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广东地区有四大繁华昌盛的地方特产交易市场,东莞香市就是其中之一。
莞香,又名土沉香,白木香、女儿香等等,享有“天下第一香”的美誉。清朝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卷二·地语·四市》记载:一曰香市,在东莞之寥步,凡莞香生熟诸品皆聚焉。莞香经过细致加工成各类优质成品,或在书房里红袖添香;或在庙堂内焚香敬祖;或被医家悬壶济世。
今天就说说作为悬壶济世的莞香——沉香。
国产沉香为瑞香科植物白木香含树脂的木材。2010 版《中国药典》收载其唯一植物来源即瑞香科植物白木香,为我国特有的热带及亚热带常绿乔木。
沉香作为药物最早记载于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列为上品,曰:“沉香、薰陆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并微温。悉治风水毒肿,去恶气”。
我们知道白木香树体在不受损伤刺激的情况下并不产生树脂,只有在受损、虫蛀或腐朽后才能在伤口处及其周围形成树脂。我国古籍有记载:“因木朽而结者”,“因蠹隙而结者”。本草记载中主要的结香方法包括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种。自然因素有熟结、脱落与虫蛀,人为因素促使结香有生结即刀砍、烙红铁烁之及“开香门”。而且树龄越长,香脂沉积越久,药材品质越好。
沉香在品质上分为三等:沉于水者为上(沉香),半沉半浮者次之(栈香、煎香),浮者最次之(黄熟香)。
沉香是常用中药之一,味辛、苦,性微温, 归脾经、胃经、肾经。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的功效。主治脘腹冷痛、大便虚秘、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等症。而且专纳真气,治肾虚脾虚寒之疾,更是诸香上品。
沉香附子丹参饮
原料:沉香5克,熟附子10克,丹参30克。
做法:熟附子先煎20分钟,再放入沉香、丹参一起同煮1小时即可饮用。
功效:平降逆气,温阳通脉。
适用人群:寒凝气滞型心绞痛病人,症见胸闷短气、畏寒肢冷者。
沉香曲,为沉香等多种药末和以神曲糊制成的曲剂。性温,味苦,入肝、脾、肺经,有疏表化滞、疏肝和胃之功,适用于表邪未尽,肝胃气滞,胸闷脘胀,胁肋作痛,吞酸呕吐等。《饮片新参》言其“理脾胃气,止痛泻,消胀满”。可以“治感冒风寒,食积气滞,胸腹胀痛,呕吐吞酸”。
沉香曲粥
沉香曲 5 克,大米 50 克,白糖适量。将沉香曲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 5~10 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服食,每日 1 剂。可理气和胃。适用于感冒,咳嗽,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
沉香曲健脾而有理气解表,行气活血作用,故孕妇慎用。
沉香作为名贵药材,历史悠久。天然沉香因形成年限长久,自然条件下结香少,加之人类的过度采伐,使自古以来供不应求的局面更加紧迫。因此人工结香方法随之大量出现,迅速地发展。以此满足市场临床用药需求,使莞香重塑辉煌。
版权说明
本文系原创稿,版权归胡世云主任中医药科普团队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团队联系。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即删。编辑&排版:大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