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镇龙枢纽加速大湾区创新资源集聚效应

南方+ 记者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轨道上的大湾区”将有望在未来十年逐步实现。而作为广州三大战略枢纽之一的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镇龙枢纽,依靠“1城际+2地铁+3主干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建成后将为提升广州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化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地位、在新一轮国际化浪潮中成为领军城市发挥重要基础作用。

“相信随着未来更多城市、城际轨道建成运营,更多区域间要素需要轨道交通支撑来流动,大湾区城市的居民同城化、一体化工作与生活都将加速。”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专家在接受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现阶段城市发展特征来看,新经济和创新要素都是向轨道站点集聚的,因此围绕镇龙地铁上盖这类大型TOD项目来发展会有利于要素整合,产生更好的集聚效应,更好的助推城市产业升级与环境品质提升。

镇龙站综合交通枢纽效果图

镇龙站综合交通枢纽效果图

镇龙枢纽是知识城扩容的第一个落地支点

根据国家要求,从今年开始,粤港澳大湾区要进一步加大城际铁路建设力度,做好与大湾区内高铁、普速铁路、市域(郊)铁路等轨道网络的融合衔接,形成“轴带支撑、极轴放射”的多层次铁路网络, 构建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广东省内地级城市2小时通达、主要城市至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通达的交通圈,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按照广州此前的规划,到2035年要建设成为引领现代交通发展的全球交通枢纽。而镇龙枢纽作为中新广州知识城的南大门以及知识城扩容的第一个落地支点,对广州乃至整个大湾区的联动发展无疑是至关重要。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院首席专家陈广汉近日便指出,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密集,要加快城市群一体化,需要提高城市交通可达性。大湾区城际铁路的建设不仅连接大湾区内的城市,也将更加紧密湾区与内地的联系,形成很好的联动作用。

知识城示意图。

“认识镇龙枢纽对知识城的意义,我们还要将镇龙放在知识城如何在大湾区发挥最优作用的角度去理解。” 曾主要参与过《珠江三角洲全域空间规划》《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区示范区空间发展规划》《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广州市轨道交通沿线站点周边综合发展规划研究》等多个省内重大项目的一位专家则告诉记者,知识城是以科技创新与创新产业为主体的城市功能新区,作为一个逐渐壮大的新区,需要广州城区各类功能与服务的支撑,在此种情况下,镇龙枢纽作为支点的作用突显,是广州市重要创新聚集区与城区联系的重要支点,是知识城未来获得城区资源支撑的关键地区。同时,知识城作为大湾区重要创新平台,各类高端要素也会在知识城周边汇聚入城,而镇龙枢纽恰恰承担了这一重要角色,是各类高端要素借助快速交通进入知识城的关键门户,也是知识城创新经济转化与外部产业要素交流的关键区域。

因而他认为,镇龙枢纽对于知识城就是与大湾区各大城市互动的重要“支点”,也是知识城各类创新经济集聚与交流的关键“门户”。

立体交通网络打通粤港澳大湾区任督二脉

奠基于2010年的中新广州知识城,目标是打造成为一个引领广州、广东以至中国产业高端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知识城汇聚全球的精英人才,并建设成为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

根据2020年8月28日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的批复,未来15年,中新广州知识城要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汇聚知识型人才、发展知识型经济,打造知识创新高地,大力吸引国际创新人才,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需要。

在任庆昌看来,镇龙枢纽是伴随着知识城而蓬勃发展的,必将成为推动大湾区核心平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区域。

交通示意图。

从区域发展与城市格局来看,镇龙枢纽位于知识城、黄埔区产业区以及增城城区一个黄金三角的交汇连接之处,区位优势突出,加上穗莞深城际、地铁21号线、14号线轨道线交汇于此,交通优势明显。区位与交通优势,使镇龙枢纽具备了广州创新经济布局-制造业布局-城市服务区域三者交汇的黄金三角中心区位,其相应的功能和定位也是围绕这一较好区位展开的。

此外,在功能布局上,任庆昌还认为,镇龙枢纽策应周边重要发展平台功能发展需要,发展一定高水平的产业、居住、商业、教育、商务以及科研等现代服务业,是有助于推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

记者了解到,由镇龙枢纽连接的穗莞深城际铁路,相当于广州、东莞、深圳之间的一趟城市公交轨道线路,站点密度大,发车间隔短,列车时速140到160公里,载客1200人,全程运营时间1小时。它是珠三角城际轨道网主轴线之一,连接广州中心区、东莞核心组团、深圳东部滨海地区的城际轨道骨干网。

规划图。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邓江年此前则指出,粤港澳大湾区1.6万亿美元的体量,7000万人口规模,一定要打通珠江口东西两岸的节点,让客流物流畅通起来。跟港澳的衔接则是为了让港澳以更直接的方式接入国家的交通网络,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也通过与港澳相关制度的衔接,让大湾区的治理和制度建设获得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

镇龙TOD将成为城市价值高地的风向标

与镇龙作为广州东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同样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是,镇龙地铁站的上盖诞生了一个全市为数不多的巨无霸TOD项目。

镇龙站综合交通枢纽效果图

镇龙站综合交通枢纽效果图

TOD概念由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尔普提出,是“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以地铁、轻轨、巴士等公共交通为中枢,以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

南方+记者近日从镇龙TOD规划看到,该项目地块总用地面积超25万平方米,建筑密度约为16.2%,将建设36栋28-34层高的高层洋房,容积率仅2.1。配套设施也很全面,有托儿所,1所18班幼儿园,1所24班小学,商业楼、生鲜市场、图书馆、星光老年之家等一应俱全。不仅享有地铁21号线和14号线知识城支线的现有便利,在建新白广城际(穗莞深城际北延段)还将在地块南侧设站,并配设一级长途客运站(远期规划)。未来项目可妥妥地享受三轨交汇带来的便利,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开发模式,往往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人口流入,促使片区成为城市价值高地的风向标。正因如此,广州最近几年一直在发力TOD建设,迄今为止已经有十几个大型TOD项目规划或在建,几乎覆盖了整个广州。近年比较知名的,除了位于增城新塘的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TOD综合体和位于天河的广州东站TOD综合体以外,还有位于白云区的嘉禾望岗站和白云站(棠溪站)TOD综合体,位于番禺区的番禺广场站、汉溪长隆站和广州南站TOD综合体,位于花都区的广州北站TOD综合体,位于南沙区的庆盛枢纽和南沙湾站TOD综合体,等等。

建设中的镇龙站。资料图片

建设中的镇龙站。资料图片

从体量规模来看,镇龙枢纽与在建的十多个TOD项目相比,确实不算小。这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和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上述专家认为,从这几年大湾区空间格局与交通发展趋势来看,今年7月,发改委正式批复《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 “轨道上的大湾区”正逐步实现,新经济和创新要素在发展趋势上都是向轨道站点集聚的,因此围绕TOD发展会有利于要素整合,产生更好的集聚效应,更好的助推城市产业升级与环境品质提升。

在现阶段广州着力建设TOD的背景下,如何推动轨道站点与城市产生良性互动,促发正向化学反应,其实也正是TOD发展所探讨的重要议题。上述专家对记者表示,正如一句城市经营理念说到,“建枢纽就是建中心,建轨道就是建城市”,作为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轨道交通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其不单只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还对城市空间结构塑造、土地利用与产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至于轨道交通对于人居环境的提升与改良有何作用?任庆昌认为,镇龙枢纽的建设,将会使周边区域依托轨道站点交通优势,构建轨道交通与慢性体系无缝衔接的完善交通网络体系。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的基础上,提高相关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就能为塑造良好人居环境创造出更优质的条件。

相关阅读

知识城南拓:广州东部镇龙枢纽进入高光时刻

【记者】冯善书

编辑 冯善书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