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亲历者说丨郑桂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都需要信用支撑

汕头观察

【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即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点击可看南方+“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专题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势在必行。”汕头市社会信用监督管理办公室原主任郑桂木说。

2001年,汕头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令郑桂木印象深刻的是,汕头先后召开逾10万人参加的电视动员大会,组织全市各界代表参加庄严的《信用宣言》签名仪式,吹响了重点整治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的号角。

“信用、承诺这些概念,从来没有像当时那样为汕头人所热切关注和呼吁。”郑桂木说,汕头还重拳出击,严惩逃税骗税、金融犯罪等违法违纪分子,严打制假贩假、走私贩私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使信用建设很快见效,并引起了全社会广泛关注。“2002年开始,很多外地团体到汕头参观信用展示馆。”他说,一年时间下来,共接待国内外团体109批次,“有时一天要接待三四个团体。”

社会认同和支持,也前所未有。郑桂木说,经过持续有效整治,全市广大企业明确把诚信经营、依法纳税作为发展生命线。只有信用好了,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如果急功近利走“偏门”,终将自食其果。

2002年,汕头全市GDP增长5.6%,实现“触底反弹”。郑桂木说,随着汕头信用网、培育信用服务市场等一系列开创先河的创新举措的实施,汕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越走越稳健,使经济重新恢复到增长的轨道。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信用来支撑,而信用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方方面面,顶层设计尤为重要。”郑桂木表示。

策  划:严 亮 廖奕文

编辑统筹:赵文君

采写统筹:辛均庆 杨 可

采  写:黄嘉锋

编辑 叶彤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