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势齐飞,百沃未来”百沃平令畅中国上市会圆满举办!

钟南山
+ 订阅

  “倍势齐飞,百沃未来”,阿斯利康慢阻肺新型双联吸入创新药物格隆溴铵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百沃平®令畅®)中国上市会在9月11日下午广州东方宾馆圆满举办,对于呼吸界的医生而言,这是继倍择瑞®令畅®布地格福三联吸入气雾剂后又多了一个可治疗慢阻肺的利用共悬浮技术的吸入气雾剂,为治疗慢阻肺增加了新选择。本次会议借助在线平台,共有8456位同道在线参与,共襄盛举。

  面对中国慢阻肺管理依然存在的诸多挑战,如何改善慢阻肺疾病知晓率低、诊断不足、规范治疗率低等老问题,以及如何利用新的「武器」进一步提高疗效?在本次会议上,钟南山院士、陈荣昌教授、沈华浩教授、孙永昌教授、程能能教授等多位权威专家,围绕这些话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图1 参会嘉宾启动仪式的合影

  会议伊始,“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通过视频,表示现阶段新冠疫情的有效遏制离不开呼吸界同道的共同努力,而在这一急性流行病的国内事态有所控制的时刻,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呼吸慢病尤其是慢阻肺的规范化诊疗。慢阻肺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我国最新流调数据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总人数近1亿,在疾病早期肺功能下降迅速,往往在有症状来就诊时已经丧失了近一半的肺功能,慢阻肺的早诊早治刻不容缓,而对于慢阻肺的治疗应将肺功能改善、急性加重减少共同纳入考量,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同时,降低其死亡率。最新ETHOS研究揭示了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对比两组双联疗法能够显著降低中/重度急性加重发生率,改善症状和肺功能之外,更让人惊喜地看到与双支扩相比能够显著降低46%的全因死亡率,这也将为未来慢阻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图2 钟南山院士致辞

  双重保护——从症状管理及循证依据看双支扩在慢阻肺中的治疗地位

  深圳呼吸病研究所陈荣昌教授指出,中国慢阻肺患者症状重导致大量负担,而GOLD自2011年以来一直关注慢阻肺患者症状,近期的研究也表明双支扩剂较单支扩改善症状更好。从PINNACLE研究的现阶段成果来看,格隆溴铵/福莫特罗作为慢阻肺稳定期初始治疗方案,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且初始治疗期间安全性良好;在维持治疗阶段格隆溴铵/福莫特罗相比安慰剂5分钟快速起效,显著改善肺功能,相比单支扩剂,格隆溴铵/福莫特罗维持治疗显著长期改善肺功能,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及每日总症状,长期应用安全性良好,且无意外安全性发现,这些结果在中国人群的亚组分析中也有着一致的体现。

  图3 陈荣昌教授从PINNACLE研究结果解读双支扩在慢阻肺的治疗地位

  强效出击——从循证医学看慢阻肺治疗新选择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孙永昌教授从慢阻肺的疾病负担以及急性加重的风险及危害切入,指出慢阻肺的急性加重除了会带来肺功能的下降并且难以恢复之外,还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而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后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更大,并且急性加重还会增加死亡风险,从 KRONOS研究来看,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对比双支扩疗法能够显著降低中重度急性加重风险及重度急性加重风险,显著延长首次中重度急性加重时间,延缓疾病进展,吸入5分钟后快速改善肺功能,而从最新的ETHOS研究来看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对比两组双联疗法(双支扩及ICS/LABA)能够显著降低中/重度急性加重发生率,改善症状和肺功能之外,与双支扩相比能够显著降低46%的全因死亡率,这一结果让人兴奋,也对未来慢阻肺治疗管理指出了新方向。

  图4 孙永昌教授从循证医学剖析慢阻肺治疗的新选择

  协同增效——布地奈德格隆溴铵福莫特罗三分子药理特性

  复旦大学药学院程能能教授从药理特性出发,指出布地奈德、格隆溴铵、福莫特罗三大活性成分各有优势,协同增效,布地奈德高受体亲和力、高气道选择性,具有长效抗炎作用,肺炎发生的绝对风险小,安全性数据良好;格隆溴铵与M3受体结合快、解离慢,具有速效、长效抑制气道收缩的作用,与M2受体解离相对较快,潜在风险低;福莫特罗具有速效、量效、长效的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因此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疾病症状、减少慢阻肺急性加重,为慢阻肺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

  图5 程能能教授教授详解布地格福吸入气雾剂药理特性

  未来已来——-吸入装置新技术,共悬浮时代来临

  浙江大学沈华浩教授指出,慢阻肺的治疗需求是吸入用药。由于慢阻肺是气道、小气道的疾病,吸入用药能够直接到达整个大气道、小气道。如果能够很好解决装置的问题,真正把药吸进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过去一些吸入装置有很多,尤其定量气雾剂PMDI颗粒比较大,在肺内沉积相对比较小,大部分在大气道、小气道无法到达。

  在整个吸入药物里,应当从两个角度看,一方面是从医务人员对学术理解,感觉哪方面最重要;另外是从病人的角度看,用户感觉哪方面更重要。我们从相关调查数据中,获取了三个共同关键点:第一,说明书容易阅读;第二,每次输出,药量稳定;第三,简单,容易携带。这是医务人员和病人都关注的三个问题。所以,我们新型的吸入装置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些需求。

  沈华浩教授详细地回顾了吸入药物吸入装置的发展历程。他介绍,从过去的干粉吸入,老的定量气雾剂,到各种类型,这几年大部分是往细颗粒方向发展,也就是现在的『共悬浮定量气雾剂』,这是一个新的技术。我们都知道,药物的颗粒大小和气道沉积部位是有一个因果关系,如果是5到10微米,主要通过碰撞沉积,在咽喉和大气道的沉积,1到3微米在小气道沉积量就会比较好,有益肺部药物起作用。新的共悬浮的PMDI,首先是用纳米的纸质小球做成一个载体,而不同药物可以同时黏附在同一个小球里面,去均匀地同一输送到气道里面,它的气流动力平均是3微米,有利于它沉积到小气道里面。

  一般定量气雾剂摇一下,很快分散了,而共悬浮它一直悬浮在里面,很均匀。另外,由于它是磷脂结构,一种天然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可以使药物结晶在气道表面均匀分散和沉积。所以,新的『共悬浮定量气雾剂』,以3微米平均直径为主,提供非常稳定的药物输出效果,携带不同药物,用共悬浮的方法让它能够持续悬浮状态,能够进入小气道,更好融入到气道里面起作用,这个机制与传统的PMDI完全不一样。为了方便老年人操作,在国内除了传统的PMDI以外,还多了一个帮助按的办法,轻轻地摇一摇,药物就非常均匀地喷出来,能够保持肺内48%的沉积率。

  图6 沈华浩教授线上详细讲解装置使用

  康健教授、周新教授通过网络接入,引领现场的蔡绍曦教授、董亮教授、李时悦教授、刘晓菊教授、文富强教授及郑劲平教授对慢阻肺的规范化治疗的未来进行了畅谈及展望,对于基于令畅技术这个对患者友好、使用方便、吸气流速需求低同时肺部沉积率高的吸入装置的倍择瑞®令畅®及百沃平®令畅®未来寄予厚望,一定能够惠及中国广大慢阻肺患者。

  图7 大咖谈环节

  目前百沃平®令畅®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对此,呼吸、炎症及免疫事业部总经理陈鹏亘先生表示:阿斯利康公司在呼吸疾病领域深耕多年,特别在慢阻肺领域,我们研发、上市了多款优秀的产品,包括倍择瑞®令畅®及信必可®都保®,我们很高兴将百沃平®令畅®带给中国的慢阻肺患者和医生,为慢阻肺治疗提供了新的「利器」,期待创新的药物和装置可以为慢阻肺病人带来良好的疾病控制。阿斯利康将进一步致力于呼吸领域药物的研发以及诊疗一体化,体现我们对于中国呼吸患者的一贯承诺,造福中国的慢阻肺患者,共同助力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图8 陈鹏亘先生致辞

  编辑 王文熙 | 责编 梁文华、杨子峰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