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最前线,有“无敌中山医”

南方+ 记者

危急时刻,又见遍地英雄。

面对疫情,医生、警察、基层工作人员者等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挺身而出,共同推动中国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创造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

9月14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媒体见面会上,来自广州的凡人英雄分享了他们的抗“疫”见闻,他们刚刚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  

广州的凡人英雄中,“无敌中山医”在疫情最前线成为最令人尊敬的医疗队之一。面对疫情,中山大学派出了512位医护人员,组成多支援鄂医疗队分别驰援武汉及荆州,全部入驻在收治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重症病区,同时保持了医疗人员零感染。  

“表彰并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个人,而是对医务工作者这个职业的认可,是对千千万万面对疫情勇敢逆行的医务工作者的肯定和激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可慰说。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无敌中山医”是如何炼成的?

年轻一代成为“无敌中山医”主力军。

年轻一代成为“无敌中山医”主力军。

“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  

“过去8个多月时间,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岁月。”对于许可慰来说,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援助医疗队在湖北抗“疫”的日子还历历在目。

万事开头难,但该院医疗队一到武汉,就创下入驻武汉协和西院接管院区6天重症患者零死亡率的纪录。作为第二批医疗队的领队,许可慰表示这与他们“前后联动”战术息息相关。许可慰清晰地记得,2月7日,在前往武汉的飞机之上,他们迅速制定出工作思路,在万米高空上“排兵布阵”,迅速进入战时状态。

 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当时大家对于新冠疫情还不甚了解,医疗队立下军令状,坚决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他们负责的病区在48小时内开区并收满病人,并根据病患病情的严重程度,合理分配相匹配的医护团队,多学科专家紧密协作,全力以赴抢救重症患者。

第一批援鄂的队员在接管武汉市汉口医院病区后,针对病区环境较差、人手不足、病区氧源不足的问题,一起改造隔离区、加强物品消毒。氧源供应有问题,他们就自己搬氧气瓶供危重患者进行面罩吸氧、无创呼吸机治疗。一周的时间里,他们就把超负荷、超透支的隔离病房快速重建了秩序,许多患者病情有了好转。

医疗队也敢于“啃”下“硬骨头”,最典型的就是“逸仙ICU病房”。许可慰回忆说,医疗队为“集中火力”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深度救治,将病区内最大的一间病房改造为具有4—6个床位的“逸仙ICU病房”,推行“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医生护士联合组队为病人提供治疗、护理、康复,大大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治愈率。

 医护人员成为病患的“小太阳”。

医护人员成为病患的“小太阳”。

除了对症下药外,病人的心理诉求成为医疗队关注的重点。医疗队员在病房工作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进食少、食欲差,不利于身体康复。在临时党总支组织下,队员们将医院寄给医疗队的营养品、食品捐赠给医疗队接管的两个病区,由护理人员安排给患者补充营养。医疗队员还从后方购置趣味乒乓球,鼓励患者适度锻炼来加速康复,力所能及地给予患者生活帮助和人文关怀。

在患者出院后,他们也继续追踪,建立了出院患者微信随访群,方便患者出院后依旧能得到随诊咨询,全流程保证病人的健康。

医疗队员鼓励患者适度锻炼来加速康复,力所能及地给予患者生活帮助和人文关怀。

医疗队员鼓励患者适度锻炼来加速康复,力所能及地给予患者生活帮助和人文关怀。

 “这是医者的天职”  

支援战“疫”最前线,前提是保护好自己。许可慰介绍,医疗队早早就制定了“四不”防护铁纪,即防护用品不达标准不入病房,防护培训考核不过关不入病房,防护穿戴不合格不入病房,下班后各自隔离不串门。例如,医疗队的防护物资都是“万国牌”,他们使用之前会严格检查是否符合医疗标准。很多队员此前也较少有机会穿戴防护服,为此队员们也两两检查确保穿戴合格。未雨绸缪下,医疗队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保持了“零感染”。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大后方也全力支援着武汉,本着“一切为了前线、前线就是一切”的理念,组建了专家团队与医疗队开展远程会诊,为疑难病例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案。该院也不断提供智力支持,该院江山平教授在全国率先提出抗疟老药“磷酸氯喹”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广东省内128例新冠肺炎患者纳入临床治疗研究,效果良好。副院长林天歆带头开发了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辅助影像诊断系统,通过序列分析网络对胸部CT图像序列分析鉴别各类肺炎。

 青年突击队队员带着“加油卡片”为病人加油打气。

青年突击队队员带着“加油卡片”为病人加油打气。

驰援武汉的同时,广东疫情防控工作也能感受到“逸仙力量”。在广州,该院积极组织全院职工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积极投入复工复产工作。该院院长宋尔卫院士带队支援佛山、深圳、珠海、阳江、惠州等地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工作。此外,该院还派遣了队员支持北京、香港的疫情检验工作,承担包机接回中国公民的医疗任务。

许可慰感叹,工作一线中,无论白班、夜班,队员们都是点到名字就上,从不喊累。队员们脚磨起了泡,脸上都是被口罩勒出的道道印痕,但他们绝不就此停步,而是持续不断地为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我们是一起熬过来的。”许可慰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投身于与疫魔的战斗,这是医者的天职。”

■对话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许可慰:

表彰是对勇敢逆行的医务工作者的肯定和激励

南方日报:参加上周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您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许可慰:经过这次疫情,我看到,14亿中国人民及广大海内外侨胞紧密团结在一起,谱写着一幕幕守望相助、共战疫情的感人场景。我看到,武汉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他们在按下“暂停键”的状态中度过了76天,这不仅是市民积极配合的原因,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集体行动力与合作精神的体现。我看到,千千万万的医务工作者为了人民健康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他们坚守岗位、不畏艰险,在春节万家团聚的夜晚喊着“逆行出征、白衣无悔”。这些都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在抗疫斗争中的生动体现,更展现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大国担当和非同寻常的行动力,展示了我们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

所以,这次表彰并不仅仅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对医务工作者这个职业的认可,是对千千万万面对疫情勇敢逆行的医务工作者的肯定和激励。因此,这份荣誉也不只代表我个人,更代表我背后的医疗队和医院,代表整个广东医疗界!

南方日报:此次疫情,将给未来的医疗带来哪些改变? 

许可慰:战“疫”还没有结束,我们还是要做好长期的准备,特别是秋冬季即将来临,常态化疫情防控是必要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作为大型医院,在国家有需求和号召的时候挺身而出,做好应急机制、担当其重要角色。接下来,我们需要对应急机制常态化做一个思考,近来呼吸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需要加强相关的学科建设。

此次疫情极大地提升了医护工作者的美誉度,特别是此次高规格的表彰充分体现了对医务工作者的爱护和尊重,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从事这一行业。医疗界依旧亟需大量的优秀人才,这对于中国医疗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南方日报记者】傅鹏 见习记者 钟晓宇 

编辑 万映雪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