终考核评估,真真正正在城市形象上“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创文创卫进行时,汕尾城区在行动。

今年以来,汕尾城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大行动”决策部署,积极推动城区“五城联创”工作,全力以赴抓创建、对标对表抓创建、压实责任抓创建,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城市形象,营造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市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坚决打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攻坚战。

对创文不作为现象坚决“亮剑”

汕尾城区委、区政府一直把创文创卫作为中心工作来抓,集中全区人力、物力、财力全力推进,全区发动,全员上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层层分解任务,级级落实责任。

汕尾市城区委书记林钢捷、区长罗光钊检查督导创文创卫工作

汕尾市城区委书记林钢捷、区长罗光钊检查督导创文创卫工作

领导挂帅、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督导检查,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发力,始终把督导检查作为推动城区创文创卫的重要抓手,“坚持创建工作进行到哪里,督查考核就跟进到哪里”。

从2018年10月起,城区对全区95个村(社区)实施创文红乌牌奖惩机制,对环境卫生整治、宣传氛围、硬件设施建设、创文台账的建立等进行测评排名,排名前3位的村(社区)颁发红旗牌,排名在后3位的则发乌龟牌,以示惩戒。

“被发乌龟牌的村(社区)抓紧整改,发红旗牌的村(社区)起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你追我赶、比学赶超的良性竞争氛围。”汕尾城区创文办工作人员提到。

同时,对照创建标准查漏补缺,聚焦薄弱环节攻坚克难,针对存在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发挥问责惩处“利剑”作用,对创文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坚决“亮剑”。

今年8月开始,区创文办专门牵头《今日城区》栏目组成暗访组,采用随手拍方式,对市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落实情况、交通秩序等存在的问题及市民不文明行为现象进行暗访,予以曝光,让被曝光的相关权属单位正视问题、立行立改、整改到位,切实解决城区在创文创卫中存在的“创建顽疾”。

聚焦群众关切,健全城市管理常态长效机制

文明创建是推动城市管理升级、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竞争力、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汕尾城区一直把创建工作作为系统的民生工程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之举,努力把城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

仅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方面,近年来城区就投入1600万元完成西门街等21条市区城市支路进行升级改造,还投入3000万元,对市区吉祥路、凤苑路等28条城市支路进行建设改造。8月30日,困扰城区居民出行长达32年的“断头路”兴华路,终于全线拆迁完成,开始交付施工建设。

“道路通了,人心也凝聚了,不仅利民,也提升了汕尾新形象。”街坊纷纷打心底鼓掌支持。

城区还利用创文“一月一主题”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门前三包”、背街小巷、住宅小区、农贸市场等进行专项整治。

文明创建工作以来,汕尾城区上下逐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全社会共创共建的强大合力。一年多来,城区颜值不断升级,市民的家门口变得更靓;文明不断升级,城市文明水平显著提升;机制不断升级,创文工作常态长效,创文为民惠民利民工作成效越来越显著,创文创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汕尾城区夜景

汕尾城区夜景

倡导时代新风尚,持续深化移风易俗

创建文明城市,核心在于提升市民素质。汕尾城区把提升市民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从移风易俗抓起,成风化俗、以文化人。

“勤俭自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特向全区人民发出倡议……”今年5月,城区文明办发出一封《关于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倡议书》,号召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婚事新办,崇尚节俭;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好事多办,修身养德;余事不办,倡树新风,引导市民移风易俗,全民参与;文明生活,全民共享。

今年以来,城区坚持高位推进,把移风易俗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创新举措、破除陋习,通过开展“党建引领、宣教先行、文明实践、典型示范”等文明实践活动,倡导时代新风尚,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还通过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有效载体,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落实、见行见效。

汕尾城区“颜值”与“气质”不断提升

汕尾城区“颜值”与“气质”不断提升

2019年10月,城区被定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单位。试点以来,城区整合盘活现有资源,积极创新实践,采取“1+5”形式,即一个中心(所、站)分设“善美讲坛、惠民广场、百姓舞台、文化长廊、文明驿站”五大系列实践平台,又通过文体公园(广场)、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爱心食堂(长者饭堂)等为载体,全力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在城区东涌镇东石村大陂自然村新建的“爱心食堂”里,一到中午,就有邻近自然村的孤寡老人前来免费就餐,这里配备有全新的空调、沙发、消毒柜等设施,不仅解决了孤寡老人“吃饭难”问题,还向有需要的低收入留守老人及青少年提供就餐服务,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这是该村在“党建+”主题党日活动中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传承中华孝善美德,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生动体现。

目前“区级实践中心—镇(街道)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三级架构体系已构建完成,城区已建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7个、村(社区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95个,实现全区各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五治一体”新格局

9月的汕尾城区,临海路旁,林木葱郁;大街小巷,整洁干净,城市舒适,更显宜居。

城区“颜值”与“气质”的变化,市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近年来大力推进基层治理,以“基层基础建设年”行动推动基层夯实底板、补齐短板,以及聚焦首位度提升中心城区发展能级、全力以赴打造“首善之城、善美之区”的有益探索。

汕尾城区夜景

汕尾城区夜景

军船头村是城区捷胜镇的行政村,因村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多,收入渠道单一狭窄、增收困难,成了省定贫困村。

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在城区委的支持下,以党建引领,升级改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将废弃20多年的旧牛棚“变废为宝”,打造成为全市示范点的党群服务中心,又因地制宜地把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投资3700多万元建设荷花莲藕生态园农业观光项目、荷塘酒店和农贸市场三大扶贫产业项目。

如今,荷花池已种上莲藕,荷塘酒店正抓紧建设,一个集休闲娱乐、农业旅游、产业扶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已见雏形,军船头村的变化逐步显现,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军船头村无疑是城区推进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汕尾城区坚持以基层党建“五化建设”引领基层治理“五治一体”,党建龙头作用更加突显。在城市基层党建和农村基层党建两方面下足“绣花功夫”,立足实际推进“五化建设”,推动党员“微细胞”红起来、基层党组织“最末梢”强起来。全区各级党组织“比学赶超”氛围逐步形成,着力推动形成“一领域一党建品牌”“一镇街一党建亮点”“一村(社区)一党建特色”。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牢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四梁八柱。

【作者】米朵  聂祥吉赵

【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责任编辑】莫群 夏梦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林若川 蒋玉  




编辑 莫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